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對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調控好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每一個學生創設形形色色的舞臺,營造師生之間和諧、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數學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肯想、敢想的情感。對學生中具有獨特創新的想法要特別呵護、啟發、引導,不輕易否定,切實保護學生“想”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為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占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我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里鋪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讓學生自由選擇。有的說“買1米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接口”;還有的說“選擇2米,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創新意識得到了保護,將逐步形成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二、引導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自學課本掌握的,教師決不代替講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請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我用這種方法,你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新能力
1.滲透學習方法,豐富創新內容。記得以前教育臺播放過一位老師教《質數和合數》的電視。師生基本上不講話,只用手勢,要求是:①必須用乘法;②限用自然數;③不能用“1”。接著教師寫:4=?學生提出:4=3+1,教師搖頭,用手指指要求。學生思考后提出4=2×2,教師滿意地點點頭,然后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著教師出示3=?學生搖頭寫不出,于是教師在3后寫上“質數”兩字。同樣:2=?,5=?,7=?學生均不能按要求寫出來。最后教師問了一句話:“你們發現了什么特點?”學生紛紛發言,教師歸納小結,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
例如:在組織一次班會之前,請同學們預算一下需要多少費用。先告訴學生現有經費多少,再要求學生調查活動所需物品的價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帶、氣球需要多少錢等。調查后繪制成表格,并要求學生思考探究:根據學生人數去購買各種小吃、水果需要購買多少?有多少種購買方案?哪一種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礎上既能把教室裝扮得最漂亮又能讓同學們吃得最開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學可以獎勵一顆智慧星。這樣學生們三五成群,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們將各自的探究結果匯報給教師后,教師將較有代表性的方案選出讓學生進行比較探究,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種或幾種加以表揚獎勵。這樣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有效地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樹立創新性的教育觀念,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探索性地學習,培養其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作者單位甘肅省靈臺縣東關小學)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