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情感教學 初中英語
一、初中英語情感教學的含義及目標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因素作為教學過程的催化劑,完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效果的過程。初中英語情感教學就是要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初中生的情感因素,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焦慮,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息,克服羞怯等心理,并樹立博大的語言文化意識,達到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英語文化的辯證接納,并實現英語學科學習對學生高尚情操培養的滲透。我們可以將英語情感教學的目標界定為三個: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2.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克服學習外語的自卑感和羞怯感;3.開闊學生視野,融入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可以認為,情感教學既是對傳統知識傳授的促進,又是對教育目標的補充擴展。
二、創新導課方式,做好情感鋪墊,使學生順利進入學習準備狀態
學習準備狀態對于學生順利接受知識非常重要,從情感上進行鋪墊效果很好。良好的情感鋪墊能夠避免學生偏離正確的學習目的,通過氣氛渲染帶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比如洪燕老師在上初一英語課時就以“I can say my ABC”英文歌進行導課,給學生講有代表性的英語學習動人事跡激勵學生,這樣的導課方式能夠迅速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興致都很高。初中英語導課還可以通過游戲開展,這對于初中生來講尤其適合,比如下面的游戲:
教師:guess. What’s in my hand?
學生:An eraser?
教師:No,it’s not.
學生:A ruler?
教師:No,it’s not.
學生:A crayon?
教師:Open it and see. Yes. It’s a crayon. You’re a clever boy.
這種簡單的猜謎游戲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并且能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進入新課的學習,集體參與狀態的游戲還有很多,比如教師給學生放兔子舞的音樂,然后讓學生邊跟著念“left,left,right,right,go,tun around”,邊做出各種動作,便能夠順利地進入學習準備狀態。
三、建立有效的課堂互動,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集體共學體驗
情感教學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共同參與。在集體互動中,學生能夠保持參與學習的欲望,情緒飽滿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并很容易克服學習的自卑感和焦慮,實現課堂學習的和諧。要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準備足夠的課堂道具,依托初中英語教材進行情景教學。比如Making a telephone call,seeing a doctor,asking the way,having a party,go shopping等,都是具有豐富互動情節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改編或鼓勵學生進行分組自行創編會話內容和選擇道具,進行角色扮演對話。在這樣的共學狀態下學生便能夠擺脫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還是以洪燕老師的教學為例,在初中第一冊Unit29 Shopping教學中,她預先讓學生準備好衣服、實物、學習用品等實物道具,并標上價格,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將所要教授的句型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I’d like some, How much 等用語恰當編入情景對話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種做法就很好地做到了學生之間的互動。
四、融入對英語文化的介紹,通過呈現異域文化拓展學生視野
語言離不開文化背景,文化也是語言成熟性的催化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增加對文化背景和語言知識的擴展介紹,這就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文化差異,增加對英語文化的興趣,并通過比較能夠增強學生對我國文化的熱愛,這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方式。典型的例子,教師可以通過英漢互譯中的比較,讓學生體味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會使課堂充滿樂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并樹立初級的文化觀意識。比如下面的成語俗語翻譯:
愛屋及烏——Love me,love my dog.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
這些學生都很熟悉的成語俗語翻譯成英語后,學生自然會對其進行對比,并產生很多疑問,在聽教師解釋這種變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體會語言的文化制約性。再比如以下歇后語:
瞎子點燈:白費蠟——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竹籃打水:一場空——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all is empty。
漢語的表達是很豐富的,相比較而言,英語在表達方式上相對顯得比較單一化,這種對比能夠激起學生對我們本土漢語的熱愛,并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本土語言的有趣表達,并反過來促進對英語知識的學習,這也是情感教學雙重目的的體現。
作者單位:蘇州相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