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學者采特林認為,績差生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健康因素等。她說:“長期以來學校工作者的精力都集中在克服已經發生的、成為事實的學習成績不良這一問題上,沒有把注意中心放在防止災難的發生上?!边@是績差生除而不盡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解決績差生問題除了要靠全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外,學校教育應把重點放在預防上。
一、全面了解,及早發現
大學生中存在學習困擾的比例遠遠超出了教師的樂觀預期。調研結果顯示,大約有40%的大學生存在程度不同、類型各異的學習困擾。為此,學校領導要統籌安排,要求各班定期摸清情況,填寫績差生情況調查表。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及早發現績差生及其存在的問題,如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日常表現、興趣愛好、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等情況,通過周圍的同學和班干部了解學生的學習愛好、人際關系等情況,通過任課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課堂紀律等情況。其次,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談話環境,讓他們樂于說出心中的喜悅和煩惱,甚至說出對教師的不滿。再次,要綜合各種調查所得,準確判斷績差生的類型,提高預防措施的針對性。
二 明確目標,提高認識
調查發現,有63.7%的學生認為上大學以后失去了前行的目標,內心困惑極了,迷茫極了,不知自己該做什么。絕大多數學生特別懷念高中的時光,因為那時有目標,有追求,有奮斗精神、拼搏精神。為此,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通過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消除學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松懈心理。其次,要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業學習和社會兼職的關系,讓學生明白學業學習是每個學生大學生活的主要工作,是學生之所以成為學生的標識,是大學生的本份所在。再次,要引導大學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不良現象。認清了社會木良現象的本質,就能堅定信念,抵制干擾,集中精力學習和鉆研。
三 培養興趣,激發動力
學生們坦言:大學期間的學習勁頭不抵中學時期的一半。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大學新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或持無所謂的態度,只有7.5%的學生在大學里努力鉆研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此,首先應通過各種途徑讓大學生深切地感受時代跳動的脈搏,切實把個人的學習同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聯系起來,真正地把學習看成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其次,要多管齊下培養專業興趣,如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了解本專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盡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設法提高學生的專業就業率;如果學生確實對該專業不感興趣或感到不適,要允許他轉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上去。再次,請原先學習成績不佳、后來逐步轉變的學生現身說法,使大家堅定轉化的信心。
四 鞏固基礎,查缺補漏
高校擴招導致學生的起點參差不齊,部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因原有的知識結構存在某種不足或缺陷,一時難以跟上教學進度。為此,可采取如下四條措施補救基礎學力:第一,把學生沒有牢固掌握而又影響以后學習的基本知識挑出來,讓學生抄在小本子上,反復理解、記憶、應用。第二,指導學生每隔二、三周即把學過的基礎知識系統復習一遍,盡可能地連成線、結成網。第三,從大量的各種形式的習題中挑選出最典型、最重要的習題類型,幫助學生熟悉各種類型習題一般的原則性的解題方法。第四,幫助低年級學生分析典型錯誤,教會高年級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第五,通過補習等形式及時消除學生因病或其他原因缺課而造成的知識缺陷。
五 調整課程,更新內容
調查發現,目前高校許多專業的課程設置還停留在若干年前,遠遠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更無法滿足處在信息時代的大學生群體的求知欲望;有些專業的課程設置只一味考慮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而未立足于知識為社會服務這一基本點,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還有報道說,高校本科教學有50%以上使用5年以前的教材。為此,首先要提尚人文教育與通識教育內容在課程內容中的比例,以滿足學生在人文教育與通識教育方面的需要。其次,要大力提倡編寫、引進和使用先進教材,甚至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再次,應在課程與教學實施上加強實踐性。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應結合各學科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實踐操作活動,給學生實際動手的機會。
六 指導學法,優化教法
