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擔任班主任的十幾年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班級中總有“班花”和“班草”。“班花”就是受人關注的女生,漂亮、成績好,基本上還擔任班干部;“班草”是帥氣的男生,有個性,仗義,喜愛運動。優秀的孩子成為焦點,這再自然不過,但這些地位特殊的孩子亟待關注和引導。他們是團體的首領,其言行是整個集體的風向標,極具代表性,可將他們作為了解集體的窗口;他們備受關注,在心理上承受更多外力,容易出現調試不當,需要教師幫扶疏導;他們周圍有許多關注者,對其輔導教育可起到“牽一發動全身”之高效,教育的作用容易被輻射放大。何況,“花花草草”仍是幼苗,本就需要教師好生栽培。
首先,我引導全班孩子學會欣賞“花草”。高年級孩子常常以異性為話題展開自由的、私下的議論,而話題常有偏頗,大多關乎異性的外貌、衣著、服飾,偶爾說到學習成績,言談中卻多了一分不屑和嘲諷。如不加以引導,容易泛濫成在生活消費上的攀比,異化為道德情趣上的低俗和審美取向的偏差。其實,這是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正常心理變化,也是“人的素養”教育之理所當然的內容。我強調讓孩子學會欣賞,主張把“地下”議論轉化為明朗化、正?;年柟庠掝},給予孩子正派的道德品質教養和審美情趣引導。
在我的班級中總會召開一節班會課,進行專項話題討論——談談我喜歡的異性。班會課上,我單刀直入地發問:“班花”為什么如此優秀?“班草”為什么受到那么多同學的追捧呢?問題“擺到桌面”后,剛開始孩子會比較拘束。此時我會搶先表明觀點:我就喜歡某個孩子,因為他學習刻苦,還有繪畫特長,我就是喜歡他的畫從而欣賞他,這叫愛屋及烏。往往我選擇的欣賞對象對于我來說也是異性。孩子們在教師的示范引領下,很快就能開誠布公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議論的話題也變得正經:她學習好,值得我們欣賞;他對人友愛,能和大家和諧相處;她衣著整潔,給人以美感;他樂于助人,能幫助后進同學……在這樣的言論氛圍中,孩子們能從不同角度去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完善了對美的內涵的理解,學會了理性欣賞異性,整個集體的審美水平也得以提升。
其次,我注重“培其心,正其根,立其品”?!盎ú荨币】党砷L,心根要正,要能夠自己深扎汲養,并在成長中形成馨香沁人的高雅品格。我時常采用個別談話和定期交流的方式給予他們心智輔導。在個別談話中,我盡量創設輕松、平等、幽默的話語環境,多傾聽,多了解,掌握孩子心境發展的真實動態,以期對其有深入、細致的了解,這是為其制定個性化培養計劃的前提。在對孩子知根知底后,我會進行“對點”定期談話。此時的談話基本上是為其推薦適合的閱讀刊物,和其商定近期達成的目標,為其排遣心理的困惑,提示其注意修正的細節。就在這樣“量身定制”的輔導中,“花草”們逐漸有了閱讀的習慣,能在書香浸潤中改變氣質;有積極進取的心態,能在一個個的目標達成中不斷進步;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品格,能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磨練意志;有自我批評的勇氣,能在不斷反省中修身養性。
例如,有一“班草”因酷愛籃球運動引起學習成績猛然下滑。于是在定期會談中,我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告訴他顧此失彼就是合理安排能力缺失的表現,這樣做會讓欣賞他的老師和同學感到失望,也會給身邊的“粉絲”們以誤導。在他認識到錯誤時,我與其一同制訂了近期調整計劃——一周內作業按時保質完成,單元測試成績回到原有水平。在課余時間有計劃、分階段地練習籃球技巧,如胯下運球、帶球過人、三步上籃等,同時注意不要在這方面徒耗體力,無度玩樂。
最后,提供平臺展示風采,芬芳共享。在體育運動學上有一種“觀眾效應”,說的是運動員在觀眾的吶喊下更容易出成績,而且觀眾越多,促進力量越大。后來心理學也借用此概念提出“觀眾效應”,強調人的受關注度決定其成就。班主任要“栽花培草”,就要利用“觀眾效應”。我盡力做好平臺搭建、機遇給予,讓“花草”的品質在鍛煉和展示中得到提升,也讓同伴在參與和欣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請注意,所謂機遇不是各種的“評先評優”,而是專指一些具體的工作,如班會主持、家長會布置、學生論壇主題發言、實踐活動策劃,作業展示設計……總之,班級的常務工作都可以讓其參與,甚至班主任要大膽放權讓其獨立操辦。這樣安排不但有利于“花草”的成長,更重要的是,集體的團隊協作能力、合作意識、團結精神等都能得以迅速提升,所有孩子均受益。
我的“用人不疑”確實讓我比別的班主任輕松許多,即便是多日公差也不要過于擔心,班級中一切能井井有條:早讀有人帶讀,作業有人代為布置,眼保健操、課間操有人帶操,放學有人代為組織路隊,偶然有人犯錯,也有多人代為提醒……對于“花草”們而言,這既是日常工作,又是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對于同學們來說,這早已成為習以為常的班級生活方式,老師在與不在,并無大礙。
(作者單位:福建福州教育學院一附小)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