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師,如何講好每一堂課是至關重要的。一堂課是一門課的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但這小小的部分卻起著重大的作用。通過近兩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真正覺得上一門課不難,要上好一門課很難。現在我就如何講好一堂課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談以下幾方面體會。
一、講好第一堂課的重要性
如果學生對第一次亮相的教師講的第一堂課的印象好,就為以后的講課創造了良好條件,否則,就要花幾倍的力量才能挽回。第一堂課是對教師要講的課程在整體上把握程度的一個考驗。所以,必須認真對待,不可輕視。第一堂課多為緒論課,追求的效果是通過對課程的總體介紹,講明主要教學目標,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
對于第一堂課的重要性我深有體會,雖然它并不涉及什么重要的知識和內容,課堂的含量也不多,但每次在第一堂課的準備過程中都要比其他課付出的更多。比如我所教授的普通化學這門課,雖然給全體學生所講的內容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所教專業不同,往往好多學生會感到化學這門課程與其所學專業沒有任何聯系,因此在沒有接觸這門課之前就產生了厭煩感。為了扭轉他們的這種想法,也為了讓他們對這門課感興趣并學好這門課,我總是提前搜集各方面的資料來尋找化學與其所學專業的關系,在緒論部分重點突出地把這個問題講出來,發現效果很好,不但許多學生產生了興趣,而且知道了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
第一堂課老師給學生的整體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第一堂課更要注重教師本人的每一個細節,從衣著打扮到說話的講究。還要非常細致的給學生講明你所教這門課程的整體脈絡和重點、你的授課特點、講課的思路及方式方法,讓學生心中有數,而且讓學生感覺到跟你一起學習有輕松感和愉快感,并產生愿意跟你學習的愿望。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雖然第一堂課很重要很難,但是只要你打好這個基礎,后面的路就會好走得多。
二、決定能講好一堂課的關鍵環節
1.課前準備。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準備越充分,對課堂教學的最佳合理設計就越科學。青年教師要首先學會課堂教學的準備,在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并寫出教案或講稿,且教案或講稿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加以補充和修改。要寫出一份優秀的課堂設計和教案,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1)從多方面搜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資料,綜合確定與自己所授課程專業關系最密切的內容,借鑒別人的突出之處,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設計。
(2)備課過程中要反復熟悉講課的內容,包括講稿和書上的每一個細節,然后在大腦中回憶,注意查缺補漏。其實這符合記憶的方法和原理,備課和學生學習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記憶過程,會越來越熟練。
(3)備課開始的過程會比較慢,隨著熟練就逐漸加快,對于具體授課的一些輔助性語言不要過于苛求,不要把備課看成是完全的背誦,刻意地去記憶。只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些發揮性的語言自己會在講課過程中施展和流露出來,也只有這樣才會在講課時比較自然,不至于因為想不起自己規定的內容和語言而緊張得一塌糊涂。
2.課堂教學。課堂講授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主講教師應按教學大綱的規定全面地把握好該課程的深度、廣度和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把握好教學進度。我認為高校教學的一堂好課,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高等教育不同于初級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是一堂課所涵蓋的知識量,前者遠遠是后者的幾倍,這與高等教育的教學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往往在一個學期要學完幾百頁的書本,既要讓學生掌握全部的知識,做到宏觀上的領悟,又要讓學生將重點的知識牢牢記住,因此這就要求我們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大動腦筋。
(2)概念明確、突出重點、層次分明、邏輯性強。一堂好課,要層次分明,抓住中心,突出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少而精,解決科學知識的無限性和學生學習時間有限性的矛盾。
概念要明確的表述,特別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因為只有明確了概念,才能正確理解含有這些概念的原理、定律、推論等,才能運用這些概念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講課過程中要突出重點,讓學生加深理解。層次分明和邏輯性強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十分重要。教師要講好一堂課首先自己要對講課的內容把握到位,自己的頭腦中要有一條線,非常清晰的脈路是教師講好課的前提,在教師自己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課堂上能自如地表達出來,學生學起來才會感到知識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否則如果教師本人都搞不清知識的前后關系,在課堂上必然會將知識講得分隔開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會讓學生由于聽不懂難理解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3)多注意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往往比較厭煩純理論的東西,聽起來覺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多注重理論和實際的聯系。盡可能地把所講的理論能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給學生加以解釋和說明,讓他們明白所學知識在身邊無處不在,提起他們的興趣和引起他們的注意,這樣一來學生比較喜歡聽,也比較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
