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高、節奏和音色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要唱好一首歌曲必須準確地掌握這些音樂的基本要素。而這就是識譜。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
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害怕視唱,僅靠講故事、猜謎、游戲及富有感情的演唱來激發其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游戲法,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
如:三年級教音階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有七個小動物分別住在一個七層樓的公寓里,分別是1(小熊)do do do,2(小狗)re re re,3(小貓)mi mi mi,4(小羊)fa fa fa,5(公雞)sol sol sol,6(小鴨子)la la la,7(小雞)si si si。并且做了小動物的頭飾讓學生記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怎樣唱,通過爬樓梯的方法來接龍,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就學會了七個基本音符。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學唱歌曲都是跟著錄音聽幾遍就能唱會,在教學中往往聽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學著唱詞,讓他們先唱曲譜后學詞,學生肯定很不樂意。這時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把所學的歌聽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聽唱曲譜。這樣學生在會唱歌的基礎上,對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學習曲譜,既為學生學習歌譜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學唱歌曲的積極性。
三、先學節奏,整首識譜
識譜教學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節奏、節拍的訓練。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根據其心理特點,可采用在玩中學習節奏的方法。例如出示動物圖片,擺出節奏卡片,讓小朋友按節奏模擬動物叫聲作節奏練習,然后將學生分成三組,模擬三種動物叫聲,統一節奏,合起來練習。通過學生熟悉的各種動作來理解節奏,進行節奏訓練。學生分別模仿,感受各種音符的時值。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識譜教學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如,一年級的《大鹿》,為幫助識譜,我設計了一個叫做“幫助小兔爬樓梯”的環節,用圖形堆成一個樓梯,學生要把樂譜唱對了才能爬到最高來敲大鹿的門,學生們頓時積極了起來,都要趕快讓小兔爬上樓梯,紛紛認真地唱起譜子來。
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應滲透在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中,并順帶地解決。還要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只有注重聽、認、動、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