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所要傳授的知識、技能空前擴展,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對人才的質量與效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自然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作為從事基礎教育的初中英語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則尤為重要。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關鍵詞:做中學 合作交流 專業引領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造就大批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歷史任務。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就必須不斷推進教育的創新,而教育創新的前提是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在信息爆炸,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作為從事基礎教育的初中英語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則尤為重要。
一般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培養個人知識、技能以及作為教師的一切特點的任何活動,包括自學反思以及正式的課程學習。英語學科因為其專業的特殊性,又是學科教學中唯一一門習得的學科,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的學科,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尤為重要。提高的途徑用一句話概括則是學習提高,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一提到學習,許多教師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進修一詞,想到院校培訓。拋開院校培訓的優劣不談,如此龐大的初中英語教師隊伍,院校培訓的作用只是杯水車薪。因此,我們國家大力提倡“崗位培訓”“校本培訓”等方式,走校本教研的途徑。教師成才是崗位成才,工作崗位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肥田沃土。我們廣大的英語教師要立足工作崗位,緊密結合工作實踐,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提高。
一、根本途徑——實踐反思,即“做中學”
盡管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很多,但任何一種途徑都離不開教師的崗位實踐,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超越自我。有人把在實踐中的學習稱為“做中學”?!白鲋袑W”是初中英語教師專業水平提高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更需要英語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與其他知識不同,首先,它是行動性的,而非理論性的。理論的學習只能給我們方向,很難給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因為教育具有藝術性,我們要把英語教育教學理論向英語學習的具體情境轉化。其次,它是“經驗性”的,知識,不同于學問性的知識,不是通過教授或傳遞獲得,必須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依據具體的問題情境,經由經驗與體驗來獲得,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再次,它是個體性的,帶有自己個體的價值、情感、審美特征等。第四,它是具體情境的,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第五,它來源于實踐,要求教師在實踐中主動探究,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因此,我們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運用到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行為的轉變,并不斷地進行實踐反思,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不斷的總結與提升,促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探究的心態,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回顧、教學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自己獨特的感受,培養自我意識、思維意識和專業發展意識,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與發展。
二、重要途徑——合作交流,即向同事學習
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經驗交流、集思廣益、資源共享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相互學習,可以學會交流、表達、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種不同意見,培養集體榮譽,促進學習小集體或科研小團體的形成,以求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教師合作交流的方式很多,對于我們初中英語教師而言,我認為最實用有效的是聽評課。聽評課也是校本教研的“常規武器”,被廣大教師所廣泛采用。在備課、說課、做課、評課的過程中互相借鑒,取長補短,轉換自己的教學觀念,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聽評課的活動中,我們要注意增強問題意識、設計意識、行動意識、反思意識和交流意識,聽評課是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其效果是由交流與分享實現的。
我們還可以通過教學敘事研究的方式進行交流,將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向同事們敘述出來,這種敘事不僅可以啟發他人,引起共鳴,而且可以在自我敘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過頭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學沙龍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種形式。它以其開放的內容、自由的形式為廣大教師所喜愛。我們可以和同行們一起就教學中的某一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可以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激活每個人的思維。這種交流能使信息和經驗流動,而被激活而且流動的信息和經驗才能夠增值。
合作與交流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是教師伙伴們在課程實施中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是一個分享經驗、互相借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的過程。
三、有效途徑——專業引領
專業引領包括專業理論引領、骨干教師引領和先進經驗引領。
專業理論引領,是指教師自覺主動學習教育課程、教育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理論及學習的價值在于給人們以精神與氣質的熏陶、思維和智慧的啟迪、思想和理念的升華。有人風趣地說,理論是反思的“CT”,有了理論指導,“病變”就一清二楚了。因此,教師要十分珍視理論,逐漸養成學習理論的習慣,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
在接受專業引領的同時,要重視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先進模范的引領,他們是教師群體中具有帶頭、示范、核心作用的那部分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他們的榜樣和示范作用,主動接受他們的“緘默知識”的引領,接受他們的身教。
我們還要注意接受先進經驗的引領,要注重學習借鑒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義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可以采取上網查詢和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學習,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能親身到外校、外地學習,因為學習不單是信息獲取的問題,這其中還有情感熏陶、價值判斷的問題,單憑網上的虛擬世界或單看文本,解決不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
我們廣大的英語教師,囿于環境的狹小,工作的繁忙,很難接觸理論,開闊視野,特別需要專業人員的引領。沒有他們的引領,我們的教學研究往往會局限于低水平的重復,邁不開實質性的步伐。我們可以以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的方式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教學現場指導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通過這種形式,專業人員可以和我們一切備課(設計)、聽課(觀察)、評課(總結、反思),幫助和指導我們科學、合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既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也能促進我們專業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說,教師專業化的發展,主要靠實踐智慧的積累。實踐智慧不是別人“教”會的,不是“培訓”出來的,它是靠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和感悟,靠自己知情達意的修煉而得來的。初中英語教師同行們,讓我們真正行動起來,在做中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提高,以應有的專業水平擔負起全面推進英語素質教育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王紅,郭東歧著.《走進校本教研》
作者單位:河北省任丘市馬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