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私法是以直接規范和間接規范相結合來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并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沖突的法律部門,是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與其它部門法相比,其具有涉外性、綜合性和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等特點。針對國際私法的特殊性,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筆者在這幾年的國際私法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和摸索融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情趣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模擬法庭法進行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情趣教學法
情趣教學法注重學生學習欲望的培養,教師要借助形象思維和富有激勵、吸引式的情緒,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促使他們獨立自由地思考問題。情趣教學法就是要塑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抓住學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通過爭論有效地刺激情緒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習情緒推向高潮。情趣教學法的具體要求如下。
1教師入情。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授課入情,學生才能入境。
2尊重、鼓勵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真心誠意地鼓勵學生,哪怕學生回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只有這樣,學生的緊張心理才會逐漸消除,才會感到身心輕松,思維無拘無束,然后會積極參與,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熱烈了,學生的膽子大了,思考問題便有了深度和新意。
3巧妙引導激情。教師可采用設問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實物、圖片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思維;用面部表情、姿勢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感染學生;用獨特的思維方法解答問題,使學生感到驚奇,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在今后的解答中更能大膽想象,對學習國際私法產生濃厚興趣。
二討論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對某一具體事實中的爭論性問題的思索、討論來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意識、識別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或學習有關知識、概念的方法。其突出特點是能給學生提供較大的交往活動空間,教師在研討活動中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之處,并順勢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適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敢于發表意見。學生的討論也常常有教師意想不到的創新,當教師發現了學生的創新并給予正確引導時,就能使教學的空間和境界都有一個創新。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激發其求知欲望。以下就“反致”問題加以說明。
1準備階段。在此階段需要做以下工作:一是提前布置討論課題——“反致”,并且分組——贊成方與反對方;二是查閱的資料,反致的產生、反致的典型案例、中國對它的態度(立法規定與司法實踐)等,其中教師應首先將反致的產生、立法例等內容作以簡單介紹,然后由學生準備以上資料;三是提出問題,此部分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提出,當然如果是首次進行討論,學生還不熟練這種方式,則最好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
2課堂討論階段。一是雙方各自陳述對反致的看法,其中要對不同類別的學生施以不同的引導方式。雙方要用案例說明,比如,“福爾果”案的運用;二是互相質疑,從中發現問題;三是教師提出問題,以考查學生對所收集資料的吸收程度。
3教師點評與學生反問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須對反致進行總體講述,對雙方的討論進行評論,以鼓勵學生為主,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此部分會因施教對象的不同,有所差異)。最后需要重點講述我國目前對反致的態度,其中現行立法與民法典草案、中國國際私法中對反致的規定需要重點講述,與其他國家的立法案例形成對比。
三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由主講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需要,適時提出精選案例,通過對個案的分析,闡述個案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要點,實現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過程。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將直接的抽象理論與具體的案例結合起來,使學生們能夠體會到抽象理論的實際運用,掌握抽象理論的實際運用方法,使理論知識具有生動性和形象化特征,擺脫了傳統的概念教學的模式。國際私法就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課程,這不僅因為在英美法系國家判例是他們國際私法的重要淵源之一,更重要的是國際私法的許多重要制度、原則的確立都與實際的判例有關。案例教學法在國際私法教學中的運用尤為重要。運用案例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掌握相關法律條文的基礎上,深刻領會法律的精神實質,學會運用法律規則的方法,體會法律規則的效用,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在國際私法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按以下步驟來組織的。
1案例的選擇。選擇適當的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關鍵,決定著案例教學的效果,切不可隨意為之。在選擇案例時可從“量”和“質”兩方面來把握。
