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網絡正在成為現代中小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工具,網絡作文就是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新形式。它打破時空界限,用大量形象、生動、具體的寫作素材表達學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在真切的情境中邊說邊寫,張揚個性、抒發真情,讓寫作過程充滿了情趣。同時,作品的評價模式也呈現出開放、動態和多元化,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一、網絡應用于作文教學的優勢
1.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更能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韋志成先生認為,寫作的本質,是寫作主體的一種觀念形態的活動。網絡環境下,學生可利用網絡通過視頻、音頻、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設置出多維作文環境,通過聽覺、視覺、體驗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置身于作文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尋找、開發創作信息資源,自主開辟出個性化的、獨特的思維和表達的路徑,創造出優秀作文。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2.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ヂ摼W擁有豐富便捷的信息資源優勢,在寫作過程中廣泛收集與寫作相關的信息,并結合自身的體驗實現寫作語境的重構,實現學習者認知、觀念、經驗的重構。還可把學校、家庭、社會聯系在一起,促進各種學習空間的彼此互相連通,打破各種學習空間的封閉性,實現在各種環境下更為廣泛的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直接信息交換。
3.促進交流的廣泛化和講評的多元化。寫作是一種交流手段。(1)學生的優秀習作提交網站,讓學生相信自己也可以寫出美文佳作。(2)組織學生介紹、交流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作文,在展示“成果”中讓學生樹立自信,同時在相互品評鑒賞中互補優長。(3)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寫作認知策略,“原創空間·下水文”做示范。(4)上傳于網上的作文處于廣大讀者的評判之下,不再僅僅是老師、同學,還有學生家長和社區成員等都可以通過在網上留言、發電子郵件等方式參與評改,評價模式不再單一乏味。學生通過自改、互改等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4.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促進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學生習作的過程是一個由內部語言轉化為外部語言的復雜過程,也是高度個性化的過程。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倡導自主學習,學生寫作活動的個性化特征更突出,學生們可以突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進行同伴互教、討論交流、課外興趣活動等合作性學習,重新喚起了寫作的本質,讓學生回歸到“有感而發,以文言志”的寫作本意上來,為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寫作提供了嶄新的空間,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二、服務教學,架構作文網站
在建設學校作文教學網站時,筆者認為必須遵循下列原則。1.服務教學的原則;2.美觀實用原則;3.可操作性原則;4.循序漸進原則;5.及時更新原則。學校作文教學網站的結構應包括如下欄目:1.寫作知識:系統地介紹寫作的有關知識與寫作技巧;2.課堂作文:按語文教材的編排體例,對教材中的作文訓練進行系統的指導;3.資料下載: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寫作素材的下載服務;4.作文演練場: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完成相關的作文任務;5.作文診所: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診斷;6.師生文苑:為師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佳作的空間;7.美文欣賞:師生可以閱讀或摘錄一些短小精美的文章;8.作文論壇:教師和學生可以在論壇中提出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等。
三、構建全新的作文教學模式
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是基于網絡技術條件下的作文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如下教學模式:“確定任務—創設情境—探究學習—自主作文—反饋評價”,在整個框架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作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一般應包括下列幾個基本環節:
1.分析學習任務,確定學習主題。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新教材編排意圖,對整個作文訓練序列和教學單元進行目標分析,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明確學習任務。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這就要求我們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明了作文情境,促進學習意義的建構。
3.開展交互協作學習,進行自主性作文。我們可借助網絡教室的全渠道交互功能,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機制,可以是生生合作,也可以是師生合作,學生可以根據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形象、生動的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利用計算機的網絡功能,將習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發布,開展組際交流、班際交流、校際交流,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獨立學習的成果得到共享和砥礪,學習的遺留問題會得到學習伙伴的關注和幫助,棘手的問題會通過協作學習迎刃而解。
4.在線評價,及時反饋。學生完成習作后,利用網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提交作業,通過網絡組織學生對學生習作進行公開、及時地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同時可以由學生自己、教師、同學、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作文學習取得的進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沾化縣馮家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