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正如周玉仁教授所指出的:“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的眼里,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學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數學教學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又能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一、從生活素材中感受數學意義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教師必須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數學資源,開展生動有趣、直觀的數學活動,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并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和寫法”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先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小數’,并想想該怎么讀?它表示什么意思?教學時,學生通過展示,紛紛匯報了自己調查的結果。如,蘋果的單價是1.80元;文具盒的單價是4.00元……通過課前的調查,學生對小數的表現形式和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生活中處處有“小數”,同時還為教學提供了重要素材。這樣教學既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收集相關信息,又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數學知識
(一)導入新課生活化
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掌握新本領。
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雖然百分數是學生剛要學習的新知,但是,百分數在電視、報刊等媒體上經常出現,導入時,我先出示一組數據:
1.200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了6.4%。
2.2001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
3.2001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2%。
4.200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5.3%。
然后教師提問:“這些數你們認識嗎?在哪里見過?”從而引出課題。這樣學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學好百分數對于指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用處。
(二)例題教學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我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環境中的人與事,從學生平時的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積極地創設可操作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加減混合運算時,讓學生輪流當乘客上、下車,把枯燥乏味的加減混合運算生活情景化,使學生樂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內化。
這樣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現實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保證人人參與數學學習,個個成為學習主體,創造了良好的課堂環境。
(三)練習設計生活化
《標準》強調: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如教學“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時,我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假如我們班36人到十八洞游覽,門票每人15元,40人以上可以享受八折優惠,你認為怎樣買票花錢最少?最少是多少錢?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經驗不同,所以設計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一種,買36張票,共花15×36=540(元);第二種,買40張票,需要15×40×80%=480(元),比第一種少花60元;第三種,買團體票,把剩余的4張賣給其他游客,相當于買36張票只花了420元;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從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價值
喜歡實踐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
例如教學“利息、利率”時,學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義,知道了計算利息的方法,學生躍躍欲試,書上的習題學生感覺不夠“解渴”。此時,教師安排實踐:1.做自己的小會計,到銀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積攢的錢存起來,想一想怎樣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匯報給大家。2.做家庭小助手,幫媽媽理財,算一算媽媽存的錢利息是多少?到期后應取回多少錢?怎樣存錢最合算?通過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最后存錢。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知識的理解極為深刻,不僅學生的觀察、比較、邏輯推理、語言表述能力等都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珍惜家長勞動果實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與育人的統一。
總之,數學來自于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人及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作者單位:遼寧省彰武縣前福興地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