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書波
【摘要】《泥塑》課程的銜接性是該課程的一大特點。該課程與繪畫課程中造型基礎部分有著密切聯系,本課程是這部分內容的延伸。
【關鍵詞】接軌;解決;泥塑;結構
《泥塑》是職業中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在水晶雕刻專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泥塑》課程的銜接性是該課程的一大特點。該課程與繪畫課程中造型部分有著密切聯系,本課程是這部分內容的延伸。我們通過《泥塑》空間關系的學習,實現水晶雕刻教材內容與繪畫物象造型結構知識的順利“接軌”,關鍵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好這些問題。
一、解決中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不適應
《水晶雕刻》這門課有兩個明顯特點:從內容上看基礎性和審美性突出;從要求上看理論性和實踐性較高。這與中職生的基本素質差距大,教學難度增大。與繪畫內容相比,其知識密度大,結構討論多,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結構造型內容的突然拔高是難以“接軌”的主要原因,加之繪畫中形成的一些思維定勢,更增加了“接軌”的難度。
(一)學會科學的造型方法
造型歸納法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規律的思維方法。在泥塑、水晶雕刻的學習中許多物象內涵和外在形式都是運用結構造型法總結出來的。例如,《水晶雕刻》中的單個物件設計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提醒學生聯系《泥塑》中學習的結構造型的思維方法:觀察實驗→分析結構→雕塑成型。
(二)學會跟已存在的物象相類比
用某些已存在的物象來說明未知的物象,以增強說服力,使人們容易理解。如素描中所學的人物頭部比例為“三庭五眼”,即人的頭部從發線→眉毛垂直距離,眉毛→鼻頭,鼻頭→下巴頜共三庭,三庭總長度為人的面部的長度,人的頭像的寬度等于五只眼睛的寬度之和,這些比例是對多數人共性特點概括,是衡量個別人比例的特征的標尺。類比得出泥塑中“三庭五眼”的比例關系從而更好把握整體。而水晶雕刻教學時則應根據學生已經熟悉的泥塑或繪畫類比法,借鑒繪畫中的做法,通過泥塑中空間練習,來處理水晶雕刻教材中造型的重點、難點問題。就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更易理解了。那么水晶雕刻就是在繪畫和泥塑的的基礎上,讓二維平面的在三維立體上有更完美的表現。再例如,水晶雕刻中佛像身體的比例關系調整,可以根據繪畫、泥塑中的最后整體調整具有錦上添花的作用。這個比喻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水晶雕刻整體形象,從而更好地理解水晶雕刻的含義。
(三)注重開拓思路
中職生在學習繪畫時培養的思考問題的思路幾乎是“直來直去”。要讓這些學生理解和掌握思維上的一些轉變的確不是件易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開拓新思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四)思維定勢的突破
思維定勢,對人的大腦思維活動起著兩種作用。一是有利于學習新知識而產生的正向遷移,其作用無疑是積極的,但是,當思維定勢對學習新知識起干擾作用,即產生負向遷移,其作用則是消極的。
二、解決中職學生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
職業教育的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即培養有理論基礎,有動手能力,能說會做的人。,中職生在初中的學習成績大多都不太理想,他們往往僅以完成作業為主,不習慣看書,不會記筆記,不善于總結,不善于觀察和解釋現象,不善于動手創新等。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將使學生在學習中處處遇“紅燈”。因此,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亦是當務之急。
(一)增強課堂動手意識
中職生在繪畫學習時,上課大多都不太注意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沒有激情,沒有目標。
2.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碰到困難和挫折,便會產生叛逆的情緒,如畫不像、做不好、沒興趣、越畫越糟、對美術課堂上的造型缺乏理解。
3.作品過于形式缺乏創造設計。
同時,教師要寓教于樂,教學就要創造樂學的氣氛,學生不把上課當成一種負擔而愿意學,才會學得輕松.尤其是水晶雕刻專業在設計上也需要一個輕松的環境,經常在學生中間辦一些小型畫展、雕刻比賽等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觀察能力的培養
注意觀察教師的示范實踐,能使學生對新授的知識形成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一般很少被忽視,但觀察能力的培養往往不被重視。要求學生充分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如何才能讓基礎較差的職校生充分觀察實驗呢?教師必須多提問,多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形成習慣,學生就可以自己分析現象逐步思考,分析、討論,判斷出本質特征。
(三)教會自主學習設計方法
中職生在繪畫學習時,大都不進行設計,但是要進行水晶雕刻學習時所有的水晶原料不一定是規則的,所以要教學生一些設計方法。首先教會學生對原料的形狀進行正確劃分,抓原料的幾何的輪廓和色澤質地等對比,自主設計草圖,歸納主題與附帶的關系,找出關鍵部位,并指導學生對難點、重點及關鍵問題作進一步修改調整;熟記脈絡、細節,并弄清形的前后空間關系,也就是立意、構圖、雕刻。但必須注意,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師可適當幫修改。
三、發揮教師的能動性
在加強銜接時要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微觀上要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學生的知識水準與教材的要求存在著差距。表現為不足和空白兩方面。
萬事開頭難,從頭抓起,幫助學生在理論和學習技能上盡快“接軌”。 使他們在人生的行程中自由地創造、盡情地享受著水晶雕刻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外界條件,真正讓學生經歷求知過程,學會求知方法,不僅使學生“學會”,更要教會學生“會學”。
【參考文獻】
[1]《工藝品(雕塑類)設計與制作》王敏,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美術史教程》薄松年著,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