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知識,領悟科學的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大多數學生可以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取得較快或更深入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如何設計問題,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我們在“生態系統”一節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分析
1.知識要點
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和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是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動物,體內毒素越多。
2.關鍵術語
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食物鏈、食物網、物質和能量流動、自動調節能力。
3.地位
“生態系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這節內容可以說是前面幾節內容的升華,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教材介紹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對這部分的內容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理解人類活動影響著生物圈,使生物圈面臨危機,建立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的情感。
4.重點和難點
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生產者的概念、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渠道,認同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限及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情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運用探究式教學是抓住這一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與思考,分析資料,得出生態系統的組成,培養出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培養學生勇于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3.通過草原上兔和草的數量變化和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的積累,增強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圈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
3.深入探究,學習食物鏈和食物網
4.師生交流,認同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有限,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5.總結內化
(1)學生在筆記本上歸納本節學習要點,與同學討論。
(2)鞏固練習。
右圖是農田生態系統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此圖中的生產者是___,消費者中,草食動物是___,肉食動物是____。
②此圖中含有多條食物鏈,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了____。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是___與___的關系。
③此圖中有___條食物鏈,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___。
④如果人們不斷地在農田施加農藥,有毒物質會沿著___最終到_________。
⑤若大肆捕捉稻田青蛙,你認為對該生態系統會產生什么影響?_______。
⑥圖中所示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練習的設計既能集中體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精華,做到分量適當,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啟迪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還結合教學內容,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后覺得收獲不少、感覺較滿意的是:
1.堅持采用探究式教學,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1)從人皆有之的愛美之心入手,讓學生欣賞自然界美麗的風景,再仔細觀察找出生物和非生物引入生態系統的概念,在給學生美的享受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歸納表達能力;
(2)在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時,應用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合作探究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這個大舞臺上分別扮演了什么角色,把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并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探究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發展思維的能力;
(3)在學習食物鏈和食物網時,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態系統中找食物鏈,親自動手寫食物鏈,感受到食物網的錯綜復雜,注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并適時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培養了學生探索自然界生物奧秘的興趣;
(4)課堂還充分利用分析資料、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關注人文精神,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本節課通過師生交流,使學生認同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我們只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才能更好地保護人類自己,增強了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通過資料分析,聽日本水俁事件的介紹,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自覺養成保護環境、關愛自我的習慣。
不足之處是在組織教學中應注重一些基礎稍弱些的學生,讓他們大膽參與到探究、討論、表達中來,同時把握好各環節的教學時間。
作者單位:湖南省汨羅市羅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