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其創新意識,尊重個性創造,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讓學生帶著精彩走向未來,張揚個性走向成功。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張揚個性、走向成功呢?以下是筆者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幾點做法及反思。
一、拋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解決
學啟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常是教師頻頻向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意識地啟發也很少有學生主動向教師發問。要想發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就應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變傳統的“師傳—生受”過程為以問題為紐帶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的引導發現、探究過程。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差異,其對于知識會有不同的詮釋和表達方式,應給他們創造機會,讓其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應該是新課程改革中發掘學生潛能、注重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
例如,“洋流”教學中教師設問: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是什么?
師:播放“風帶分布示意圖”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圖”。請學生仔細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與風帶中風向相對比,看一看兩者之間有沒有相關性?
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風方向一致,北太平洋暖流流向與西風風向相一致,西風漂流流向與西風風向基本一致。
師:是什么原因導致其分布一致呢?
師生共同總結:洋流都是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以得出“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
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生動直觀到形象思維”的過程,使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相統一,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體現了直觀性和啟發性原則。
又如,“洋流”教學中教師呈現案例: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時間;第二次去美洲,結果只花了20天時間,比第一次少了17天。有趣的是第一次去美洲時,走的是較短的路線,哥倫布兩次航行時間為何不同?
生:第一次航行逆北大西洋暖流,第二次航行順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師:演示洋流的分布。
通過案例,學生順利掌握了兩條洋流的分布,同時得出結論:洋流影響航行,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
以上案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現了學以致用原則。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自己解決,盡管解決時不甚圓滿,但確實有所思、所得,還可讓學生體驗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成功中激起“個性”的形成、創造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善于提出個性化問題,激勵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聯想,主動提出問題,并在合作探究中將發現問題的喜悅感、解決問題的挑戰性以及成就感相互融合,使之成為激發學習興趣的強大動力。
二、設計活動,促使學生主動體驗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師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活動方案,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給學生較多的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時間和空間。例如,教學“地球運動”時,對于“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學生理解起來很抽象。可用兩根小木棍輕松突破難點:在黑板上畫一個圓,標出兩極、地心和五條特殊緯線,用一根木棒充當晨線放在地軸位置,一根木棒充當直射太陽光線放在赤道位置,兩根木棒始終保持垂直關系,并問學生此時是什么時候,地球上的晝夜長短情況如何?學生可立即做出準確的回答。然后再讓兩根木棒始終保持垂直,代表太陽直射光線的一根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并讓學生自己動手邊操作邊分析不同位置晝夜長短及其變化,學生分析到位,效果突出且學生印象非常深刻。
教師應給學生一方自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使之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如教學“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時,課前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大組,分別搜集、整理兩大地區的資料,然后自排小品,著重從語言、行為及簡單的道具與服飾等方面表現兩大地區的差異,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因特網廣泛收集材料,進行相關辯論,從活動中提出并解決問題。通過實踐,學生用各自的方法找到了答案,發現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順利地完成了富有個性的實踐,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漁”。
三、強化反思,激勵師生共同成長
新課程倡導互動教學方式,要求以思考性和啟發性問題作支撐。問題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課堂的真諦,師生在互動過程中有思想火花閃現與撞擊。互動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形動,更重要的是腦動。
新課程強調在活動中參與,教師應正確處理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有效性關系,切實做好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設計活動時,應堅持適度原則;開展活動時,應善于捕捉學生活動探究中有價值的東西,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總之,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成長和發展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尊重學生個性,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個性是創造力的源泉,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它將使地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新課程的實施,給了學生一個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里得到碰撞。作為教師應該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每個學生的心聲,并創造機會,讓其盡情地表現自我,讓“個性”在教學中閃光!讓學生在張揚個性中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只要充分相信學生,他們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