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醫學院醫學倫理學這門課開設了全英文的留學生課程,要求對留學生進行醫德教育,引導留學生從倫理學的角度來思考醫學問題。為了更好地適應留學生在溫州醫學院的學習,針對留學生的情況,采取了與中國學生醫學倫理學不同的教學措施,對留學生的醫學倫理學多樣化教學方式進行了初步的新探索。
一 醫學倫理學教學的背景
1 學校留學生特點。溫州醫學院現有各類留學生近300人,他們來自23個生源國,遍及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五大洲,其中有澳大利亞、新西蘭、意大利、菲律賓、也門、伊拉克、索馬里、巴勒斯坦、贊比亞、坦桑尼亞等國的學生。留學生在中國學習醫學專業知識,科學知識具有客觀性,但是倫理學是屬于人文學科,來自不同國家學生具有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對同一社會倫理問題有不同看法。針對留學生的特點,醫學倫理學教學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展開。
2 醫學倫理學教學要求。現在學校開課計劃課時僅32學時,要把醫學倫理學課講好,并在短短的時間內讓留學生掌握這門課的核心內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并非易事,也必須對傳統的在課堂上理論講解為主,期末知識考核為唯一的對留學生評價標準的方式進行革新。
醫學倫理學課注重倫理知識的思考與應用,可以將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加平時考核的比重。讓留學生進行小組分組,讓他們制作相關醫學倫理學專題的課件上臺演講。同時在醫學倫理學課堂上展開案例分析、問題討論、論文寫作等形式加強了平時成績的考核。通過平時考核調動了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添了課堂的生動性,不僅僅受到他們的歡迎,而且更好的反映了他們的實際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水平,也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能針對不同的留學生進行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引導。
二 對醫學倫理學教學多樣化的探索
為了讓留學生學好醫學倫理學這門課程,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進行了創新,教學方法上采取多樣化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互動型理論學習。倫理學是哲學的分支,要學好倫理學的理論部分,有必要給他們講解一些醫學倫理學相關的哲學基礎知識。留學生在學習醫學倫理學時接受倫理的理論顯得有些困難。主要原因是留學生以前的課程中沒有中國哲學思想的學習,哲學基礎十分薄弱,對于他們來說很難理解和掌握。醫學倫理學的主要理論,如功利主義和道義論、生命神圣論與生命價值論等都是西方哲學原理的一部分,教師主要是通過講解中西方主要的哲學家及其思想,每個哲學家及其思想有各自特色(西方古希臘思想、中國儒釋道),引發留學生對哲學的興趣,與此同時對中國的傳統哲學進行比較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中西方文化的對比,留學生通過比較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國家和中國的哲學文化傳統,相應的掌握好醫學倫理學的哲學文化背景。在課件的制作表達上,盡量用簡單明了的圖形、表格,讓留學生能很好的接受新的哲學知識。
醫學倫理學上課主要采用了分小組討論,為了充分發揮留學生的自主性,由留學生自己組織各自的小組成員。在對各種案例進行分析時,注重選擇生命倫理學中的與重要理論相關的案例來進行分析討論。如生命神圣論與生命質量論、功利主義與道義論,留學生通過案例(美國愛林案例)分析,自主討論得出這些理論之間的差異,這樣讓留學生自己討論,表達觀點,他們能更好的理解生命倫理學基本理論中的差異。教師再結合理論的基本原理進行進一步深入的分析。如果單單是由教師講解理論,缺少互動環節,留學生難以很好的理解,學習起來更加艱難,并且很容易產生厭倦感,不愿意再去深入的思考理論問題。
2 情景化現象反思。醫學倫理學的教學中,書本上的知識主要是倫理理論為主,普遍性的倫理原理原則與倫理問題。在課堂中更多的是要與現實結合起來,讓留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用倫理理論和原則分析實際問題,應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留學生能根據現實問題進行現象分析,談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思想。留學生在分析案例的時候,適當地引導他們從各種角度來思考問題,他們從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分析,甚至時間的角度,如過去、現在、未來不同情況的分析,或者結合自己切身體會來分析等等,充分發揮留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擴大其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但是這種思想是自發形成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也就是說是一般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對問題經過倫理理論的反思。因此,在留學生自己回答問題之后,如在案例(醫學技術的現代問題)分析之后,展開進一步的提問討論,一步一步地追問他們,留學生繼續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再用哲學的理論深入的引導他們。通過這種不斷追問的哲學問答方式,使留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透過問題的現象分析,達到對事情的真理本身的思考。
