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的初三畢業班教學,尤其是進入總復習階段,總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著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不強的現象,主要表現如下:
1.雙基薄弱。學生雖然已經進入九年級英語學習階段,但對于詞匯的掌握,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詞匯掌握也相當薄弱。以一位考生為例,由于她不認識“terrible”這個形容詞,導致單項選擇題第28題錯選A項而失分:—It is said that no one bought that kind of fruit. —That’s true.It tastes _____ .A.good. B.terrible C.well D.terribly當然這位考生不僅僅存在著詞匯貧乏的問題,更存在著處理信息“no one bought”能力不強的問題。至于語法,問題更大。分級目標中的二級要求,即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如知道名詞有單復數形式;知道動詞在不同情況下含有形式上的變化……然而,初三學生中過不了這一關的學生比比皆是。
2.語篇領悟。以2007年中考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理解C篇為例,父親堅持在地震后倒塌的廢墟里挖掘39個小時,救出兒子和兒子的同學共14人。文中兒子有這樣幾句話:“There are 14 of us left out of 33,Dad. When the building fell down,it made a triangle(三角),and it saved us.”由此對話設計的第59題是:How many students were still alive when the father found them in the ruins:A. FourteenB.Thirty-threeC. Forty-seven D.Nineteen選D項的考生為數不少,問題出在學生對相關結構some of us 、most of us、few of us 已經遺忘,以及對left這個多義詞“離開”,“遺留”,“遺忘”選擇錯誤。由此可見,我們的考生缺乏在具體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導致語句稍有一定復雜性的細節題失分。正確選項應為A項。
3.語用能力。盡管老師們在努力,讓學生每周寫一篇話題作文,并想方設法做到輪流為學生面批,但由于學生缺少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機會,學生在寫的環節上依然十分薄弱,中國式的英語、語句語病、語法和詞匯搭配上的錯誤、單詞拼寫錯誤出現較多。
那么如何增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呢?
1. Listening (聽)
《標準》(P.46)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由于新目標《Go for it》的使用,使學校英語教學內容更為寬泛,英語教材除教科書之外,還配有錄像帶、錄音帶、多媒體光盤等等。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但也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強,能好好讀書。因此,教師可利用家長希望提高自己孩子成績的積極性,可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向學生布置listening和reading的作業,并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此項作業。我們經常設計布置這樣的回家作業,還附上反饋表,表上寫上自己的聯系方式,并附有聽的內容、讀的內容、家長簽字等項。
為減輕學生負擔,我們對聽、讀內容安排實行由學生自主選擇,這樣的作業很受家長歡迎。一是有利于家長共同參與管理,二是有利于樹立學生自信心,學生們在家里也能展示自己的才能,通過Listening 和 reading 增強英語語感,儲存了更多的地道的英語信息,三是有利于家校聯系。
2.Speaking (說)
筆者認為,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訓練中,說是最難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現在的考試制度,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只能以筆試為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口試。但是作為英語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說與寫一樣是一種表達的技能,在四種技能的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筆者曾對初三學生進行自主說單元話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說的話題。說話題的時間安排在英語早讀和晚讀時間進行,由三、四個學生同時上來說給老師聽,對成績一般的學生要求放低,只要求說出課文大意,偶爾可以看幾眼課本。這樣做,刺激了中下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點燃了他們成功的欲望,克服了他們怕開口的害羞心理。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自己重組單元模塊,并與中考書面表達要求結合起來,要求學生使用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用高檔次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3. Reading(讀)
《2009年紹興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評價文化考試補充說明 英語》(以下簡稱說明)對讀的能力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是現在的學生讀的數量有限,導致讀的能力降低,在日常的作業中,學生閱讀題失分嚴重。原因之一是課外閱讀的時間有限,而平時學生也是為了完成作業而讀題,所以教師要認真對待課內閱讀文章。《新目標》教材從八年級下冊起,每單元為學生提供一篇閱讀材料,同時介紹一種閱讀策略(reading strategy),這種滾雪球式的學習策略介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讀的能力的提升。如Unit7 介紹的閱讀策略是尋找段落的關鍵句(topic sentences),每上閱讀課,我總嘗試著讓學生去找key words(關鍵詞)、key sentences(關鍵句)。這能提升學生們的閱讀速度和領悟語篇的正確率。
4.Writing (寫)
《說明》對寫的能力條目描述為:“能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能根據要求寫簡單的短文、書信、日記、便條、通知等;能簡單描述人物和事件;能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根據圖片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并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寫是一種表達的技能,是現代社會信息傳遞的有效途徑之一。提升目前初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不但能提高學生中考成績,也能讓教師從繁忙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復習課的設計、研究中。筆者認為寫的訓練七年級上冊就可以開始訓練,直至九年級,堅持不懈。從詞→詞組→句子→文章,由仿寫到造句,從簡單句到復合句, 從口頭翻譯到筆頭翻譯。學生完全可以寫出語言地道、表達流暢、觀點鮮明的好文章。有可能的話,教師要親自動筆寫作,在謀篇布局方面多給學生一些示范。
教師要學習、研究《標準》和《說明》。要保證復習階段,在課堂上要有足夠的有效信息輸入,要把《標準》和《說明》的思想細化到語言知識的講練中,細化到聽、說、讀、寫能力達標中,細化到學習策略運用中,細化到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中。總復習階段,一忌對學生不聽寫,不改試卷,對自己備課抄答案,上課報答案,無學法指導,無學生學習過程引領。二忌脫離教材,純粹做試卷題海戰復習。《新目標》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好語篇,好句子,要多讀,多背,體味教材中語篇銜接詞使用。
一個善于運用表揚的教師,在初三課堂上,能把處在“睡眠狀態”或“假死亡”的學生解救出來,“起死回生”。農村英語教師尤其需要學會運用表揚這個看似簡單的教育手段。現在的農村孩子,家庭雖然比不上城市孩子富裕,但是他們也同樣處在幾代人的保護下,在家聽慣了順耳的話,沒有受過生活上的挫折。學習上的不如意,往往會使他輕易放棄學習,英語學科常常是他們放棄的第一課。表揚能安撫他們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差異上的空缺。必須指出:對英語后進學生的表揚也不能濫用,否則會挫傷優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認真研讀《標準》和《說明》,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高初三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作者單位浙江省上虞市竺可楨中學)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