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四個方面闡明中職生理學課堂教學中的銜接問題:尋求銜接切入點、有效喚起基礎知識、解剖—生理滲透整合、銜接基礎與臨床,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銜接 中職 生理學
在衛生類中職學校,學生普遍感到生理學難以掌握,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生理學理論深奧、涉及學科多。二、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滑坡,相當一部分學生接受的中小學教育存在嚴重缺陷;學生進入中職后,接受的相關教育(解剖、化學等)不夠充分,因為它們的學時數銳減。面對如此瓶頸,生理學教師該如何協調多方因素,讓它們相互銜接、相互依存,從而有效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呢?在此,想從中職教師的角度,談談生理學課堂教學中的諸要素銜接問題。
一、尋求銜接切入點
切入點的尋求是最根本的。只有先找準切入點,才能有的放矢地實施過渡。首先,教師應該提高專業素養。既要分析生理學的知識點;還要學習解剖、化學、物理、藥理、病理、內科、護理等一系列相關學科的教材和大綱。對不同學科的綱要做到融會貫通,對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做到心領神會。另外,教師需要調集多年的教學積淀,對以往的得失成敗進行逐行掃描,接著提煉出一個個切入點。最后擬定針對性的策略,展開各個擊破的行動。這是個經年累月的漫長過程,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和恒心。正如《史記》所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二、有效喚起基礎知識
當前,在衛生類中職學校,生理學與許多學科類似,也遭遇學時緊而任務重的窘境,怎樣因陋就簡地有效喚起學生薄弱的基礎知識呢?筆者認為,應當在學生固有的基礎上平穩過渡、緩慢提升。比如:在講到血漿滲透壓時,雖然學生以前在化學課中已經接觸過滲透壓的概念,可由于基礎和悟性的限制,很難做到自動地融合新舊知識。此時,教師必須停下來,先復習、后提升。不妨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腌蘿卜入手,提出問題1:為什么撒鹽后,鮮蘿卜出水了?接著升華為問題2:腌蘿卜與滲透壓有關嗎?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什么?最后提出問題3:如果把紅細胞當成鮮蘿卜,那么紅細胞在高滲的溶液中,會發生什么變化?這樣就順理成章地講授了新知識,學生也在平緩的坡路上慢慢提升高度,不會有突兀之感。值得強調的是,對于浩如繁星的基礎知識,教師沒必要面面俱到地復習。更不能喧賓奪主,只能步步為營,涉及一點復習一點。宗旨是降低知識臺階,讓學生在不經意間,逐步感悟到知識的真諦。
三、解剖—生理滲透整合
在生命科學界,結構是功能的基礎,近乎路人皆知。因此,解剖—生理交融、整合、滲透才能適應當前衛生類中職教育的需要。由于先開設解剖學,后開設生理學,無形中給生理學教師施加了壓力:必須突破死板的學科壁壘,加強二者的融合,否則不利于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這就要求:生理學老師不能再推諉搪塞,指責學生的解剖基礎。比如,神經系統是解剖學知識體系中,公認的難點。當生理學講到神經系統時,大多數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已經模糊甚至淡忘。如果此時,生理學教師敷衍了事,采取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容易與學生形成兩條平行線——你講你的,我暈我的,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這時,教師不妨通過多媒體演示,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幫助學生找回失落的記憶。既鞏固了復雜的解剖知識,又加速了學生對功能的認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體手段有時也會因信息量太大,導致學生接受困難,從而喪失學習興趣。因此,生理學教師要反復斟酌課件的內容,并且注意把握課件使用的時機。在傳承經典教法的基礎上,適當穿插,不宜濫用。
四、銜接基礎和臨床
從現今世界人才培養的潮流來看,多學科的結合、滲透是大趨勢。生理學本身就是橋梁學科,它銜接著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與臨床各科水乳交融。因此,生理學教師既要瞻前,更要顧后。必須站在統攬全局的高度,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通盤打算。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聯系其他學科,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和實踐清理障礙。比如,講遞質與受體時,可聯系受體阻斷劑、受體激動劑,為藥理學鋪墊。講組織液時,可聯系水腫;講腎臟時,可聯系水與電解質平衡,為病理學開道。講血壓時,可涉及高血壓病的治療;講呼吸時,可涉及機械通氣;講基底神經節時,可涉及帕金森病的治療,為臨床實踐打基礎。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社會,知識老化的速度極為迅速。據統計,一個人在大學階段只能獲得所需知識的10%,而其余的90%卻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獲得,而醫學知識的發展更有異軍突起之勢。這就迫使中職生理學教師必須更上一層樓:不能自甘落后,而要與時俱進。
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早就指出:“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整體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從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學的連續的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被打斷的鏈條。”這說明各學科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相互滲透的。而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類的文明成果轉化為個體的精神財富,是造就人的事業。因此,中職生理學教師有必要打破凝固的教育模式,從全局出發,為學生多搭橋,營造良性循環的信息圈,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打通中小學銜接瓶頸開辟學生健康成長通道》.北京教育.2009年第11期
2.《怎樣做好高一物理銜接的教學》.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3.才智.《淺談歷史教學中與語文學科的滲透》.2009年29期
4.《淺談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中生理學教學改革》.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5.《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