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大學的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教學工作,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用在課堂上,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而且是培養思維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要方面。筆者就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 備好課
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即主動學習者;而教師則是主導,即學生的指導者和幫助者。課堂教學效果好不好,備好課是關鍵。備好課是教師熟悉和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學科前沿和熱點問題的探索等幾方面。備好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 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定位要準確
教學內容的深淺難易要適度,概念定義要準確,原理闡述要科學,方法介紹要正確。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把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解釋或解決問題,列舉的典型例題要能引導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
研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從而引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要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要適合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考慮如何把教學內容給學生講清楚、講透徹,要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手段要能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講解思路進行理解、吸收講課內容,要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能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4 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拓展
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課程素材,在恰當的時候,結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把學科的發展動態、發展歷史和相關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引進講堂,體現基礎與前沿之間的關系,彰顯基本理論的重要性,就會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教學方法合適
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之后,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就很重要了。目前,由于高校擴招和大班教學的客觀實際情況,課堂講授是高校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如基礎理論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等。這種教法的突出優點是學校教學資源投入少、受教育學生人數多,最適合大班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堂講授一般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采用注入式、填鴨式的“滿堂灌”教法,偏重于知識傳承,教學內容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教法由教師主宰教學過程,平鋪直敘,課堂氣氛沉悶、死板、乏味,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結果是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需求。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課堂教學應主要采用現代啟發式的課堂講授教法。啟發式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怎樣通過內容的講解傳授科學的思維方法。如講述一個問題時,在對如何解決問題的講述中體現了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和特殊的技巧,對學生就有啟發作用;在講清這個問題時,也可能一個問題也沒有提,卻使學生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事物的共性,學生很容易運用這個知識解決與此問題具有同樣本質的其他事物,這也是啟發式的。在講述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來判斷學生是否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反饋教學效果,從而調整講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講課速度,盡最大努力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意識,使教與學產生共鳴,提高教學效果。也可采用提問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就是學生對教師的提問要有響應,學生和教師之間要有對話和交流,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結論。為了給學生留出思維的空間,要把一些問題給學生去探索和研究。
啟發式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強調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又特別強調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精神。這種方法運用起來將使課堂教學曲折生動、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氣氛熱烈,既能保證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向學生傳授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 重視技能訓練
在大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操作技能方面的訓練是在實踐教學課程中進行的,如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計算機實習等。而閱讀、交流、表達、寫作等方面的技能又是怎樣進行訓練的呢?實際上,一般工科類學生沒有要求必修大學語文課,這類學生沒有受到專業的閱讀、交流、表達、寫作等技能的指導與訓練,而在理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又往往忽略了這方面的訓練,造成這類學生的閱讀、交流、表達、寫作等技能較差,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
對于技能的教學訓練,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練習和應用來達到目的,是一個結合實際的實踐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注重學生的閱讀、交流、表達、寫作等技能的指導與訓練。如在提問式、討論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幫助學生分析是否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和科學內涵,以訓練他們的理解和閱讀能力;從回答問題的思路、邏輯性、簡明扼要等方面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表述,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也可通過對學生的作業、試卷答題和課程論文等進行講評,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通過對學生的閱讀、交流、表達、寫作等技能的指導與訓練,最終落實到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四 教學手段適用
教學手段主要是輔助課堂教學,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提高講課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把多媒體教學、板書和模型教具進行合理的搭配使用,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目前,高校中課堂教學普遍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通過對文本、圖片、動畫、視頻等各種媒體的綜合使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的深刻變化。如通過動畫和視頻演播,將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講課時間縮短了,課堂教學可以引進更多新的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在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方面確有獨特的優勢,但在公式推導、例題講解、即時重現、根據課堂實際即興發揮等方面就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教學,而應當有適當的板書,這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產生一種感情的交流,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多媒體教學和板書教學結合起來使用,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
五 教書與育人相結合
在大學的教學活動中,教書與育人是相輔相成的,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要把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如結合學生的遲到現象、完成作業情況,可用科學家、企業家的成功事跡或教師直接參與完成的重大科研項目,教育學生有抱負、有毅力、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也可結合時代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教育學生正直、誠實、敬業、有社會責任感和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和發展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不僅有助于搞好教學,而且將對學生終生有益,也才能保證大學教學的總目標得以實現。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
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
[2]龔紹文.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入門[M].北京:北京理工大
學出版社,2006.
[3]高有華.美國研究型大學新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J].遼
寧教育研究,2007(11).
[4]李慧勤,李紅君.現代啟發式教學的內涵與實施[J].中國
高等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