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復習已不是知識的回憶和再現的過程,而是引導學生將知識整理系統化的過程;不再是停留在鞏固雙基的基礎上,而是讓學生在知識結構得以鞏固地基礎上拓展、延伸,并在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突破的過程;也不再是所有學生做同一組數學題目進行復習的過程,而是不同學生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提高的過程。
一、完善復習課堂,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長期以來,復習課都以練為主,跟練習課的區別不大。往往練得多,理得少。數學知識本身是有結構的,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規律)都按照一定的內在聯系方式聯系著,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結構,這是教材的知識結構。這個結構是系統的、有條理的。學生在復習數學知識之前,數學知識內容及智力活動方式在學生頭腦中按照一定關系形成一個緊密的系統,這就是學生對該學科的認知結構,這種認知結構是零散的,復習教學就是要完善學生頭腦中的這一認知結構。
在《多邊形面積計算復習》這一課中,我安排學生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分組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整理出面積計算公式,組織構建幾何形體面積計算的知識網絡。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地建構并優化了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主動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養成自覺整理知識的良好習慣。
二、組織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
隨著新課標、新課程的實施,數學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在深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著眼點是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通過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有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那么復習課需要合作嗎?由于長期的學習活動人人有別,學生的知識掌握與數學成績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優生帶動后進生積極學習,更有利于全體學生的進步。這節課中,知識網絡的整理、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不是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整理各圖形之間的聯系及各面積計算公式間的聯系與區別。整理的結果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由同學們各抒己見,辯論總結成知識網絡。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有不同的發展。
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自主復習的目標。我還重組并包裝教材,借助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用“開心辭典”競賽這根主線,把所復習的內容分幾輪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接一個的情景,讓學生時時有新奇、時時有興趣,使復習脫離“枯燥乏味”。
三、優化課堂模式,全面達成復習目標
一直以來,復習課都以理、練結合的課堂模式為主,由于時間過長,學生容易厭煩。創新教學模式,不斷使學生有新鮮的感覺,更能吸引學生,提高復習效率。《多邊形面積計算復習》這一課,用“開心辭典”競賽的方式,復習、練習穿插其中,讓枯燥的復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削減了學生的疲憊心理,改善了復習課堂的結構。全新的復習模式,誘發了學生的復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真切地走進了課堂,深深地體驗了復習的樂趣。
實踐證明,復習課應用全新的復習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復習課的趣味性,讓復習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復習課全面目標的達成。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邗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