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積累的,以反映師生共同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校園精神為核心,具有校園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群體文化。具體而言,校園文化可以細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由淺入深的層面。
第一,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主要是指構建校園的物質基礎,如校同環境、教學大樓、圖書資料、科研設備、傳播媒體、文化設施等,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直觀地反映學校的“容貌”,傳播校園“第一感”的文化表象。
第二,校園制度文化,處于校園文化的中層。主要是指學校各種規章制度,它是時代基本精神在校園的沉積,體現了校園文化的整體特色。校園制度主要有高層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學生管理制度。還有校園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組織機構,以及業已物化了的?;铡⑿恕⑿8?、校訓也屬于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范疇。
第三,處于核心的校園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集體輿論、文化氛圍、學術風范、精神信念、校風、教風、學風等,這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層面,是校園文化的精華所在,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著力點。
二、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在新的形勢下,獨立學院發展迅速,學校辦學硬件投入加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因辦學時間短,文化積淀少等原因,校園文化建設遠遠滯后于學校規模和硬件的發展速度。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如下問題:
1.校園文化建設整體落后、參差不齊
在獨立學院十年的興起過程中,部分學院先發展起來,獨立學院物質、制度、精神文化建設都越來越受到重視,發達城市、發展較早的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也受到重視,還有自己的校園、校訓、校歌,而有些學院卻發展較遲,甚至還依附于母體學校,沒有獨立的校園,總體而言,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參差不齊。
2.重基礎設施建設,但對其教育功能發掘不夠
獨立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新建一批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體育館、學生公寓等教學硬件設施,滿足獨立學院初期教學的需要。但是,由于對校園設施的教育功能認識不深刻,使得物質文化建設缺乏明確的目標,從設計到命名都忽視了建筑本身的育人功能。
3.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不完善、不健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制度是獨立學院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制度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然而,目前獨立學院由于尚處于創業之初,所以制度建設存在較大問題。主要表現:第一,有些制度制定缺乏長期性、前瞻性。第二,有些工作的相關制度還沒有形成;第三,獨立學院的相關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力。
4.精神文化建設不凝煉
近年來,獨立學院為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有較大的轉變。但是由于辦學時間短、受企業文化及經費的影響,獨立學院在最初的發展中,更加注重物質性的硬件設施的建設,而在辦學理念、價值追求等方面就流于形式,導致目前獨立學院校園精神文化內涵不深,特色不鮮明,缺乏個性,缺乏感召力和滲透力。表現如下:校園文化活動經費主要靠拉贊助,功利性較強;校園文化活動流于形式,缺乏深度;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
三、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落后的原因
1.建校歷史短,文化積淀少
校園文化是學校歷史文化的積累過程,講究厚積薄發,講究潛移默化的環境育人功能。大學的文化是前人在認知和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實現。獨立學院從產生至今也就是十年時間,建校歷史短,且學校發展初期主要開展物質文化建設,在精神文化建設上投人比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化體系。獨立學院校園文化理念的形成還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2.受母體學校及當地文化的交叉影響,缺乏特色
獨立學院是由母體學校申辦,社會力量投資共同創辦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管理模式、教育理念都借鑒了母體學校的經驗,其主要依靠母體學校的教師資源,獨立學院的文化必然打上母體學校的烙印。另外獨立學院還聘請周邊其他院校的專家、教授和大批經驗豐富的已退休專家來進行教學和管理工作,這些專家來自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風格,必然也會影響獨立學院的文化形成。獨立學院新校區也會受到周邊環境、當地文化的交叉影響,因而會缺乏特色。
3.受企業文化的功利性影響,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由于獨立學院是民辦性質的,大多數獨立學院都是高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校園文化或多或少的會受到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文化的效率性、功利性會對獨立學院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一方面,獨立學院成立之初都缺乏資金,有限的資金只能集中利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另一方面,企業的盈利性、功利性會導致辦學者愿意出資興建大樓擴大招生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打造校園的無形資產——校園文化。
四、獨立學院品牌校園文化的發掘與培育
由此可見,如何發掘和培育有特色的品牌校園文化,使獨立學院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與學校其他發展協調進步,保障獨立學院健康、和諧發展是一個值得重視和亟待研究的迫切問題。
