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小結是在完成一個教學內容或活動時,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從而鞏固和掌握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它既可以幫助學生回顧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系統化鞏固和運用,又可以培養學生提煉所學知識,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效果,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亦可設置懸念,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深入展開,誘發他們繼續學習的積極性?,F在很多教師往往只重視導入的設計,而相對忽略小結,結果常常是“虎頭蛇尾”,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對此,我認為數學課的小結同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的一道完美的休止符。
一﹑小結的常用方法
1.梳理內容法
講課結束時,利用較短的時間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等內容做一番梳理,把重點﹑難點再突出強調一下,把知識結構和脈絡理清。這樣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知識結構,還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這是一種切實可行比較常用的方法。
2.比較法
比較是一切思維和理解的基礎。課堂小結時通過比較可以確定概念和公式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防止新舊知識的混淆,促進正遷移。從而達到深化概念﹑活用公式﹑開拓思維和培養能力的目的。
3.結構法
通過構建所學知識的結構體系進行課堂小結,能充分體現各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并能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4.口訣法
小結時將數學知識編成通俗易懂的口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深長的記憶效果。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節小結時,可用“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找不到”來幫助學生正確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5.圖示法
圖示法小結具有簡潔﹑明了﹑形象直觀的特點,容易引發聯想,從中得到暗示和啟發,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在“正方形”一節小結時,可用下圖來概括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邊形四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的理解。
6.延伸拓展法
課堂教學結束時,有目的地把所講知識延伸到課外,可以通過布置任務﹑巧設疑問等方式,讓學生帶著懸念﹑帶著任務走進生活。從而將思維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便溝通課內外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達到“課雖盡思不斷”的效果。
二﹑課堂小結應注意的幾點
1.語言精煉,突出重點,建立聯系
小結時語言要精煉,要有利于學生記憶和運用,結合學習內容,突出重點和知識結構,根據新課標要求,針對實際情況,明確掌握的目標和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手段,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歸納到他們已有的認識結構上。幫助學生把孤立的知識“串聯”或“并聯”起來,并進行對比分類,使所學知識在他們頭腦中融會貫通,建立聯系。
2.角度多維化,注重“情感與態度”的引導
“情感與態度”目標內涵非常廣泛,諸如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實事求是的態度、理性精神,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意志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它是可以通過數學教學活動來培養的。這些要求經細化后,融入課尾小結,能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不斷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質。
如這節課表揚某幾位學生“你們聽得真仔細!”、“你們算得又快又正確!”、“你們有質疑問難習慣!”、“你們勤于動腦積極發言!”等等。課尾小結的角度多種多樣,既涉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方面,又突出個性發展和合作精神。顧及學生的多方面學習興趣,多層次、多角度贊賞學生學習時所付出的努力,學生進一步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3.方法多樣化,注重能力的培養
課堂小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小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總結知識的規律﹑結構和主線。運用發散求異的思維鼓勵學生探索,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小結中去,培養學生善于總結的習慣以及數學探究能力﹑語言概括能力。另外,一堂課的小結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以3~5分鐘為宜。
總之,課堂小結作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積極探索,設計出具有特色﹑更加新穎﹑有趣﹑巧妙﹑富有實效的結尾方式,為精彩的課堂教學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作者單位陜西省城固縣五郎廟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