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圖1),t1、t2之間為世界適宜“避寒帶”,t1、t2為等溫線,回答1~3題。
1.有關t1、t2的敘述正確的是:
A. t1>t2B.t1 C. t1=t2D.t1、t2為1月份等溫線 2.A處等溫線向北彎曲是因為: A.暖流影響 B.海洋的影響 C.寒暖流交匯的影響 D.寒流的影響 3.B島西側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 2009年2月12日下午,我國四川瀘州、宜賓南部一帶天氣異常燥熱,宜賓筠連縣在下午4時氣溫達到26℃,1小時后氣溫驟然升高10℃,達到36℃。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氣溫又像坐過山車一般下降,在下午6時降到了23℃。當?shù)鼐用窀杏X2小時內(nèi),氣溫從初夏一下子邁入盛夏,接著一場大風又把大家從盛夏刮到了秋天。而按照當?shù)氐臍夂蛱卣鳎?月中旬是冬末初春的季節(jié)。省氣象臺臺長范曉宏介紹,根據(jù)該日的氣象資料初步判定,筠連縣出現(xiàn)了“焚風”現(xiàn)象。讀圖2,回答4~6題。 4.如圖所示冷空氣沿著山地迎風坡成云致雨的過程,這種降水類型稱為: A.鋒面雨 B.對流雨 C.臺風雨 D.地形雨 5.圖中四地氣溫最高的是: A.a B.bC.cD.d 6.關于焚風強烈時造成的危害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農(nóng)作物枯萎B.引起森林大火 C.誘發(fā)地震D.所經(jīng)地區(qū)濕度降低 西寧地區(qū)有一首歌謠“古城氣候總無常,一日須攜四季裝。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讀圖3,完成7~8題。 7.圖示地區(qū)積溫分布特點及其原因是: A.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原因是地勢自東向西逐漸抬升 B.由東向西逐漸降低,原因是地勢自東向西逐漸抬升 C.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原因是距海越來越近 D.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原因是受季風影響越來越明顯 8.歌謠能反映出該地自然環(huán)境: A.氣溫年較差大 B.晝夜溫差大 C.地勢起伏小 D.植被在陰坡和陽坡分布差異大 2009年12月7日,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最重要的國際會議”——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讀圖4,回答9~11題。 9.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A.全年寒冷干燥 B.夏季溫涼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溫和濕潤 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少雨 10.影響該地區(qū)最主要的氣候因子是: A.緯度和盛行西風帶 B.緯度和洋流 C.洋流和盛行西風帶 D.緯度和洋流 11.該地氣候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光照充足,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 B.陰雨天多,利于多汁牧草生長,適合發(fā)展乳畜業(yè) C.光照充足,適合發(fā)展游牧業(yè) D.陰雨天多,生長期長,適合種植業(yè) 圖5為某地區(qū)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陰影部分為陸地),讀圖回答12~13題。 12.影響圖中M、N兩處等溫線發(fā)生明顯彎曲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A.海陸分布、緯度位置 B.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 C.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 D.洋流和地形 13.N地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讀某海陸分布示意圖(圖6),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4~16題。 14.若圖中F點常年受西風控制,則該地可能是: A.倫敦B.悉尼 C.巴西利亞D.惠林頓 15.若圖中F點只有一個季節(jié)受西風帶控制,且剛好此時受西風帶控制,則: A.亞洲高壓處于全年強盛期 B.長江口鹽度為一年中最低 C.巴西高原草木枯黃 D.北極科考處于黃金期 16.若G點在亞歐大陸上,其氣候類型是: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水滸傳》“呼延灼月夜賺關勝,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對天氣的描寫:“是日,日無晶光,朔風亂吼……其時正是仲冬天氣,連日大風,天地色變,馬蹄凍合,鐵甲如冰……次日彤云壓陣,天殘地裂……當晚云勢越重,風色越緊。吳用出帳看時,卻早成團打滾,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時,約已沒過馬蹄。”回答17~18題。 17.上述材料描寫的天氣過程是: A.氣旋B.冷鋒 C.反氣旋D.暖鋒 18.根據(jù)描寫判斷,該天氣過程: A.移動速度很慢 B.對我國華南地區(qū)影響很大 C.過境時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 D.若在秋季發(fā)生,華北地區(qū)可發(fā)生沙塵暴 讀圖7,回答19~21題。 19.在圖示氣壓形勢下,a等壓線數(shù)值是: A.1015.0百帕 B.1012.5百帕 C.1022.5百帕 D.1017.5百帕 20.①地可能出現(xiàn)的風向是: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21.隨著季節(jié)變化,當甲天氣系統(tǒng)消失時,控制澳大利亞大陸西南角的大氣環(huán)流是: A.副熱帶高壓帶B.西風帶 C.東南信風帶D.西澳大利亞暖流 圖8為三城市氣溫和降水量圖(三城市都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回答22~24題。 22.濕潤季節(jié)安拉阿巴德地區(qū)的盛行風向是: A.東北風B.東南風 C.西南風D.西北風 23.交替控制比爾馬的是: A.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 B.