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儀表美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導游員是從事服務工作的,的確應該講究禮節禮儀,舉止大方,言談適度,熱情有加,不卑不亢,不斷進行儀表訓練。本文針對導游員的儀表提出了筆者的觀點及建議。
關鍵詞:外在 內在 和諧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中華民族崇尚儀表美的文化素質。人們的儀表舉止,不僅反映了各個不同時代的特點,還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及人民的素養、氣質等文明程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旅游業作為我國的窗口行業,要想保持它的生命力,就要提高旅游業的服務質量,關鍵在于提高導游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提高導游員的最基本的素質——儀表美。
什么是儀表美呢?人的儀表美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從人的語言、服飾、姿態而言,即外在美;另一方面,從人的儀表美的本質而言,主要是通過人的面部表情和體態變化所表現出的豐富多樣,純正高尚的內心世界,文化修養,道德修養,即內在美。要實現儀表美必須是這兩方面的和諧統一。
一、培養外在美
1.語言美
朱光潛曾說過:“話說的好就會如實達意,使聽者感到舒服,發生美感。”所以在導游服務中,導游服務語言的表達就尤為重要。導游員必須在“達意”和“舒服”上下工夫,在“美”上做文章。語言美不僅是對游客的尊重,同時也反映出本人的修養,是內在美的集中體現。
如何才能做到語言美呢?
(1)語言的禮貌性,即彬彬有禮,熱情莊重,多使用敬語。音量適度,以客人聽清楚為準,輕聲總比提高嗓門感到悅耳,切忌大聲說話,語驚四座。
(2)語言的修飾性,即要尊重游客的人格和習慣,絕不能講有損游客自尊心的話,必須學會用謙語。
(3)語言的生動性,即語言不能呆板,不要機械地回答問題,學會使用幽默的語言。
(4)語言的針對性,即要察言觀色,注意游客的反應,針對不同的游客靈活運用語言,多學地方語言。
2.行為舉止美
在導游服務中,導游員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游客對其的最終評價。因而就必須培養正確的姿態。
(1)站姿
這是導游員的基本功之一。對站姿的基本要求是:上身正直,頭正目平,面帶微笑,微收下頜,肩平挺胸,直腰收腹,兩臂自然下垂,兩腿相靠直立,肌肉略有收縮感。禮貌的站姿,給人舒展俊美,精神飽滿,信心十足,積極向上的好印象。
(2)步姿
上身正直不動,兩肩相平不搖,兩臂擺動自然,兩腿直而不僵,步幅適中均勻,兩腳落地一線。
得體的姿態,會在交際和旅游服務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3.服飾
俗話說:三分人樣,七分衣裝。衣著是人們審美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常常來源于其衣著打扮。在旅游服務中的著裝應該協調和諧。在門市部工作時著工裝,保持工裝整齊、無污跡、紐扣齊全、無開線處。接團時要求著運動裝,方便爬山等游覽活動。
事實證明:擁有良好的儀表是成功的前提條件。外在的儀表即自然條件好的人,容易與人溝通,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儀表美的外在因素只能使人們愉悅一時,要使大家產生深刻的情感感受必須把儀態美的內涵展示出來。
二、培養內在美
儀表美的核心是內在美的一種自然表現。心靈即人的內在儀表,是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內涵與修養。就是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品德和道德美,即人格美。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要是沒有心靈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是的,一個人心靈丑惡,外表再美也不能掩飾內在心靈的丑惡,反而成為心靈丑的諷刺,結果只會令人更加憎惡。內在的儀表能放射出吸引人的光芒,得到他人尊重、敬佩,使人得到啟迪,催人奮進。
在導游工作中,能否得到游客的普遍認同,甚至交口稱贊,僅僅靠外在的形象是難以達到的。旅行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是對導游人員的內在美的考驗,如游客突發急病,摔傷的處理,某些特殊請求,個性化服務等,需要的是導游的責任心,耐心和愛心。內在美給人留下的是最長久的記憶,是最容易打動人的。
綜上所述,儀表美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儀表美不但是造成人際交往中社會和諧氣氛的重要因素,而且它還往往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制約。盡管有的人外形并不美,但是通過一些規范的形體訓練,儀態舉止等的訓練、塑造、轉化,使其充分地體現出內在美,讓內在美涵蓋外形的不美,使它的整個形象并不丑,力求完美;反之,即使外形美,但心靈即內在美很丑,卻能涵蓋外形的美,使其整個形象失去了美,并令人更厭惡。因此,要追求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起重要作用的儀表美,首先要追求內在美,不斷地提高、修養自己。
作者單位:遼寧撫順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