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科研水平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指標,它預示著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前景。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的力度,提高科研經費投入產出的效益,我國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家逐漸加大對科研的投入,特別是高校的科研經費增幅較大,一些研究型大學一個項目動輒百萬千萬有的甚至上億,所以加強對這部分經費的監管,高效使用這部分經費是保障我國科研又快又好發展的關鍵。
二我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教育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文件發布以來,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已有很大改善,但問題仍然不少,有些領域或某些環節問題還很大。具體來說:
1認識上的差距。我們知道,科技水平代表一個國家的今天,科研水平代表一個國家的明天,而教育水平則代表一個國家的后天。大學是科技、科研和教育三者的載體,其中科研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因此,選好科研課題、使用好科研經費非常重要。但目前高校的某些管理干部和教師對科研的認識并沒有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聯系起來。有的教師把科研當做致富的手段,這就是在某些高校中所謂“要致富,搞項目要有錢,搞科研”的輿論甚囂塵上的原因;而某些管理干部把科研當成一種福利分配,把科研經費分散使用,每人都給點,致使大量低水平的科研項目重復出現,再加上科研經費報銷把關不嚴,造成科研經費較大的浪費。
2體制性的弊端。(1)科技管理的泛行政化。從立項、申請、研究、結題、報獎、評獎都由主管行政部門主導掌握,科研資源包括科研經費也由行政部門配置,這里面由于責任權利的相互關系并未理順,完全靠文件或行政命令進行運作,經費管理失范、效益低下,從而造成經費較大的浪費。(2)立項競爭不足,經費分配不公。我國高校科研立項由于忽視公平、公開、公正的立項原則,很少項目公開招標,科研資源配置缺少競爭機制,致使科研立項存在著盲目性和低水平重復。科研經費分配也缺少一個公正科學的分配原則和機制,一種錯誤傾向是大量的項目經費與科研資源集中追逐于一些知名科學家;另一種錯誤傾向是用“撒胡椒面”的方式,將科研經費作為福利分配。(3)重短期效益型投資,輕長期風險型投資。由于我國科研管理的泛行政化,地方或部門官員希望科研經費的投入能在任期內產生社會經濟效益,從而可以算是本屆任期的“政績”,對于那些需跨屆且具風險的課題不愿批準立項,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風險自己擔、成果別人享的賠本買賣,產生這種目光短視也源于體制性的弊端。(4)重傳統科研投資,輕企業科研投資。我國傳統的科研部門是研究機關及大學。企業的開發研究并未形成“氣候”,經費來源多屬于自籌,科研行政管理部門不愿向企業科研撥款,即使是大學的校辦企業也不例外。
3制度性缺失。各高校制定本校的科研經費管理條例或制度,這些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問題:(1)制度不科學,如責權不夠融合,某些規定不夠合理;(2)制度不完備,即制度有遺漏,不周延;(3)制度不封閉,如制度規定超過職權范圍,與其他部門或制度有交集,甚至發生互相扯皮現象;(4)制度不執行,礙于情面,疏于管理,不按制度辦事;(5)制度不遞進,制度不修改,不完善,20世紀制定的制度還在用。
4管理上的缺位。(1)預算管理。現今行政部門對預算管理大都流于形式,一般課題負責人在預算課題經費時都加大了預算數額。而評審時,評審專家又不一定是該課題領域的行家,因而最后審定預算金額時,就有很大的盲目性。(2)核算管理。對于大型且長期的科研項目,應對經費實行動態核算,避免浪費和超支發生,但主管部門強調工作忙,很少認真對項目經費進行核算,即使進行核算也流于形式。(3)決算管理。決算管理的問題也較為嚴重,結題時只注意是否完成任務書中的各項指標,對于經費的決算往往忽視其重要性。(4)資產管理。資產管理缺位更為嚴重,按規定凡科研中購買的儀器設備等硬件,都應列表造冊進行統一保管,而不少大學在科研資產管理上不按規定執行特別是小型資產都歸個人所有。(5)監督管理。科研人員在經費使用上要受到大學科研主管行政部門的監督,但行政部門的行為又受到誰的監督呢?沒有監督的權力會形成腐敗,而沒有監督的監督也會形成腐敗。所以,大學在科研經費使用上應建立一套循環式的監督機制。
5成果轉換滯后。科研成果轉換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科研投資的直接目的。而我國高校成果轉換率很低,大批科研成果待評議結題后都束之高閣,如何將成果應用推廣卻無人問津。這等于國家或社會投資大筆資金,科研課題組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和艱辛,得出來的成果卻毫無用途,這是最大的人力和財力浪費。
三對策及措施
