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資源,設計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來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我們優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材施教”中的“材”,我認為還可以理解為我們每個學校不同的教學條件。
關鍵詞:教材資源 實際 教學 學生 優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幾個年頭了,優質教育已經成了素質教育的主流,隨著美術課程改革在全國開展,各式各樣的新的美術教材也在全國試用,我們從使用新的沿海版教材以來,就一直非常的喜歡,她以基礎性、人文性、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開放性等特點為廣大小朋友所喜愛,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它突出體現了創新、實踐的精神,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課堂教學資源,保證了我們優質教育的順利展開。但是,不論多么優秀的教材,都有其一定的適用范圍,都需要靈活對待,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資源,設計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來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我們優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以教材為母本,多角度設計,面向全體實施優質教育
教材本身是非常大眾化的,它面向的是這個年齡段的絕大部分學生,包括城市和農村。而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教學條件,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有時教學設備不能達到一定的要求,教師也應該根據這些條件來靈活安排我們的教學。“因材施教”這四個字經常被我們放在嘴邊和筆下,那么這個“材”除了理解為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之外,我個人認為還可以理解為我們每個學校不同的教學條件。
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不同,從而導致了受教育條件的不同,我們教師有權利、有義務去尋找一種最適合他們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受到優質教育的權利。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優質教育公平性的一種體現。
比如,在沿海版第一冊美術新教材中,美術課程共分為五個單元,有三個單元都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提高學生的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所需材料較多:有橡皮泥、卡紙、泥土、彩紙、剪刀、蠟筆、水彩筆、廣告色、畫筆、調色盒等,而學校沒有這些材料提供給學生。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每一個學生每年在美術材料方面所花的錢大約需要80元。這樣的水準在我校是不可行的,我鎮雖然地處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帶,但是外來學生不少,在上一些泥塑、手工課時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因不能配置好同教材相適應的美術材料,而眼巴巴地看著別的同學進行操作,那羨慕的眼光真的讓我很心痛。
我們的教材難道只是適應一些經濟較為寬裕的學生,而要拋棄這些買不起材料的孩子們嗎?不是的。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屬于每一個孩子的,我們的優質教育有一個很大特征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因此,在后來的備課中,遇到一些同學們不能準備好材料的課時,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握住教學目的,以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為前提,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做出一定修改,設計出較為實際的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學習和創作,盡可能地使這堂課的教學目的同編者的要求能達到一定程度的吻合。
比如在進行《生肖動物大聚會》這堂課的教學時,學校沒有陶藝室可供學生進行陶藝制作,怎么辦呢?如果又改為繪畫課,則主編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主要設計意圖就否定了。我思索再三,決定利用我校的體育場的沙場給同學們上一堂沙雕課,同學們原本就非常的愛玩沙子,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興趣總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堂課中,同學們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互相進行交流和比賽,一個做得不行,再做一個,終于做出一個個令自己和老師都滿意的作品。
《快餐美食店》這堂課我也是感覺修改得比較成功的案例之一,這也是一堂動手操作的泥塑課,可是我們學校沒有陶泥,我靈機一動,從南方電視臺的“藝術創想”欄目中找到了靈感:沒有泥,我們有紙,可以用廢舊的紙張來進行創作,這樣既解決了材料的問題,又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在創作中我讓學生把帶來的紙放在水桶中浸成紙漿,然后塑造成不同的美食造型,等到快干了的時候再涂上漂亮的色彩。這樣,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各小組的同學創作激情空前高漲,合作得也特別愉快。之后,我還給他們開了一個銷售會,看看哪個小組的美食最暢銷。同學們在會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相互評價,既增添了友誼,又分享了成功的喜悅。這節課上得很成功,我相信這樣的修改與編者的本意是不相違背的。
二、以科研活動促進優質教育
自從我校的美術科研課題《推廣線描畫,培養學生的觀察表現與創新能力》在市教育局被列為市普教系統重點科研課題之后,我校以校長為組長的科研領導小組加快了科研的步伐。在實施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依據教材的內容,在學在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針對美術課題開展教學活動,開發我校資源優勢,編寫了一批以線描課題的校教材,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主攻線描畫的學習,要求每個學生在小學畢業前都能靈活自如的獨立的畫出一些較為成功的線描作品,以科研活動來促進優質教育。
例如,在上《可愛的小蟲》這堂橡皮泥塑課時,因為許多同學沒有彩色橡皮泥,因此,我將它結合我校開展的線描畫科研課題進行設計,將它改為線描裝飾畫的課型,歸入第一單元的繪畫課中。為了減弱學生對修改課型后的抵觸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設計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將昆蟲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一一展現給學生,并且設計了各式各樣的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游戲和“陷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樂趣。另外,我還向同學們展示了一些好的泥塑作品,鼓勵有條件的同學下課后進行創作。在這堂課中,同學們不僅認識了昆蟲,還明白如何用自己喜歡的色彩去表現它們,畫好自己所喜歡的小蟲。雖然是缺少造型能力的訓練,但是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很開心,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在實踐中我覺得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以前畢業的學生,什么都懂一點,但是要他畫出一幅比較讓人滿意的畫來,大部分學生卻顯得比較為難。自從學生參與《推廣線描畫,培養學生的觀察表現與創新能力》的課題以來,從我們整理的材料和學生的作業來看,線描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方面有著較大的作用。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我們盡可能運用學校及周圍社區的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來進行描繪,從而較好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在進行線描創作方面我們還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為課文內容畫插畫,加深理解,亦可教學生用線描日記畫的形式記述所見所聞,使美術與文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優質教育的精髓在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優質,而不是來源于教學設備等硬件設施的優質,雖然那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始終是為我們進行優質的教學過程服務的。在我們許多農村小學,教學材料和設備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學中更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研究教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抓住教材的精髓、理解她的內涵、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做出合理的設計,將物質條件上的不利因素對我們教學的影響減少至最低,甚至轉化成有利因素,從而使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最大利用,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我們優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