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不同的教師用同樣的實驗來教學,其效果卻大不相同。為什么同樣內容的實驗教學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主要取決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是否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正確的指導能使學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發展思維能力、迅速掌握實驗操作要領,并能逐漸養成進行化學實驗研究所必需的科學態度和方法。總結了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
一、指導學生觀察實驗
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指導不明確,學生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么,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
1.全面觀察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質性質實驗,往往需要學生全面而系統地觀察,以便他們能較全面地了解物質的性質。若教師在實驗前給學生進行明確的指導,列出觀察提綱,就可避免觀察的片面性。
2.重點觀察
有的實驗現象不很明顯,有的實驗現象稍顯即逝,教師應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準確捕捉瞬間變化。為此,教師在實驗前,務必把觀察重點指明。
3.對比觀察
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什么?比較什么?從中使學生找出兩者的差異。
二、指導學生研究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若能及時指導學生研究實驗,啟發思維,就會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思維能力。
1.指導學生研究概括性實驗
在進行這類實驗時,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尋找實驗所顯示的共同點,從不同的表象中找出相同的本質,這對培養學生思維深刻性有明顯作用。
2.指導學生研究推理性實驗
在這類實驗的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用傳統的“灌注”式解釋了事,應指導學生從多方面考慮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推理。
3.指導學生對實驗誤差的研究
在學生做定量實驗時,往往會出現實驗結果的較大誤差。對實驗誤差的分析,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以便學生能及時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并使學生在尋找產生誤差原因的過程中增強對實驗操作規范化重要性的認識。這樣能逐漸養成學生全面地分析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4.指導學生設計實驗
這類實驗,能力要求高,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科學態度和方法起著其他實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布置任務后,首先要指導學生弄清實驗要求,查閱有關材料,復習有關知識。教師在審閱設計方案時,應糾正其中錯誤,指出缺點,并選出幾種簡易、效果好又安全的實驗方案進行典型介紹。在學生進行獨立操作時,教師也應認真指導。
作者單位:河北省懷來縣新保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