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復習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輪全面復習,第二輪專題復習,第三輪綜合訓練。第一輪復習起著開篇布局、鋪石奠基的作用,其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后面兩階段的復習,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考生高考成績。搞好高三地理一輪復習,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考試大綱》導航,認清方向不迷茫
(1)明確《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對高三復習的戰略指導意義。《考試大綱》規定了高考的考試目標、內容范圍、能力要求和題型示例,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根據國家考試大綱制訂的《考試說明》則是對國家考試大綱共性要求的細化、補充和必要的調整。在總體體現《考試大綱》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可以融入本省的個性化要求。高三教師在制定高三復習計劃之前,必須認真解讀本年度的《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充分領會其精神,全面準確地把握大綱制定的考試目標、內容范圍、能力要求,應特別注意與往年比較有無增減改變等變化。
(2)研究高考試題,總結命題特點,發現趨勢方向。每年的高考文綜地理試題是對當年考綱解讀演繹的最新范本。盡管高考地理試題年年不同、歲歲常新,但在變化中仍保持穩定,在繼承中體現創新。地理教師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本省及其它省市高考文綜地理試題,認真研究本省每年的高考地理試題,發現試題表現特點,探究試題變化,總結命題規律,發現創新的動態趨勢,為制定高效復習方略提供有效的參考。如近些年重慶文綜地理試題表現出的明顯特點有: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重視主干知識考查;注重地理能力考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地理,注重對國際國內發生的有關地理規律原理的熱點、焦點問題的考查;材料新穎、圖形創新等。
二、立足課本筑基礎,構建完整知識網
(1)注意知識完整性。完整的知識網絡由三大塊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對獨立的板塊構成:初中區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共4本書);高中必修地理由上冊自然地理和下冊人文地理構成(共2本書);選修地理由人文地理和中國區域整治構成(共2本書)。高考地理試題主要立足于中學地理所學的8本教材,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命題。
(2)強調知識準確性。在知識網絡的構建中,應引導學生重視課本教材,認認真真閱讀正文、插圖、表格、小字注釋、閱讀材料等內容,整理出每一章節知識要點、重點、難點。注意高初中知識的不同特點:初中區域地理主要表述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初中地理注意建立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自然資源)與人文地理(居民、工業、農業、交通、城市)模式。高中地理多闡釋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應正確理解其準確含義并靈活運用。
(3)重視知識關聯性。如果學生對知識間的關系不清楚,對知識間內在聯系不明確,沒有將知識構成一張縱橫交織、有機聯系的網絡,當復習進行到一定階段,知識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學生的知識就猶如一盤散沙,甚至產生混淆,考試時就難以在短時間內從大腦中提取出相關知識進行正確解答。
知識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包含的,其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構成脈絡清晰、主次有序的有機整體。知識的結構猶如樹,由根、主干、枝椏、樹葉構成。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自主整理出各章節知識提綱。
地理知識之間的聯系體現在章節內部知識之間的聯系、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聯系、高中地理規律原理與初中區域地理的聯系、選修地理與必修地理之間的聯系。其中,高中地理(必修)與初中區域地理的聯系既重要又普遍,在高考中多有體現。
高中地理(必修)涉及規律和原理的內容多,而初中區域地理表述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分布特點較多。兩者的聯系主要體現在應用高中的規律原理來分析區域事物現象的特點成因。高中地理規律和原理只有應用于區域地理分析才靈活,區域地理只有結合高中地理規律原理才深入。
三、能力培養是關鍵,循序漸進多訓練
(1)閱讀分析圖表及提取信息能力。圖表主要有區域地圖、各種統計圖、等值線圖、表示地理事象及其特點的數據文字表格等,主要考查學生在豐富的文字、數據、圖表等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2)地理思維及知識遷移能力等。如分析圖表能力的要求中,有一項是對區域地圖閱讀能力的要求,其主要是在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同步建立。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復習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課本中每一幅區域地圖,講解其閱讀步驟、閱讀重點和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引導學生看圖回答相關問題,使其在區域地理知識復習中,既培養區域地圖的閱讀能力,又以區域地圖為載體統領相關地理知識。對各種統計圖閱讀能力的培養,也要首先立足于教材原圖,將課本中出現的柱狀圖、扇形圖的繪制、閱讀方法教給學生,使其通過課本中的統計圖得出相關結論,在能力培養中建構知識。此外,對課本中沒有出現但高考中出現的新統計圖,也要注意收集和補充。
四、適量練習很重要,及時鞏固抗遺忘
(1)練習應及時。每一節復習課后,都應該給學生留下相應的練習題,便于學生對當堂知識進行復習整理。題不能多,但應對當堂主要知識點和重難點有效覆蓋。
(2)循環再現前期知識。每一周可以編制一套練習題,不但對本周主要知識進行訓練鞏固,同時要使本周之前所學知識輪流再現,讓學生復習新知識,不忘舊知識。本周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比重可以采取本周占七成,以前占三成。
(3)題型標準化。主要指周練題或階段性練習題,宜以高考題型為參照:單項選擇和綜合題相結合,注意試題選材的時效性、新穎度,讓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逐漸熟悉和適應高考題型。
五、參考資料精選用,課后復習能幫忙
參考資料可以為學生課后自主復習提供參考,對教師課堂教學起輔助、補充作用,運用恰當可以為學生助力加分。教師應為學生選取參考資料當好參謀、把好關。參考資料的選取應注意以下幾點。
(1)資料的針對性。為學生一輪復習選擇一本編制精心、參考性強、同步配套的資料即可,切忌參考資料太多太濫讓學生力不從心、無所適從,特別注意防止編制粗糙、錯誤頻出的資料誤入學生之手。
(2)資料的同步性。每個階段復習的任務不同,要達成的主要目標不同,因此,參考資料側重點也不同。一輪復習參考資料宜選取知識組成完整、有章節知識網絡、針對性強的同步訓練習題。
(3)資料的時效性。好的參考資料注重大綱的調整變化,知識內容更新及時,能體現最新的大綱精神。配套習題與高考發展趨勢接軌,具有材料圖形新穎、試題視角獨特多樣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