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體現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有利于多種教學策略的實現,深化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現代信息教育對城市的教師來說,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但對于剛開通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和進入網絡世界的農村教師而言,要應用好現代信息教育資源,存在的困難并不少。在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學同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尋求初中地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存在的一種必然。
例如在講“黃河”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我進行多媒體課件教學。首先采用黃河泛濫成災的圖片進行導入,強調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同時又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治理與開發黃河;其次演示一張空白的中國地圖,然后從黃河的發源地開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個巨大的“幾”字形。并依次引出下列問題:1.黃河的發源地和入海口:巴顏喀拉山脈和渤海;2.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幾”字形;3.黃河干流的主要流經地: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4.黃河流經的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5.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河口和河南孟津;6.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和湟水,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幾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河段。最后讓學生討論危害、利用開發。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在一般地理教學中的困難得以解決,如:地理教學板書、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用活地圖及圖文資料。教材如果以將聲音、立體圖像及文字進行多媒體化,不僅能實現教學的交互性,而且能解決教師在一般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需要耗費很多時間的問題;地理教學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規律,同時還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產發展以及人地關系等。要使學生較好的掌握這些知識,多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體國家生產建設的發展狀況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而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地理教學中我國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豐富,素材多,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畫面少。一般情況下難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完成德育教育任務。但是計算機網絡選擇豐富的內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我認為把計算機網絡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運用于地理教學,既有利于學生認知發展過程實現教育目標,又能使教學的直觀性充分發揮,地理教學中的地圖作用,達到圖文相統一的效果,同時又能有利于培養智能型、開拓型人才。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人才的過程。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把計算機和其他教育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以各學科知識為載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認知能力。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的整合具有跨學科、跨課時、跨年級段,多采用課外活動,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多模式地開展整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課程整合一般途徑和方法。
隨著課程整合實驗的深入進行,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的觀念,進而大大推動中學教育改革的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將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白堡中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