副熱帶高壓和東北信風帶 C.赤道低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 D.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 24.三地中廣州較為濕潤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緯度B.季風氣候顯著 C.地勢平坦D.受暖流影響大 地面上不同地區(qū)的熱量差異會引起空氣流動。據(jù)此回答25~26題。 25.圖9中符合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是: 26.圖10中能正確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壓線與風向關系的是: 二、綜合題 27.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圖11),回答下列問題。 (1)A湖泊的成因是___________。 (2)圖示所在大洲氣候分布呈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圖12中屬于納庫魯氣溫和降水年份分配圖的是_ __________,簡述其形成原因。 (4)圖11及其附近地區(qū)人們所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是________,其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8.結合材料和圖13,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圖示地區(qū)干燥度分布規(guī)律,并簡要分析其成因。 (2)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來源,并簡述其水文特征。 (3)針對B湖日趨縮小的現(xiàn)狀,有專家提出“治湖的關鍵是治河,治河的關鍵是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治理思路。談談你對這一思路的理解。 29.讀圖14,完成下列問題。 (1)D處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 (2)圖15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亞大陸降水分布的特點是______,試分析原因。 (4)A、B、C三處均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其成因有何不同。 30.讀某區(qū)域等壓線分布圖(圖16),圖中數(shù)字表示氣壓值(單位:bpa),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北京的風向是_______。 (2)此時甲地和北京相比,氣溫高的是_____,為什么? (3)當圖中氣壓中心出現(xiàn)時,下列說法可信的是: A.澳大利亞西南部溫和濕潤 B.潘帕斯草原綠草茵茵 C.理論上大陸上等溫線向北凸 D.西北太平洋溫帶大陸海域上升流增強 (4)2010年春季,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暴雪,西南地區(qū)出現(xiàn)大旱,東南沿海出現(xiàn)低溫,據(jù)圖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D 3.B 4.D 5.D 6.C 7.B 8.B 9.C 10.A 11.B 12.D 13.C 14.D 15.A 16.B 17.B 18.D 19.B 20.D 21.B 22.C23.B24.B25.B26.A 27.(1)地殼斷裂下陷(2)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赤道橫穿非洲中部,南北回歸線分居南北兩側(3)C 納庫魯雖然地處赤道附近,但由于位于東非高原,地勢高、氣溫低、上升氣流弱,難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水熱狀況,所以只能形成熱帶草原氣候(4)糧食短缺 人口增長快,自然災害頻繁,單一的商品經(jīng)濟,內(nèi)亂及戰(zhàn)爭等。 28.(1)東部由東南向西北增加;西部由西南向東北增加 原因:受夏季風影響,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部內(nèi)陸減少;氣流遇山地(祁連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東北減少(2)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斷流(下游為季節(jié)河);含沙量較大;流量小(3)B湖面積縮小主要與A河水量減小、斷流期延長密切相關。A河水量減小、斷流又與上游人口增長過快、人類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生產(chǎn)生活用水有關。 29.(1)熱帶雨林氣候(2)太陽輻射 地形 洋流(位置可互換) 氣候(3)從北、東、南向中部和西部逐漸減少 北部受西北季風影響,東部受東南季風、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南部受西風的影響,所以降水較多;中部受副熱帶高壓,西部受西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降水較少(4)A處受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的影響,但降水量較少,不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故形成熱帶草原氣候;B處在東南信風和東南季風雨影區(qū),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C處冬半年受從陸地向海洋的東南信風影響,夏半年受來自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形成的西北季風影響,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0.(1)西北風(2)甲地 甲地離高壓中心遠且離海洋近,冬季同緯度海洋氣溫比陸地高(3)B(4)春季,當圖中高壓較正常年份強盛時,冷空氣向南推進的速度較快,當和來自海洋的西風相遇時,形成冷鋒,在我國北方形成暴雪;圖中高壓籠罩在我國大陸上空時,阻擋了來自低緯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造成我國東南沿海較正常年份氣溫偏低,西南地區(qū)出現(xiàn)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