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在談到作文修改時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限應該屬于作文本人,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才是終身受用的?!币虼耍魑慕虒W中,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將修改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達到“以改作促寫作,以自主促自能”的教學效果。
一、全體參與,學會評價
作文的評改,對習作者而言,常是來自教師和同學的信息反饋。如果讓學生自我修改,該怎么評,怎么改,這都需要教者采用正確的方法,創造環境,明確目標,面向全體,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作文優缺點的基礎上掌握修改作文的要領。
首先,在指導改作前,我們應該先將全體學生的作文瀏覽一遍,目的在于掌握情況,發現學生中帶普遍性和傾向性的問題,找出優劣典型,然后確立訓練目標,這樣,教者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活躍、寬松的環境,使他們心靈得以自由溝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全體參與,自主感悟與交流乃至爭論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探討,發現各類文章的優缺點。
再次,學會修改和學會閱讀一樣,老師必須在全體學生自主發現作文優缺點的基礎上幫學生歸納總結,掌握修改方法,并付諸實踐,使之真正形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以一次指導修改“寫傳記”的作文為例,我在了解學生作文情況的基礎上,把“選材是否恰當”作為本次的訓練目標,利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來引導學生學會評價。開始,我將課前預先選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文用幻燈片先后展示出來,讓全班同學大聲朗讀。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看法在小組內交流探討所展示的作文的優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接著,由各小組匯報見解感悟。學生通過自主分析與小組交流發現:同是寫成長經歷,有的同學以線的方式敘述了自己的成長歷程,語言雖然同樣恰當流暢,但這種以線為主的選材方式,讓人猶如聆聽一位老太太不停地嘮叨那過去的故事,歷時較長,用筆過“粗”,很難出彩;而有的同學則選取自己成長歷程中的一些點——成長歷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典型事例來寫,讓讀者讀后覺得主人公好像就站在自己的眼前。通過對以上兩類文章的分析、探究,學生便知道了在作文中材料該怎樣選才選得對、選得巧。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影響文章整體效果的主題提煉、層次結構、語言表述等方面進行評價,使學生明白怎樣的文章是好文章,怎樣的文章有所欠缺并可如何修改,從而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步驟。
二、學生互評,嘗試改作
單懂得修改還是不夠的,教師得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作具體的嘗試,將掌握到的修改方法付諸實踐,使之真正形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因而,我在指導學生學會評價后,即幫學生歸納出改作方法和改作步驟:①通讀全文,圈出文中的錯別字、病句。②看文章的立意是否明確,內容是否與題目一致,所選用的材料是否貼切、新穎。③看材料的使用是否能扣緊中心安排詳略,文章的主題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義。④看文章的結構層次、語言表述及標點符號的運用等。當然,本次訓練的目標是“選材是否恰當”。因此,歸納出了大致的改作方法和步驟后,我一般用大概15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根據上一環節的改作“經驗”,扣緊訓練目標,在小組或同桌間互評作文,嘗試改作。
還是以指導修改“寫傳記”的作文為例。這一環節,我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根據上述方法步驟,扣緊“選材是否恰當”這一目標,互評同學的作文,發現優點和不足(扣題、立意、布局、語言等則順便評價),并用恰當的語句將所改作文的優點及自己的修改建議用工整的字跡寫在作文后面,署上修改者的姓名及修改日期。接著我用大約5分鐘的時間,隨機抽取樣本,將學生的作文和評語宣讀出來,給予點評。
通過互改、抽查樣本,同學們不但領會了作文該如何巧用材料,還學會了如何裁剪材料、表現主旨,明白了寫作文一定要動筆三思,真正學會了修改作文。
三、對照檢查,自我修改
作了改作嘗試,便進入了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讓學生自我評價、發現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而自行修改,讓剛學到的知識真正形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再以指導修改“寫自傳”的作文為例。這一環節,我用大概10分鐘的時間鼓勵學生根據上兩個環節所積累的改作經驗,扣緊“選材是否恰當”這一目標,對照剛才各類作文的優點和不足評價自己的作文,并鼓勵他們將自我評價及修改計劃在全班同學面前宣讀出來,讓師生再次共同評判。然后,讓學生們根據同學或自己發現的優點和不足修改自己的習作,或用類似的題目再寫(時間放在課后)。為觀成效,我再次檢查了學生的文章,發現同學們選用的材料不但恰當,而且典型,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少同學的作文達到了優秀等次。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