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難點,也是中考高考談論最多的熱點。難就難在:難寫好,難提高。什么“想起作文直搖頭,看見文題皺眉頭,打開本子咬筆頭,想了半天沒開頭”。什么“作文難,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青天尚坐飛機上,作文卻無捷徑行”。 由此可見,不少學生都把寫作文視為學習的第一大難事。
針對學生對作文的畏懼,老師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呢?本人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覺得教師應當做如下幾點,才能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廣開門路,積累充實文章的“材質”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思想內容、組織結構、語言表達三方面因素構成的;在這三者之中,作為文章的“材質”的思想內容又占首要地位。俗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弊魑淖鳛橐环N以文字載體的信息輸出,它必須具備一個先決條件:儲有信息,只有積累了一定信息量,輸出才有可能。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在《和教師談寫作》中說的:“寫東西靠平時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積累信息有兩條途徑:一條是生活,一條是書本。
1. 教會學生觀察,開掘生活源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首先教學生熱愛生活,深入生活,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廣泛接觸各種事物,從豐富多彩的生活海洋里去發現閃光的東西。其次教學生面對一切來自生活的信息,都要學會用眼去觀察,用腦去思考、聯想。如看到花,就應當啟發學生不僅要仔細品味各種花的不同形狀、顏色、香味,要重要的還要學會思考、聯想:從花的美麗,想到年華的美麗和品質的美好;從花期的短暫,想到青春易逝,應倍加珍惜;從花落入土,想到“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崇高人格和獻身精神;從花全靠地下的根給它提供養料,想到英雄、明星后面那些為他們默默作貢獻的人們;從好花還需綠葉扶襯,想到主體離不開客體的映襯、幫助;從澆水過多會導致花死,想到好心不一定辦好事,重要是要按客觀規律辦事等等。再次應教學生把觀察與課外練筆結合起來,即把經過自己仔細觀察的事物,及時寫成觀察日記或生活隨筆。規定每星期至少兩篇。這樣,不僅鍛煉了文字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關心生活、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日積月累,從根本上解決寫作源泉問題。
2. 立足教材,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教材是教與學之本。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固然離不開教材,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教材。所以,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
(1)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課文中的一些觀點,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
(2)學習課文立意,增強作文的思想性。
(3)指導學生熟記課文中的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為議論文寫作準備論據。
3. 訂閱報刊雜志,擴大知識視野
報刊雜志對于涉世未深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吸取知識、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因此,語文老師一定要發動自己任教班級的學生訂閱報刊雜志,利用班會向學生講讀一些重要社論和中央的政策,借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為了發揮報刊雜志最大的效益,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交換報刊雜志,互相傳閱。一人一份全班同學相互交換,就等于一人同時訂閱了幾十份。
(2)邊閱讀邊作筆記,制作卡片,做好素材積累。要求學生在閱讀時,一定把對自己寫作有用的材料分類筆錄下來,做成卡片,分類整理。日積月累,卡片多了,作文時就不愁“無米作炊”了。
(3)每兩周組織一次閱讀交流。按座次輪流進行“兩分鐘演講”,主要講述各自在課外閱讀中看到的新聞、故事;或其他有價值的信息。
(4)每天早讀前由學生輪流在黑板一側書寫一則自己喜愛的名言警句。
二、以讀促寫,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使他們掌握一些基本寫作方法,培養一定的能力。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應以閱讀促寫作。
1. 改進閱讀教學,強化全程寫作意識
新課標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標題、立意、選材、謀篇、語言等方面,都是學生學習的范例。然而,我們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往往停留在對文章思想內容的解讀上,忽略了寫作方法和技巧。為了更好地發揮教材的寫作示范作用,應在閱讀教學中,強化寫作意識,堅持把寫作貫穿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之中。
(1)在解題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和扣題作文能力。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作文課的審題訓練,還應重視閱讀教學中的解題。每講一篇課文,對文章的起始、結尾,要引導學生對標題的語法結構、題眼、標題的藝術,以及作者怎樣扣題寫作等,作辨析、研討,以培養學生擬題、審題和扣題作文的能力。
(2)在閱讀教學中豐富學生詞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
詞匯貧乏,語言枯燥,是學生作文的普遍特點。其原因之一是教師習慣于詞典式的教學方法,只顧釋義,不注重運用。因此,教師應改變教法,通過造句、聯句、仿寫,把詞語落實到“用”字上。
(3)學習各種文體不同的結構方法,培養學生謀篇布局能力。
組織結構,是作文的一種基本技能,這種能力也應當通過課文學習,逐步掌握。如蘇洵的《六國論》,開頭提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的中心論點,然后分別就“賂”“不賂”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后以諷喻作結。學后,可布置作文題《團結就是力量》,要求學生按《六國論》的謀篇布局寫作,有了范例引路,學生寫作就容易了。久而久之,學得多了,寫得也多了,謀篇布局也就熟能生巧了。
2. 設計訓練序列,克服教學盲目性和隨意性
序列訓練的好處是可以使訓練系統化、科學化,增強訓練效果。如高三的議論文寫作訓練,可安排訓練序列:半命題作文、全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通過序列訓練,使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寫法,避免了作文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3. 注重一篇一得,目的貫穿導、寫、閱、評
作文必須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每布置一篇作文,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并將這一目的貫穿于“指導——寫作——閱卷——講評”各個環節。如作文主要解決議論文的結構問題,教師就應在指導、批閱和講評時,注意把這一教學目的貫穿始終。學生通過一篇文章就心有一得,逐步累積,就會“胸有成竹”,再也不怕作文了。
三、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上最強有力的內驅力。如果學生對作文有興趣了,寫作起來自然有勁頭,進步也更快。怎樣使學生由討厭作文到喜歡作文,由“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呢?
1. 介紹著名作家成才事例,鼓起學生寫好作文的勇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使學生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鼓起勇氣,老師應給學生介紹一些原來起點低、基礎差、后經過努力成了著名作家的事例。如高爾基,僅上過兩年小學,但他的《母親》《海燕》和“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享譽世界,成了偉大的作家。這鮮活的事例,使學生感到“彼,人也;吾,亦人也;彼能為,吾乃不能為?”,從而鼓起學生寫好作文的勇氣。
2. 根據高考考綱設計題目,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為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和熱情,教師應結合高考命題要求,設計作文題訓練學生。
一是命題盡可能貼近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實際,把題目命在學生心坎上,使他們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發。
二是創設寬松的寫作氛圍,充分尊重他們的情感,允許學生立意自由、文體自由,無論是記敘還是說明,寓言還是童話皆可有感而發。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的舞臺。教師在評析這類作文時,應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創新,一旦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3. 鼓勵學生投稿參賽,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語文學習是“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在課內切切實實抓好讀寫訓練外,還要注意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練筆活動。一是在自愿結合基礎上組織課外興趣小組,由學生自己動手創辦班刊、級刊、??瑸榱曌魈峁V泛的發表平臺。二是鼓勵學生為學校文化專欄、廣播站投稿。三是每學期舉辦一次作文大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征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四是向中學生雜志社,如《初中生》《第二課堂》《黃金時代》《少男少女》《高中作文》等報刊推薦優秀習作。這樣做,不僅使同學們增多了練筆機會,而且還可以滿足青少年的發表欲。一旦發表,那種成功的喜悅會激起學生更強烈的創作欲望。
( 作者單位:廣東吳川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