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師:看老師寫字(師書寫“鄉(xiāng)”),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淮安。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楚州。
生:我的家鄉(xiāng)在洪澤……
師:想過嗎?五年、十年、十幾年后,當你長大,走上工作崗位,要奔向世界各地,當你離開家鄉(xiāng)時,你最想家鄉(xiāng)的什么?最牽掛家鄉(xiāng)的什么?
生:周恩來紀念館。
生:我會最想我的學校。
生:我會想家鄉(xiāng)的桃花島。
生:我會最想家鄉(xiāng)的淮揚菜……
師:不管你走到哪里,身處何方,我們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板書:思鄉(xiāng))
[賞析]如何縮短孩子與詩文之間的距離,將情感引入“思鄉(xiāng)”主題,孫雙金老師先讓學生一起看他寫“鄉(xiāng)”,一下子將學生的視線聚焦,在審視、品味中啟發(fā)思索: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五年、十年、十幾年后,當你長大,走上工作崗位,要奔向世界各地,當你離開家鄉(xiāng)時,你最想家鄉(xiāng)的什么?這里,運用虛擬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遠離家鄉(xiāng)的假設中,喚起孩子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情感,為順利進入思鄉(xiāng)組詩的學習有效鋪墊情感。
* 幾處設疑促深思
[問題一]師:為什么信寫好封好了又要打開呢?打開來干嗎?——學習《秋思》
[問題二]師:一個人爬上山頭看自己的故鄉(xiāng)不就行了嗎?為什么要化做千億個柳宗元?——學習《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問題三]師:為什么要把淚寄到故鄉(xiāng),寄信不行嗎?——學習《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賞析]在本課三首古詩教學中,孫老師拋出的這三個主要問題個個切中要害,可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看,詩人們綿綿不盡的思鄉(xiāng)之情不正充溢在“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細節(jié)里,噴薄在“若為化做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的新奇想象里,流淌在“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的感人場景里嗎?
聽聽學生的回答吧“因為,也許爬上一個山頭,只能看到家鄉(xiāng)的一部分,而他太想家了,他要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看家鄉(xiāng),讓千億個看到的內(nèi)容組成一個完整的家鄉(xiāng)。”“他要把家鄉(xiāng)看個夠,看得清清楚楚……”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眼中流出的淚就是心底流出的情啊!”因為問題挑起了矛盾,學生的思維有長度、廣度、深度……這三個問題的設計足見教者的匠心獨運,以及對古詩的深度解讀。
[片段二]
師:“又開封”這個細節(jié)把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理解了就要讀出來,自己練練。 (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愿意讀的舉手。(指名朗讀,師為其配樂)
生1:《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我欣賞你的“說不盡”,但張籍對家鄉(xiāng)、親人的苦苦思念的味還不夠!誰再來試試。
生2:《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你還欠點味,讀詩要沉住氣,古詩要把味讀出來。(師效仿生讀“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聽你讀好像是“春風”,是“意百重”。這里不是“意十重”, “意百重”,而是“ 意萬重”。再練練看。
[賞析]在孫老師的課堂,你卻隨處可見課堂評價閃現(xiàn)的熠熠光彩。這里,學生讀不好,老師首先賞識學生讀得好的地方:我欣賞你的“說不盡”。讓學生明白哪里好,對自己建立信心,接著指出不足。當學生仍讀不出味的時候,教師仿效學生朗讀,用幽默、風趣的話點出是“秋風”不是“春風”,是“意萬重”而不是“意百重”,“意十重”。在笑聲里,學生明白了應該努力的方向,再讀,果然進步不小。
[片段三]
師:張繼、岑參、柳宗元,他們白天還可以看山、看水,表達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到晚上他們能看什么呢?
生:天上明月。
師:(再次播放《月之故鄉(xiāng)》,和著樂聲動情哼唱)“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故鄉(xiāng)是什么?故鄉(xiāng)就是白發(fā)親娘,故鄉(xiāng)就是兒時玩伴,故鄉(xiāng)就是小橋流水……故鄉(xiāng)就是無盡的思量……(師再度唱起《月之故鄉(xiāng)》)……
[賞析]新課伊始,教者用《月之故鄉(xiāng)》渲染思鄉(xiāng)情境,讓學生去談聽后的感受,為下面的古詩學習作好情感鋪墊。課中,教者多處配樂范讀或為學生配樂朗讀,在悠悠古樂的牽引下,學生順利進入詩歌情境,從而實現(xiàn)有效對話。課終,再次唱起《月之故鄉(xiāng)》,配以深情并茂的語言渲染,讓綿綿不盡的思鄉(xiāng)情在課堂中、在學生的心中流淌、流淌……(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德勝中心小學)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