1提高高校對強化科研經費管理緊迫性的認識。當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不善、浪費嚴重的現象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說它已經危害到國家的發展和安全一點都不為過。科技落后必然被動挨打,永遠處于被強國支配的地位。我國近幾年科研經費大幅提高,但科研成果在質量和數量上并沒有同步增長,有的反而下滑。例如1991-2006年的財政科技撥款經費增長10倍,同期國家技術發明和科學技術進步水平卻并不理想。
2規范科研經費行政批審權。立項科研經費批審必須經過嚴格的批審程序,同時要大力地改進現行批審制度,既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也要提倡同行專家的盲審(隱去項目負責人的姓名)辦法,堅持多渠道評審使立項的預算經費批審盡量做到客觀公正。要防止所謂跑步(部)前(錢)進,跑聽(廳)前(錢)進,就要從分配的源頭上對科研經費的行政分配權進行限制與監督,否則就永遠消除不了科研經費分配上的腐敗現象。
3大力推行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在科研中引入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原則,消除科研中的“南郭先生”,使科研經費發揮最大效益。一是在學校內部要努力構建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性環境,在校內各科研中心、所、基地之間要實行競爭,在經濟上扶持獎勵強者。“研績”平平警告后仍無改進的單位應堅決予以撤銷,人員予以調離或解聘。二是在全國高校中也要引導形成南北互賽、東西互比的以校外促校內、以私研促公研的競爭架構,從科研經費分配上鼓勵各類學科互相融合開展研究,同時從科研經費分配上鼓勵各學科內形成各類科研流派,讓他們開展公平的競爭,以實現科研經費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國家應大力扶持以獲利為目的的“私研”,要像扶持“私企”一樣給予政策優惠和經費支持,以便形成公私研互競、校內外互比的競爭格局。四是在非基礎性領域內,國家要大力扶持“企研”,在科技應用性研究上企業更有目的性、選擇性,因而也更具效益性,國家今后科技性應用研究的生力軍應是企業,同時要大力提倡“校研”與“企研”的結合、互補和競爭,特別是人員的流動,只有這樣成果才會多、才會好,才會真正發揮科研經費的應有作用。
4不斷優化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制度性環境。科研經費管理不能只考慮局部利益和個別對象,而應從中央、省、校、私研、企研的整體視角來制定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這個制度系統應該是上下銜接、左右吻合而又完備的系統。無論是哪一個與科研經費管理相關的領導或相關單位,在制定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時都要從縱向銜接和橫向吻合這兩個角度來思考,特別是高校處于產學研結合的特殊位置,其制度縱向銜接、橫向吻合,嚴謹性、封閉性、完備性、科學性、效益性、可操作性都應給予全面關照。同時科研經費要提高使用效益,在制度制定上不能就事論事,以錢論錢,經費管理與科研的全過程有關,如果只管預算、核算、結算而不管立項與結題的質量,則錯誤的或低水平的立項、膚淺的或低質量的成果就會大量涌現,從而造成經費的巨大浪費。世界正處于知識爆炸時期,科研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很大,所以與科研形勢相關的各項發展包括經費管理制度也應隨之變化,經常修訂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是一項應定期進行的必要工作。
5當前要特別把好五關。一是立項關。在立項中要把好查新關、同行專家評審關,前者保證不是重復立項,后者保證課題的價值和前沿性。二是預算關。立項后通常項目主持人都希望獲得較多的經費支持,提出了過高的預算,而討論預算標準時沒有現存的依據,完全憑人為臆測,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在把好預算關時要注意自我申報、專家評審和行政估算多渠道綜合得出較合理的預算方案。三是結算關。要堅持超支不補、結余有獎的原則,對于結余部分應按照項目完成的好壞給項目完成人提成,對于添置的儀器應一律收歸學校,對于弄虛作假、虛報成果者應收回課題費,取消下次申報項目的資格并在學校批評。四是質量關。項目成果的質量是科研活動的關鍵所在,一定要把好質量關,不能通過的堅決不予通過,這不僅是對此項目負責,也給今后的項目做了好榜樣。只有嚴格把好質量關,才能提高質量。五是應用關。光把好質量關還不行,還要把好應用關。一個好的項目成果,如果束之高閣,不予應用,同樣也是極大的浪費。所以把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把成果推介出來也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一個項目的成果得到廣泛的應用后,才算是這個科研項目獲得了成功。
參 考 文 獻
[1]彭志源.科技發明創新與科研立項及科研經費管理實務[M].北京:中科院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03.
[2]馬亦梅.對規范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思考[J].廣東科技,2008(1).
[3]伊微.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問題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