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分析,主要闡述了高校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等。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職業職業生涯規劃
一、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個體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它和個體所處的家庭,以及社會存在密切的關系。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其人才往往得不到重視。主要因為以下的原因:一是社會上普遍存在對高職生的誤解,很多人以為“高職”就是“職高”;二是學生和家長對就業期望值太高、不切實際;三是現在的各種人才招聘會幾乎沒有高職生的專門“領地”和信息;四是用人單位的用人誤區,認為招聘高學歷人才的相對收益高,更劃算。“教育的職業性,職業教育的全程性、針對性”必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色。在此背景下,“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便顯示出了特殊的意義。
二、目前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1.自我認知不足,造成高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模糊
我們發現高職大學生學生在年齡上雖可以成為成熟,但是在個人認識上以及未來的自我職業發展上卻是模糊的。大學生應準確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個性、興趣、能力和就業環境等實際情況。無法正確地認知自我,這樣一定會在大學幾年中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較多的障礙。
2.專業選擇的自由性造成職業發展理念培養的缺失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擁有了更大的專業選擇的自由度。我國的專業選擇制度不是學生個人依據興趣愛好進行的“選擇”,而是用分數和錄取線來裁定選擇,學生進入大學后如果發現這種裁定出現不匹配,也沒有有效的措施來彌補。由于學生的自我閱歷不夠豐富、信息量不足、視野不夠開闊等原因,沒有認識到職業和專業的設置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這就給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如何建立一種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規劃理念帶來了障礙。
3.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可與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不足
一方面,就業形勢的現實促使學生在認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的同時,能夠積極去了解、確立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并渴望得到有關方面的指導;但另一方面,對于高校來說,有理論、技能和經驗的教師很少,缺乏專業的教材,缺乏指導人員,教育方式和途徑也亟待改變。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咨詢領域,缺乏具備專業理論深度和時間應用的方法,職業指導效果不盡如意。
4.職業生涯規劃脫離專業背景,缺乏實踐依托
許多高職學生不熟悉自己所學專業的現狀、發展前景,對所在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了解不夠,對社會中相關行業的情況也所知甚少,并且很少參加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都導致了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脫離專業、脫離實踐,把規劃作品做成了“論文”,沒有真正的職業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羅雙平.職業選擇于事業導航.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翼學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周坤.我的人生我做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索桂芝.大學生就業指導實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5.陶青松.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6.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7.黃炳輝.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J].教育評論.2005.(2):33~34
8.Peter A.Heslin.Conceptualizing and evaluating career success: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2005.26
作者單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