1.領導重視,集體參與
完善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有一位具有創新精神,有遠見的、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院長和一個立志追求特色、高質量辦好獨立學院的高層管理團隊,充分發揮領導帶頭,全員參與的民主精神。獨立學院領導班子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學院各部門要相互配合,營造積極的集體氛圍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主動性。要加強師生共同參與各種活動的開展。有廣大教師、學生的參與才有利于提升校園文化品味,形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2.鞏固物質文化,并發掘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
獨立學院在校園建設中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教學服務工作;更重要的還要發掘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如教學大樓、圖書館在設計之初就應該將育人功能貫穿其中;校園從建筑物到景觀都應盡量體現一種文化品位;校園建筑還要與地域、生態文化、人文感情相和諧,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如文化底蘊深厚的著名高校,校園道路、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等的命名都詩情畫意,如,清華的學生宿舍是按“齋”字來命名的,如“心齋”“靜齋”“明齋”;廣西師范大學的校園道路命名為“達人大道”“立人大道”“思賢路”“禮賢路”,處處體現了環境的育人功能。
3.完善制度建設
第一,貫徹依法治校的原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法律的原則規定,構建規范、科學、高效的學校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獨立學院特別要注意理清與母體關系、與董事會關系,明確學院管理制度,明確各級職責,避免權利過度集中和職責模糊。
第二,建立民主化的決策機制。在構建和諧校中,要通過不斷完善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和黨內民主集中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重視發揮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參與教學、管理能力。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激勵機制。獨立學院在用人機制、教職工事業發展、教職工福利待遇、師生的獎懲等方面都要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并能不斷完善,保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4.凝煉品牌精神文化
第一,努力打造特色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就是辦學者的理想、信念。它是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原則、行為規范的體現,是學校精神的“內核”。獨立學院是一種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在辦學理念上應積極追求創新,應遵循教育規律,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的辦學經驗,結合社會需要和自己的特色,提出核心的辦學理念,使獨立學院健康、高效、和諧發展。
第二,啟用視覺識別系統。為了增強學院的對外影響,規范學院的形象,形成較強的凝聚力,獨立學院可以引進企業識別系統CIS,(corporate IdentitySyslem,“企業識別系統”)研究制定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學校視覺識別系統包括學校對外關系活動,廣告宣傳以及其他以視覺為手段的宣傳活動在內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化,統一性的設計,力求使學校所有的這些方面以一種統一的形態顯現于社會大眾面前,產生出良好的學校識別。學校視覺識別系統對內可使學校的師生員工產生強烈的集體感和歸屬感,使學校的經營管理走向科學化和條理化;對外,可以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第三,提出校訓、校歌?!掇o海》中校訓的含義:“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課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大學校訓是大學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是校園文化精神的具體表達,它既高度濃縮了一所大學的學術傳統和辦學理念,又鮮明反映了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和核心價值,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座右銘”的作用,對于造就和培養學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清華大學設計了校徽、提出了膾炙人口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校歌、校徽是學校精神文化的又一表達,充分體現了一個學校的精神文化,清華大學設計了校徽,并在1923年創作了校歌。獨立學院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富有教育意義的校訓,譜寫具有凝聚力和教育意義的校歌。
參考文獻
[1]錢曉霞,獨立學院校園文化的建構[J],現代教育科學,2007(5)
[2]楊新起,方世家,以創新精神推進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葛雷,自卑與超越——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學校教育,2007(9),
[4]江凈帆,論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J],重慶教育學報,2006(3)
[5]馮春寧,楊東林,加強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6]陳恒初,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Ⅱ]教育與職業,2008
[7]李書芹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特性與策略[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
[8]馬勇,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延安大學學院2007(4)
[9]錢曉霞,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