3.講課過程中語言的運用。沒有好的語言表達,再豐富的內容也無法讓學生接受。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學到知識。但是老師當面用準確、生動、精辟的語言和得體的板書或多媒體屏幕的配合,肯定會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其學習效率,何況教師還有通過課堂言傳身教、教書育人、及時反映科技新進展和闡述自己獨特見解的作用。教師游課過程中切不可照本宣科、平鋪直敘,教師語言的藝術性就在于精辟、生動、幽默、有哲理,使學生終生不忘。這是對語言的高層次要求,對于我們青年教師而言要不斷學習和體會,但不要過分追求。我在課堂中比較注意運用語言藝術,包括講課過程中使用幽默、聲音的起伏變化、引起注意等等,發現得到的效果較好。
4.關于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知識的獲得不是被動地由教師直接注入,而是主動地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聯想而來的。在這樣的多次的學習中,學生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學到了活的知識,提高了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保證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發揮了兩個積極性。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多注重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啟發式教學是實現師生互動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渠道。
三、決定能講好一堂課的其他重要因素
1.熱愛教學,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范,能為人師表。作為教師首先要從心里熱愛自己的事業,這是能夠講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自身都不喜歡所學知識和感受不。到傳授知識的快樂的話,那很難講好一堂課。每一堂課都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講課過程中要自信自如,教師的人格魅力更能影響和吸引學生,俗話說:“言傳身教”,所以作為教師自身一定要注重自身氣質的培養和人格魅力的塑造。
2.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課程本來是一個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這種講課方式的提倡主要是為了優化講課的效果,而不是讓多媒體銀幕取代黑板,讓教師變成PPT的解說員。采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決不能拋棄豐富的表情、生動的語言,同樣要滿懷激情地講課,要注意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
多媒體的引入是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調動學生的感官去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我們不要歪曲了這種教學手段,讓更多的人誤認為它的引入毫無意義,只是為了教師授課過程中省力而已。關于在講課中是否使用多媒體手段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內容而異”,應以是否是課程必須和是否優化了講課效果為準則。
3.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課堂教學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抓住學生,能否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做學習的主人,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每個教師要注重教學吸引力方面的培養。
青年教師往往講課速度較快,因為教學經驗不足,抓不住重點。另一種情況是以自己的知識水平衡量學生的接受能力,這也簡單,那也容易,沒什么可講的。其實,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些內容,感覺并不好懂,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如墜云霧。但是,教學進度太慢將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對于我們這樣三表院校的學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按學生的知識層次和接受能力而適當掌握講課速度。教師要熱愛學生,對學生要有感情,這是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同時,對學生要嚴格要求,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保證。愛,但不能遷就;嚴,不能過頭,不能讓學生難堪。只管不教是虐,只教不管是縱,不教不管是害,既教又管才是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教書”,而且要“育人”,往往學生對育人的部分很感興趣,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老師,自然也就更主動地學習知識。
四、結 語
總之,教學有方法但無定法,我們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青年教師是否能講好一堂課、是否能講好每一堂課的藝術就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沒有老教師的豐富經驗和閱歷,因此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只要善于分析和總結,只要敢于嘗試和創新,我們一定會快速成長并滿載收獲。
參考文獻,
[1]龔紹文,關于如何講好一堂課的十個問題[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6):17
[2]于蘭英,對課堂教學的思考[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3):1314
[3]陳武哲,淺談高校教師怎樣上好一堂課[J]現代經濟信息2009(1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