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初高中學生物理學系現狀的分析,指出初高中物理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物理界專家教師們為此采取的措施,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銜接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認識個體差異參與知識形成過程
一棵小小的果樹,不去參與澆水、施肥、培育它長大的過程,怎么能采摘到屬于自己的成熟的果實呢?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接受了前人現成的結論,那最后的結果往往是該是誰的又還給了誰。可是如果能參與規律概念形成的過程,那就不僅僅是可以得到完全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還會收獲參與過程中的能力和經驗。
剛剛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會覺得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難學的一門功課;老師們在教學中也往往覺得對于一部分學生初高中的臺階很難跨越,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學幾乎是無法跨越;而家長們也往往抱怨:我們的孩子初中時物理都考八九十分,可為什么一上高中就不及格了呢?
不知老師們有沒有聽到過學生這樣的疑惑:“初中的物理只要記住公式,不管什么題,往里一套,準成。可是到了高中這個方法怎么就不靈了呢?”其實學生這句話恰恰反映了學生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從一開始學習物理時就沒有真正地參與物理研究的過程,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停留在死記硬背上,一旦對物理學習方法形成了這種錯誤的認識,想改是很難的。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在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論中,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學習,引起教師角色、教學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理解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呢?
我想這需要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正確認識在現代教育過程中學校的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一,學校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習者。第二,由教育本位轉向學習本位,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學習自己所實施教學的內容及更高層次的知識內容,還要向底階段(初中)教師了解他們的教學方法和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逐步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才會有更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這也將更能夠體現當今時代對學校的要求。
其次,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充分了解學生之所以難以跨越臺階的具體原因,只有把握了不同學生的癥結,教師才能對癥下藥。
第三,有了以上兩點作為基礎,教師應盡其所能讓學生真正參與物理概念,即規律的形成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教學,找準知識的銜接點,為他們提供物理情景,適當引導等。所有這些,都會對不同的學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只有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產生問題、進入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才能創造性地應答沒有遇到過的挑戰。
高中物理教學相對于初中,更強調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這種思維只有不斷地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逐步培養起來,也只有初、高中的老師們共同去努力,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融入其中,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越來越系統的理性思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能。
有專家說:“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最忌諱把概念和規律急忙給學生,而忽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新課教學中要重視物理概念的意義,注重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提出新概念的過程和目的,使學生在建立概念的過程中受到物理思想與方法的熏陶。”這無疑是給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對于物理規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規律本身,還要對讓學生經歷物理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體驗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以提高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我們對此深有體會,那就讓我們把理論付諸行動,用正確的方法去引領我們的學生,讓他們不僅成為有知識的人,更要成為有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陜西師范大學物理教學論課程網站
作者簡介:石霞,女,漢族,于1976年出生于山東聊城,現在山東師范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職稱:中學一級教師
作者單位:山東淄博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