3 創造性解決問題。留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時,更多是著重醫學知識基礎知識的學習,醫學基本技術的熟練。他們更多的時間花在這些知識的學習上,對醫學科學和醫學技術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卻很少問津。在課堂上引導留學生思考問題,并且鼓勵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留學生以醫學知識的學習為主導,在這樣的學習中他們勢必會進入一種特定的視角,就是從他們醫學專業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醫學倫理學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等,擴大他們的視角,讓他們從社會倫理的合理性方面來思考問題,從人文的角度來看待當今社會的變化發展,及現代社會的各種危機。醫學倫理學通過不斷地哲學倫理的思考,使他們不局限于從醫學這單個領域來思考社會問題,通過哲學倫理的方法論鍛煉,成為有思想,有創造性的人。在案例教學中引入最新的醫學倫理的社會問題。如在講解人體實驗時,讓留學生進行分析人體實驗倫理問題。美國的歷史上曾發生過諸如Tuskegee梅毒試驗等許多臨床試驗丑聞,65年后克林頓總統還為此向所有受試者道歉。[1]通過分析讓留學生直面問題本身,發現社會倫理問題所在,如國家立法中需要考慮的倫理問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 醫學倫理學多樣化教學的作用
醫學倫理學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探索,留學生不僅很好的掌握醫學倫理學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 有助于留學生對道德理論的透徹理解。醫學倫理學的道德哲學基礎理論主要來源于生命倫理學。對生命倫理學的理論分析要追問到哲學本身。首先在理論上,生命倫理學的原理不應該是對某一種或幾種道德理論的應用,而是在對所有道德哲學理論進行清整的基礎上,研究和創制適應于生命本體或生命科學技術發展的道德哲學;必須在提供價值和意義判斷的“是”的充分理論后,才有理由指導具體生命科學技術行為的選擇,才能解決生命倫理話語的“應該”或“善行”。[2]道德哲學分析需要進行倫理正當性的思考,讓留學生漸漸加深對道德哲學理論的理解,能進行正確的道德判斷。
其次,在學習道德哲學中,思考道德哲學含義的同時,思考醫學的目的,醫學倫理的目的。把目的本身是什么東西要找出來,搞清怎樣的目的是正當的,才是我應該追求的目的。這就是道德理性,道德哲學一開始要做的,就是要找這個第一原則。最高原則找出來了,其他具體規則就可以從中導出來了。這就是倫理學、價值判斷和實踐理性需要遵循的東西。[3]留學生在原則理論思考中,找到正確的醫學倫理目的,從而也達到醫學德育的目的。
最后,生命倫理學不僅限于解釋與論證生命行為和生命科學技術行為的合道德性,而且必須幫助人們努力認識生命的所有問題或難題,其中,對靈性生命和精神生命的道德哲學注釋,是其重要的使命。需要糾正的是,“生命倫理學研究對象為生命科學技術的倫理學問題”應為:對人的生命狀態進行道德追問;對生命的終極問題進行倫理研究;對生命科學技術進行倫理裁判與反省;對生命、特別是人的生命的本質、價值與意義的道德哲學解讀。[4]讓留學生對人的生命有深入的哲學思考,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
2 有助于留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醫學倫理的現在社會實踐問題思考是對國家政策、法律制定的倫理反思。任何對個人和集團行為之“應當”與否的價值判斷的理性根據問題,都屬于規范性的道德判斷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由于法律的理念前提之一是對個人和團體行為的正當與否作出嚴格區分,因此立法的規范性根據的合理性論證必須要邏輯地服從道德哲學中的價值判斷的論證。就此而言,道德是法律的基礎。[5]留學生在學習醫學倫理學案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分析社會現實問題,提高了他們現實社會思考能力。
醫學倫理學主要是提出現當代世界醫學科學技術所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從倫理學角度進行社會真理和人文價值的分析。醫學倫理學的教學目的,并不在于使留學生記憶多少知識,而在于通過人文教育提高留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素養,增強其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
3 有助于留學生道德情感的內在提升。醫學倫理學在進行醫德教育的同時,注重留學生內在的道德情感。留學生在道德哲學的理論與原則分析判斷中,學會了善惡的倫理判斷,對現實實踐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更需要對醫學的愛,對患者的愛。道德良心、道德責任,尊重患者,熱愛生命。他們以后在遇到各種醫學問題和社會問題時,會以患者的利益為重,能排除萬難,保護生命的權利。生命倫理學從愛的金律中引出比徹姆四的原則——尊重自主、公平正義、切勿傷害、醫療至善。生命道德哲學的三位一體(生命存在、行善、公正)——歸于一個道(愛)。[6]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需要在課堂上根據他們的的不同文化背景,而引導他們內在的道德判斷和情感培養。“愛”是一種普遍的情感,對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都是能有作用的,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背景來感受醫學倫理學的道德感,使他們的醫德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 考 文 獻
[1]Anon.An apology 65 years late[EB/OL]. (1997-05-16)
[2007-02-10]. http://www. pbs. org/newshour/bb/health/
may97/tuskegee_5-16.html.
[2] H. Tristram Engelhardt. J r: the foundations of chr istian b
ioeth ics[M].Swets Zeitlinger publishers,Netherlands,
2000.
[3]翟振明.哲學的內在精神[J].學習與探索,2005(4):43.
[4]孫慕義.生命倫理學的知識場域與現象學問題[J].倫理
學研究.2007(1):48.
[5]翟振明.論克隆人尊嚴問題[J].哲學研究,2007(11):101.
[6]孫慕義.作為衛生法哲學的生命倫理學與醫療維權[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