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創新是在個性得到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個性化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學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體育是德育、智育依存的基礎,它擔負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積極進取精神等重要任務。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表現自己,使學生養成銳意創新、獨立思考和積極鍛煉的習慣,是擺在每個體育教師面前的任務。
一采用多種教育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個性發展
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我們以往的體育教學,由于教學的內容過于競技化,教學的方法過于刻板等因素,導致許多學生雖然喜歡體育活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以往的體育教學是在規定時間、規定教材和固定場地的條件下進行的,教學方法單調,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心理壓抑等因素限制了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多運用實踐法、游戲和比賽法、自選練習法、發現法和“個人參照標準”評價法等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體育教學中“教”多“練”少的現象,真正使學生對體育感興趣、主動學、積極練、自覺參與。
二明確學生是學習主體,激發自我活動的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盡可能激發其自我活動的能動性,并給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新課程把教師和學生都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不同需求等情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目標,并用主動的、積極的手段去實現學習目標,使得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也不盡相同,運動能力以及運動量的負荷也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不應強求一致,而應分類施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就必須讓學生具有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從當前的情況來講,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單純他主的、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廣闊的體育教學空間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具有積極的導向、陶冶、激勵和健康的作用,對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也有重要意義。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與實施中,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并選用生動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的教材,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磨煉自己的性格,同時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其心理狀態能經受勝利、失敗、挫折、反復等不同的影響力,達到能自我調節與控制的程度。教師還應在課堂上盡可能增加學生自己探索的活動量,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對一些較為淺顯的教學內容可以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解釋加以掌握,并為其創造充分展示這一年齡階段的好奇心、表現欲的機會,從而有效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在體育運動中,我們不能只顧“滿堂灌”,要針對學生不同的體育行為、思想有不同反應的特點,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對學生的要求不應強求一致,而應分類施教。學生的性格類型同樣影響教學效果,屬于外傾型性格的學生,活潑開朗,反應較快,身體素質往往較好,運動能力較強;而屬于內傾型學生性格孤僻,反應較慢,一般體育素質較差,運動能力也較弱。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種個性差異的存在,導致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安排不合理,從而致使一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此,教師可按內、外向型兩種性格,結合其運動技能而分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都不能搞一刀切,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要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都能體驗到體育學習成功的快樂,使他們在充分體驗體育學習樂趣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對體育教學來說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引起體育教師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