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助陣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等嶄新的英語教育理念。本文提出“開放性”教學的對策,指出了開放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落實,英語教學會更加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全面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 傳統和開放 教學策略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開放教學
1.層次性的目標設計
“新課標”下開放教學把教學目標分成兩個層次:一是基礎性目標,即“新課標”所規定和要求達到的基本標準。二是發展性目標,發展性目標是在保證達到基礎目標的前提下擴展開的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和發展潛能而設定的,即對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目標,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因此,在設計“新課標”下開放教學的目標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適當提高或降低教學要求,探索與學生發展實際情況相適應的目標體系。
2.目標設計的動態性
目標設計的動態性,即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是動態的、變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靜止的;目標是發展性的,在活動、經驗和實踐中不斷進行改變和修正。比如學習“shopping”時,引導學生參加購物實踐,引導學生學會使用“Excuse me,can I help you?”“ Thanks for coming ...”這一設計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更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更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開放教學策略的實施
1.課堂教學的開放
教學策略的開放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情況設計靈活多變的、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例:Go for it 中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1)首先讓學生根據想象猜猜這是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然后,根據有些學生的猜測這是鐘,導入正題。Teach:What time is it?I’t s...(2)在大屏幕上畫了一口鐘,讓學生扮演時針和分針,問What time is it?(3)筆者在課前準備了寫著動詞詞組的小紙條,讓兩位同學上來,一位同學拔出時間,一位同學做出動作,讓下面的同學猜,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開放的教學方法,強化了英語審美感,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
2.教學過程的開放
教學過程是一個全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學生的課堂表現、需求是課堂活動過程的基本依據。新課標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程序的設計要靈活。“新課標”下開放教學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學目標及內容出發,改變“老、舊”的教學成效設計,使教學初學的設計富有新意。如“任務型”教學流程的設計: Leading-in“Warming up/Revision”Pre-task“Learning new language points”While-task “Group-work(task cycle)”Post-task“Communication-Evaluation”Homework就是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被“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取而代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傳授過程亦被生成的過程所取代。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并使他們獲取到終身受益的知識。“新課標”下開放教學把“以教案為本位”,實施“生成教學”,使教學過程顯示出生態生成的過程。
3.教學評價的開放
傳統的評價方式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支撐,評價的概念往往和考試混為一談,于是評價所關注的知識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價的對象單一的指向學生,而學生的個性發展、參與積極性等抽象的、難以操作的內容均被置于評價之外,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和自我導向。
新課標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促進了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多樣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比如學生成長檔案,既包括平日的測評成績,也包括學生的其他成果(音樂錄音、書法作品等);既包括教師的評價,也包括其他同學的評價;既包括量化的評價,也包括文字描述的評價等,既關注學習過程,也關注學習結果。如課堂教學用語中多了諸如“That’s exactly right!”“How clever you are!”“Good!Will you please express it in another way?”“Think it over again!”等肯定性、暗示性、期待性評價語;作業本上也多了“You have improved a lot!”“I hope you’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類的批語。評價的多元化不但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也激發和保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4.師生關系的開放
師生情誼因教師的高高在上而黯然失色,對立情緒的嚴重,使教與學的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力資源。嚴重背離了新課程提倡的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情感關系的要求。新課標的學習和新教材的使用改變了這種“師道尊嚴”的狀況。
朱小蔓曾說:“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合作可以促使“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確立。“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理念的確立,使教師能夠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尊重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和學業成績不佳的學生,以及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等。教師以高尚的人格修養、永恒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打動學生,維護學生的真誠、自尊。老師對每一位學生都會投以欣賞的眼光,努力發現他們的可愛、可敬之處,以最真誠的微笑迎接每一顆渴望陽光的眼睛,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教師的爭取主動投入換來的是學生的尊敬與愛戴,長期下去,一種新型的民主和諧的師生鏈條就建立了。多維度、多途徑、開放式教學氛圍的形成,使我們的課堂有疑問、有猜想、有驚訝、有笑聲、有爭議、有沉思、有聯想,學生收獲的不單是知識與能力,更是一種幸福的人生體驗。
三、結語
開放式教學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新課標”下開放教學更注重學生的主體作業,開放潛能,發展個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個體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標”下開放教學的實施,有效地推進了英語課程的改變,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有效途徑。開放教學,必然引發開放教育。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如密.《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新世紀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
4.邱才訓.《課堂教學的指導性策略》《教育導刊》.2001年第2、3期
5.施良方,崔允郭主編.《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年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