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因為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并做到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可以說,科學發展觀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篇章,它的內涵十分深刻。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就我們高等教育而言,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學,這是黨的要求,也是每一個大學教師肩負的神圣的使命。作為一名大學第一線的任課老師,我感到十分光榮、責任重大,只有勤奮努力地工作,并自覺地堅持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日常教學及教書育人工作,才能不辱使命,才能真正促進大學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當然,這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面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不斷提高大學日語教學質量及水平的問題,談點個^粗淺的思考和探索。
一 教師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們說要堅持“以人為本”,作為高校一切工作都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就是說要還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育才更加和諧,才能談得上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滿意,這就對教師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感到: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做為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在教學過程中,以下幾點:一是要充滿朝氣,帶著微笑走進課堂。每天上課前,使學生們都能切身體會到他們的教師充滿著自信,充滿著對學生的愛,這種感覺的效果是奇特的,只有身臨其境,才會被感染,它潛藏在師生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精神世界里。作為人民教師就應該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可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的深,愛的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去。在實踐中,我感受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學生一旦認知你這位教師和藹可親,就十分愿意和你親近,那么整個課堂的氣氛就十分寬松,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燃燒起來。單就每一堂課來說,有了學生高度的求知愿望,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在我每天的日語教學課堂中,我都會用標準的日語和同學們相互溝通,多方舉例把每一個問題講明白,講透徹,整個課堂內妙趣橫生,往往是下課鈴聲響了,學生們還久久不愿意離開教室,圍著我問這問那,我被這種學生的尊重感動著,我真切地感到:以人為本,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體現出教師寬廣的胸懷。用自身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就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象力和創造力,就一定能夠使我們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地得到提高。不光是外語人文學科,其他學科的教學也都一樣。“實踐一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及每天實際教學過程,使我切身地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創造教學奇跡。”愛對教師來說意味著無私奉獻,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因素。正如溫家寶同志所說的那樣:“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二要認真備課,使所授知識與時代發展合拍。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異常加快,如果教師講的東西,仍是陳詞濫調,教材陳舊。新創造誕生的語言和單詞等,你不知道,不了解它的涵義,一旦被學生問到,你答不上來,這樣就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現在90后的大學生自學能力都很強,他們嘴上不說,心里就已經失去了對你這位任課教師的尊敬。舉例說,在一次教師聯歡座談會上,有的老師說,學生有時盡提一些奇怪的難題,實在不懂。我只好在課堂上查詞典,怎么查也查不出來這個詞的準確涵義,十分苦惱。還有的教師打趣地說:“教你一個辦法,就是你不知道的,你干脆就別講,問題不就解決了”。這樣的回答使我和同仁們十分震驚,作為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當時真覺得無地自容。這里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也要不斷用新知識武裝和充實自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我深知這個道理,始終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語法、新單詞,力爭把最寶貴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為了做到這一點,不斷提升自己所教的《日語精讀》、《日語泛讀》、《商務日語》和《旅游日語》這四門課的質量和水平,我參照大學日語教學大綱的原則要求,緊扣時代氣息和發展的節拍,以應用教學為主,自編了一本《扶桑歸來話扶桑》的教材,注重了導入日本人文、歷史、風土、人情、自然、地貌、經濟和文化;介紹了日本社會現狀及日常對話,聽、說、寫、翻譯特別是具體應用環節都緊扣日本企業、大學、社團的實際工作流程、規范和國際標準等,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也得到了我校日語外教的高度評價。這樣認真的備課,聯系實際地講解,使我校的日語教學質量和水平提高很快。三是要以身作則,注重師德修養。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教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的心靈和健康成長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一個好的教師是學生最信任的人,老師可以幫助他解決包括學習以外的一些具體實際問題,所以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以德立身,以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學生的尊重。因此,在我工作之余,我經常和學生們共談人生,共話理想,共暢未來,還給困難的學生代交學費、探親路費、增添衣物食品等,使學生們感受到了一種和諧,一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自我要求,努力成才報效祖國,奉獻人類的渴望更為迫切,我認為這就是另外一個更高層面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這就叫做“成功教育”。
二 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徑
教學方法沒有最好,只要理論聯系實際管用就好。在我承擔的多門日語任課過程中,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實改變傳統的母語式教學方法。盡量采用日本語授課。你光用母語講解,學生們表面上聽明白了,實際應用一知半解。我的一些同行們說,教了幾十年日語課,越來越難教了,你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們睡覺一大片,根本不聽。我認為出現這樣的狀況,責任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你自己能力素質不夠,日語教學水平跟不上學生的要求,就不要去埋怨學生,所以改變母語式的教學方法應引起廣大外語教師的高度重視。二是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就是說教育要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講得就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自制了丑語教學課件,動漫式地插入了現代日本新聞、歌曲、對話,引起了學生們的紛紛提問,相互討論和爭論,在自由歡快的環境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三是要采用情景化的教學方法。現在的高校大都可以采用電化多媒體教學,實情、實景、實際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文素養等,如通過逼真的情景直觀地映象在學生的雙目中,激起學生們自我思考、自我求知的強烈愿望,那么,這樣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就會更上一層樓。
三 注重實踐與應用是根本目的
理論脫離了實際,就會束之高閣,知識與應用相結合,培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素質人才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最本質的內涵。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日語實際應用能力,我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們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支持他們到日企打工,協助日企做文檔工作、電腦維修工作,搬運商品貨物并為日本觀光團客人做義務導游講解等,這樣既增加了和日本客人直接的語言溝通交際能力和文案操作實際應用能力,以及適應社會工作的自我生存發展能力。每次志愿者活動告一段落后,我都和學生們一起交流感受,并把在實際應用和具體實踐過程中的人和事編寫成情景劇,學生們自當導演,自當演員,使知識更加鞏固。這樣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使我校日語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升很快,使一些日本外教十分驚訝包括一些日本語言學校來招生社團對我校的日語教學水平也給予了充分認可和贊揚,并結為友好對口交流院校。這樣的效果,正是我們講的“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總之,強國必先強教。因為教育關系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未來,提高大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當然包括各個學科在內都十分緊迫,實踐探索和不斷提高未有窮期,但這個提高的過程必須遵循其客觀規律。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不斷追尋,不斷實踐,鍥而不舍地努力探索、改進和創新,就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的彼岸,使社會認可,廣大人民群眾滿意。
參考文獻
[1]科學發展觀讀本[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1月
[2]溫家寶,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M],2010年3月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網、教育部網站,2010年3月
[4]劉生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理論思考[J],新華文摘,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