調查發現,有17%的被調查者認為績差生是因為學習方法不正確所致,有9%的被調查者將自己考試不及格的原因歸于教師的教學不當。為此,高校應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對學生進行大學學習特點和方法的介紹,使他們盡快了解大學的學習情況,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還可以請任課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其提高自學能力,改善其學習狀況,為他們解決具體的學習困難。教師應積極探索教與學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多采用啟發式、研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強化學生的讀書、實踐、實驗設計等自主學習環節,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 心理資助,培育群體
績差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比如自我認知不足,欠缺自控能力,自我效能感偏低等。高等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要設立相應的課程來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化解心理問題的實際能力??儾钌鷮處熡袕娏业那笾枨螅處熞环矫嬉⒁鉅I造一個具有共同奮斗目標、集體榮譽感強、正確輿論導向的宿舍、班級氛圍,通過良好的舍風、班風,對績差生原有的思想、行為形成壓力,使其在這種氛圍中被同化和轉變;另一方面要善于發揮非正式群體的作用和潛力,讓那些能與績差生接近、交流的同學去關心和幫助績差生端正思想認識,體驗到友誼的珍貴,調動自身的內動力,逐漸收斂不良行為。
八 嚴明紀律,加強管理
績差生普遍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存在思想、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因此,學校必須加大對學生的管理力度,加強過程管理,加強日常檢查和監督,抓好課堂紀律和考勤工作。對于曠課較多、多門課程考核不及格的績差生,除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之外,要按學校規定及時給予警告或留級處分。對于出現代考等嚴重考試作弊行為的學生,學校應根據相關的規定和程序給予退學處理。學校要以年級為單位,定期召開幫扶體系中有關成員大會,及時了解和掌握績差生轉化工作的進度和效果。要建立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如果產生新的績差生,任課教師要說明原因。績差生已經轉化了,教師要給予肯定。同時建議給各院系配備固定教室,用于對轉級生的管理。
九 全員育人,家校聯合
要建立由學校領導、管理人員、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黨員干部、家長等組成的幫扶“統一戰線”,共同對績差生施加積極影響。㈣學校領導要建立一批高素質、負責任的思政隊伍,致力于形成一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校園氛圍。管理人員在宿舍成員的安排上要注意優劣互補,要通過創建文明寢室、特色寢室等多種途徑,營造健康向上的寢室文化氛圍。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利用電話、信件、網絡、手機短信、家訪等形式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要多與績差生進行不定期的談話,對他們心理方面的定期輔導。任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做好績差生的專業引導。黨員干部要通過“一幫一”互助活動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家長要重新認識子女,并反思自己的教育,變盲目配合為協作教育。
十 凈化環境,改善條件
高校周邊開設的網吧、酒吧、迪吧等娛樂場所,有形無形地誘惑學生,使他們要么沉迷網絡不能自拔,要么放縱自己、追求享樂。統計顯示,有90%的逃課現象和70%的課程不及格都是學生沉迷于網絡引起的。為此,高校要爭取公安機關的支持,加大對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要改善辦學條件,優先解決吃飯排隊、住宿擁擠、設施簡陋、藏書陳舊等問題。要在規范網絡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電腦程序控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和離校時間。教師要找學生談話,建立定期的談話、交流和監督機制,并依據實際效果進行后期教育。除了教學樓、圖書館提供自習室外,校方可以在校園的小涼亭下、花壇旁或者樹蔭下設置桌凳,餐廳在正餐以外的時間也要向學生開放,以使學生隨時可以找到學習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降獻林,張淑清,學因生心理特征與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0
[2]涂素珍等,大學生的學習困擾及其教育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4(2)
[3]王麗梅,21世紀初期大學后進生的內心困境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
[4]劉昕,劉海鷹,大學新生厭學心理解析[J].青少年研究,2005(4)
[5]魏婷,大學生學習倦怠初探[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7
[6]李靜,何琦,大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及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1)
[7]柯友鳳大學生學習不良的成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
[8]熊英,陸平,高校后進生形成原因及轉化對策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4(7)
[9]陳梅淺談大學后進生的產生原因及教育管理[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
[10]王凱,高校績差生幫教措施[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08(12)
[11]趙崇峰,高校學困生的成因及其轉化方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