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是學校領導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教師和學生開展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學風和班風是每一個班集體的靈魂,全班學生能否按照培養目標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決定于班主任的工作質量。
一、班主任必須有淵博的知識,廣泛的愛好和才能
一名班主任要教好學生僅僅熟悉教學大綱和本學科的內容是不夠的,尤其是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開拓了許多新興領域,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了。只有本身知識淵博,有廣泛的愛好和才能,自己的教學內容才會更豐富,不致貽誤學生智力的發展,才能在學生中享有威信,讓學生打“心眼”里佩服班主任,對班主任的工作肅然起敬。
二、要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保姆式”和“警察式”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總以一副“管理者”和“權威者”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有一種需仰視才見的感覺,這就造成師生之間溝通的心理障礙。因此,班干部只有滿腔熱情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教育科學,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教育藝術。只有班主任教師放棄所謂的“師道尊嚴”。真正地關心愛護學生,誠心誠意地做學生的朋友,使學生感覺到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他們才會自覺主動地接近老師,對班主任就不會“敬而遠之”,也不會“敬而懼之”了。這樣,師生之間的溝通自然要暢通得多,師生關系融洽了,矛盾沖突自然大大減少。
三、選擇合理的班級管理方式,要顧及學生的心理
教師的任何不良暗示都可能導致學生心理上的極大障礙,課堂或作業上的一句不恰當的評語都有可能使學生厭倦甚至放棄這一學科。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大多喜歡態度認真而溫和的教師,這表明他們既需要老師的心理幫助,又缺乏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難以接受他人的直接批評。因此,班主任應從長遠著眼,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眼前的某些利益和成績,而應該充分鍛煉學生。比如通過“班干部輪換制”和設立“班主任助理”等活動,使大多數人參與到班級的管理活動中來,并且有機會成為班務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只要班主任加以適時的指導,班主任的管理目標就會成為學生自我追求的目標,這必然會促進學生的心理成熟,在心理上產生與班主任的理性思維產生共鳴。師生通信,必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建立起的班級沒有森要的上下等級之分,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融洽師生關系,而獨特的班風、學風也在這一招一式中,“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作者單位:香河五百戶鎮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