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形式固定,創新能力弱
龔方紅在《試論工程教育中的本科實驗教學改革》中指出,目前高校實驗教學的教學目的、模式、內容、方法和手段有待改革?,F在的實驗多為單一型、演示型、驗證性實驗,目的是強化理論的學習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實驗技能以及綜合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以往的實驗教學都是由實驗員來準備實驗器材、實驗教師準備實驗內容,學生在實驗時按實驗指導書或老師的要求,使用規定的儀器或設備完成教學計劃的實驗內容。實驗過程中,完全按照老師的口令操作,基本上是不用動腦思考,也能完成實驗。實驗中,只要記錄下實驗數據即可;實驗后,再按照規定的格式完成實驗報告。另外,學生在理論課堂上對于驗證性實驗的結果也已經知曉,造成對實驗結果的期待性降低。因此這種單一、呆板的實驗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興趣,極其不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 學習被動,動手能力差
按照既定模式去完成每一次的實驗課,實驗的模式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定勢,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采取了被動學習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實驗小組的同學,只要有一人按照老師的指導去動手操作,就可順利地完成實驗。實驗變成了機械化的流程,不僅使同學體驗不到實驗的內涵,更失去了對實驗的好奇與熱情,使鍛煉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實驗,完全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動手能力被逐漸弱化。
二 前置性實驗教學模式
本文所說的“前置性教學模式”是作者提出的一種說法,具體做法是:在實驗相應的理論課的前一次實驗課中,實踐本次理論課的驗證性實驗。實際上,相當于還沒有學習理論知識,就去做實驗。這和驗證性實驗的說法雖然不符,但經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這種實驗模式在電工技術的部分實驗課中效果非常好。
三 前置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優點
1 靈活地拓展新思維前置性實驗是一種新穎的探索性實驗方法,新的教學實驗模式本身就讓學生耳目一新。根據實驗的類型不同,將部分實驗設置成前置性實驗,靈活的實驗模式設計,使學生在每次進行實驗之前,對實驗內容有所期待;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對于前置性實驗,會有一種開創性的樂趣,從而在一系列的實驗過程中,漸進地拓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創新精神的發展。
2 以好奇心調動積極性
囿于動手是大多數理論課聽講不認真的同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囿于動手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心里因素也算一個方面:在傳統的實驗中,有的同學由于對理論課原理的理解有些膚淺,對相關的實驗內容也就積極性不高,有時甚至會索性放棄。但在前置性實驗模式中,所有同學在這個新的實驗內容前都是同一個起跑線,沒有懂多懂少之分,因此,相同的出發點容易讓更多的同學展現自信。這種心里上的因素也是調動全體同學實驗積極性的一方面。
四 前置性實驗教學模式實例分析
在前幾個學期的電工技術實驗課程中,將部分實驗內容提前到理論教學的前一次實驗課中,無論是實驗效果還是理論課效果都非常好。例如:在疊加定理的驗證實驗中,由于學生對“疊加”這個詞語很容易理解,所以一聽到這個實驗題目就對實驗的內容進行了一番討論,有的同學對理論課進行了預習,有的同學直接以詞解詞,討論的結果是許多同學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本次實驗的模糊輪廓。當老師簡要講述了疊加定理的內容及驗證疊加定理實驗的實驗過程時,學生馬上對這個易于上手的實驗有了躍躍欲試的沖動。目的明確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同學們都急于去驗證這個定理。由于精力特別集中,不少同學提前完成了實驗數據的測試。
本文是對電工技術前置性實驗的一點實踐與探討。當然,電工技術的實驗課程內容比較多,不一定所有的實驗內容都適合于這種前置性模式,在實驗設置時要思路清晰、靈活設置,力求調動全體同學的動手積極性,以達到最理想的實驗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龔方紅,湯正華,蔣必彪,試論工程教育中的本科實驗學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6,152(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