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思路
高一《人造衛星》這節課的知識性、趣味性很強,與高科技聯系緊密。傳統授課過程中一般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被動地掌握人造衛星的基本原理,這樣容易使學生失去對人造衛星知識探究的興趣。假如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去講高科技的知識要點,則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無論在課堂氣氛、授課容量上,還是在教學效果上都有著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點。當代中學生充滿朝氣,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接受新生事物迅速,與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接觸緊密,對信息技術充滿好奇。課堂教學中應尋求一種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的新型教學方式。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設計了一個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掌握新知識的物理教學方式。
二、學情分析
已經學習過萬有引力定律和運用萬有引力解釋天體運動問題,所以學生已具備運用萬有引力的知識去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能力,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人造衛星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1了解人造衛星的種類。
1.2了解人造衛星的發射原理。
1.3知道人造衛星的幾種常見發射軌道及運行軌道。
1.4知道不同人造衛星的用途。
2.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求真、求實、求善的行為準則和心理氣質。
3.過程和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四、重點與難點
人造衛星運動的動力學原因是這節課的重點;發射原理因為涉及到離心運動問題,所以很多同學感到難以把握,是這節課的難點。
五、教學環境
多媒體網絡教室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體會
通過這課節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巧用網絡,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更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也正是這樣實踐的,通過網絡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角”,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對問題的分析、討論、交流和體驗,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知識,不僅掌握了應學的知識,而且在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切實地增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巧妙設問,將課堂引向深入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把教學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主線,以網絡為平臺使教學層層遞進,并適時引導和點撥,如人造衛星的軌道為什么具有這些特點?同步衛星為什么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軌道越高線速度越小,可是為什么衛星發射越高越難?等等,在這節課中,正是這幾個關鍵性的設問對課堂內容的展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在強烈求知欲的引領下不斷探索新知。
3.巧用“博客”,構建網絡平臺
我們課前沒有制定指向本課的專門網頁,初衷是為了使學生研究問題的視野更廣闊,但這卻暴露了一個問題:電腦操作不熟練的學生在網絡搜索上耗時過長,從而降低了學習效率。反思后發現:設計基于網絡的物理課堂,教師應事先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相整合,設計一個指向本課題的教學網頁,為學生指明參考材料的范圍,讓學生在網絡上有目的地搜索與研究,這樣可以避免無意義的“沖浪”,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發現,對于我們很多沒有網頁設計能力的教師而言,“博客”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平臺,它的易操作性使我們可以很快地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網頁,從而使網絡教學不再成為難以企及的陽春白雪。課前教師就將相關的資源鏈接到“博客”中的相關日志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先登陸“博客”查找出人造衛星的有關資料;再進行匯報學習;最后,學生們自主地上網查閱、下載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從而獲得更多課外的知識,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擴展,提高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
本節課設計的適用于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博客,如下圖所示:
博客中主要欄目如下表:
作者單位:浙江衢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