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它對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本文介紹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 德育 實效性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觀念落后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往往僅停留在說教水平,對學生的影響僅僅是使學生在道德認識方面有所進步。然而德育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過程的有機統一,深刻的道德認識并不一定會轉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只是教會了學生怎樣“說”道德,而德育的實效性要最終表現在行為上。因此,說教式的德育方式不足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2.初中班主任德育內容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
初中班主任在集體主義教育以及傳統的“五講”“四美”教育上給予了重視,但在心理品質教育,及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內容上卻非常薄弱,甚至沒有涉及。德育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德育內容。而目前,班主任的德育內容僅僅停留在一個膚淺的層面上,班主任忽視了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理想的確立以及如何做人等深層面的教育。
3.初中班主任德育理論水平低
班主任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學生心理發展變化的把握能力以及對學生日常實踐的處理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了班主任的教育觀以及班主任的德育理論水平。但大多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缺乏針對性,一方面是沒有針對高中生這一特定年齡發展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沒能針對不同個體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這也是導致班主任德育工作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4.初中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薄弱
初中班主任教師往往只是著眼于學生成績的優劣,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表現往往視而不見,一帶而過,仍然充當著“教書匠”的角色,沒能把自己的行為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沒能把教育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所以,盡管一再強調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但由于沒有對這些問題進一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使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卻不容樂觀。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1.轉變德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人們對教育目的與教育行為的根本看法與態度,是影響德育實效性的深層次的因素。目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低,德育目標具有盲目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重智輕德”的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因此,要增強德育實效性,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轉變教育觀念。
首先,班主任應站在時代的高度,高瞻遠矚,明確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審視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職業道德、德育觀念、德育責任等方面,以堅定信念、更新觀念為突破口,狠抓現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論的學習,使班主任樹立新的德育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堅定當一個好老師、做好班主任工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的信念。其次,班主任要主動與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對于班主任來說,主要是加強與家長溝通,如定期與家長聯系或訪談,一方面幫助家庭了解學生品德的發展情況,并根據學校各種重點確立家庭教育任務,互相彌補不足;另一方面根據家庭教育是互動教育的特點,通過子女成長影響家庭的價值觀;通過家長學校等途徑,不斷提高家長素質,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采用恰當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實現學校德育對家庭的輻射。
2.調整德育目標
正確調整德育目標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關鍵環節,因為德育目標既體現德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又規定德育的內容、方向和方法。隨著國家教育培養目標的調整,德育目標也必須及時調整,調整的關鍵是積極拓展德育目標。
第一,是從以往注重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價值判斷能力、道德選擇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學會做人,學會關心他人;第三,培養學生現代人的心理素質,樹立現代人的觀念,包括風險意識,經受挫折和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和困難面前自信、自強、并用堅強的毅力去排除困擾等方面;第四,培養具有時代精神的人,樹立競爭與合作意識。對于班主任來說,調整德育目標即是用新的德育目標規劃德育工作,將總的德育目標依據學生年齡身心特點、知識水平和品德發展規律,轉化為高中階段的具體目標,并依據這些具體目標制定德育內容,選擇德育方法。
3.拓展更新德育內容
選擇學生需要的德育內容是德育取得實效的保證,班主任在選擇內容上,既要依據綱要,又要切合時代及學生的實際,正確處理好幾者的關系。德育內容既要注重適應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與可能,又要依據新的德育目標,應增加一系列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規范。
當前初中德育應側重進行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公民教育,從做一個合格公民應具備的社會意識、公共道德、文明行為等方面教育學生。這是培養合格公民的必需,也是目前中學生所必需的;二是法制教育,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必然是法制健全、法治意識特別強的社會?,F在中學生中仍然有不少法盲,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齡趨低,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必須利用一切形式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進行普法學習和宣傳,進行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德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因而注重中學生心理指導與咨詢,培養中學生健全高尚的人格,是提高德育實效的重要途徑。另外,班主任德育還要加強對學生的三觀教育,因為學校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陣地,是傳播現代科學與現代文明的殿堂,班主任德育理應加強對學生三觀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4.探索德育新方法
德育方法是直接影響德育實效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確立的教育目標制約著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科學的教育觀、教育目標必須通過適當的方法才能得以實現。因此,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應注重方法的創新,具體包括:
第一,建立學生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班主任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引起學生自己的思考、對比、反思,讓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約束,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第二,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而且是子女無法選擇的任期最長的老師。因而,增強德育實效性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三,加強隱性教育。隱性教育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陶冶、導向、激勵和規范作用,加強隱性教育,是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對于班主任來說,強化“隱性教育”即是要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和注重自身的形象、言談、舉止。良好的班級環境不僅包括美觀的物質環境,更重要的是創建和諧、積極向上、凝聚力強的心理環境??傊?,要通過給學生以道德情緒的感染和體驗,激發學生的道德動機和道德需要。
三、結論
班主任對學生德育的實效性,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它于班主任的個性性格、理論水平、德育理念、工作方法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又與社會、家庭、學校、班級、學生自身存在著直接關系。因此,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系統中各因素有科學性、針對性、實事求是地去對待,才能實現具體時空范圍內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蘇州相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