量要適度。案例運用過多,會使課堂變成“故事會”,學生參與不進去,從而偏離案例教學法的本意,降低了教學效果;案例過少,不能涵蓋所有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把握。在國際私法的教學中,可根據具體知識點的難易,確定所選案例的數量。
“質”的把握可從幾方面進行:第一,要有針對性,即所選案例與所講知識點要吻合。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可分別選用“小案例”“較大案例”和“大案例”。對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選擇案情簡單的“小案例”,以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多個知識點進行串講時,可選擇案情較為復雜的“較大案例”,以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回顧和把握。為了使學生對整個學科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可選擇涉及其他學科的案例。第二,要有典型性。要結合本課程的難點與關鍵問題進行案例分析。這需要在對國際私法教學體系有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在有限的學時內,針對其難點與關鍵問題選取恰當的案例。第三,要有準確性。案例不同于判例,它不一定是真實的,可以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而由教師假定的案例,該假定的案例要能恰當說明某個知識點的內涵,這是準確性的表現之一;另外,案例也可以是真實的,這就要求案例的來源可靠。
2案例的呈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改變了傳統的單調的教學手段,而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文字、聲音、圖形、圖像、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一定的組合,以多種形式來呈現案情。如“桂利軍拾物返還收取酬金案”我們就直接把《今日說法》的錄像進行剪接制作,以視頻的方式來展現案情。課堂上輔之教師的口頭講解,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加強了,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案例的分析。在案例分析之前,首先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由其進行獨立的思維活動,消化案情,提煉出涉外法律關系,帶著問題把與此案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頭腦中重新構思和組合,然后提出答案;而后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大膽地發表意見,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鼓勵學生之間對不同意見展開辯論,適時地加以正確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激發了求知欲望,體驗到了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從而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評價和總結。針對學生對問題的見解、觀點、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等,結合案例所提供的事實和條件,從法理和邏輯等角度作出相應定性及評析。在綜合同學的各種意見之后,向學生講述法院的最后判決,并與同學的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分析評議,指出各自的欠缺及值得探討的問題,拋磚引玉,引發學生更深的思索,培養其個性和創造性。
四模擬法庭教學法
筆者認為國際私法教學還應強化實踐性課程如模擬法庭在教學中的作用。首先,從國際私法規范特點來看,國際私法規范包括沖突規范、統一實體法規范、國際民事訴訟程序規范、國際商事仲裁規范。通過模擬法庭的審判,學生既能熟悉國際民事訴訟的程序,又能熟練地掌握運用實體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其次,國際私法課程一般在大三下學期開設,學生己具備了較深厚的理論知識,正是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處理實際案件能力等綜合專業素養的好時機,而模擬法庭教學能較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另外國際私法的審判實踐相對來說較少,學生較難有機會觀摩法庭審判。因此,開展模擬法庭教學,讓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熟悉國際民事訴訟審判程序,培養駕馭國際私法沖突規范及統一實體法的能力,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筆者在教學中一般是按以下程序來組織模擬法庭教學的:
1確定典型案例。選擇案例的原則與前文論述的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收集原則相似,應注意案例的現實性、啟發性和針對性。此外,還應注意案例的時效性和可辯性。
2確定角色。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為法官組、律師組、原告及證人組、被告及證人組等。
3準備訴訟文書。在正式開庭前,學生應按要求準備好相應的訴訟文書,如起訴書、答辯狀、代理詞等。
4正式開庭。在開庭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程序的合法性。
5總結和評價。庭審結束后老師現場進行點評,肯定教學成果,解決教學疑問,啟示學生更深入地研究。
開展模擬法庭教學,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的國際私法專業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專業綜合素養。同時在整個模擬審判過程中充分引入了競爭與合作機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團隊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提高法律職業素養。
總之,通過我們的努力,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實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法學專業素養得到了較大提升。
參 考 文 獻
[1]章尚錦.我國國際私法和國際私法學發展的歷史與現狀[J].法學家,1999(5).
[2]韓德培.國際私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3]王晨光.實踐性法律教學與法學教育改革[J].法學,2001.
[4]肖永平.世紀之交的中國國際私法學:發展與重構[J].法學評論,1998(6).
[5]王梅霞.法學案例教學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