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一門趣味性強且增長見識的學科。三年的地理學習,我學到了地球的板塊運動學說,宇宙空間的知識,世界各地的氣候、地形、河流、人文風情等知識。對奇妙的自然現象也可用科學知識來加以闡釋,這都要歸功于地理!
首先,應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困難一定會有,關鍵是怎么克服。我上初中的時候,和很多同學一樣,并沒有花太多心思去學習地理,所以,在上高一的時候對經緯線和時區計算問題感到很吃力。最后,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研讀(連插圖下的文字也沒有放過),同時做相關同步練習(不求多,但是一定要爭取全部吸收),對于這部分知識終于掌握較好,還可總結規律,如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上的時間是6:00或18:00。雖然很多規律會考并不要求,但是為高二進一步學習夯實了基礎。
其次,應著重培養地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各種地理信息的載體。地理學習,一本地圖冊必不可少。地圖上經常出現的地形、河流、氣候、洋流、氣壓帶、風向等要素,需經過不斷地讀圖識圖來達到圖文轉換的目的。高考的大多數題目都是由圖入手,如當問到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背風坡的地形雨時,可以通過觀察地形找出答案。對世界區域地圖的熟悉,可采用自己照著地圖畫一幅輪廓圖,標明城市、河流、地形、山脈、氣候的方式。“耳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就是這個道理,這樣對地圖的印象會比較深刻,在此基礎上聽教師講課也就能得心應手。
再次,透徹理解課本知識。任何時候都不要脫離課本去學習,教材如同一幢樓房的地基,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東西。上課的時候要注意聽講,保證好課堂質量,課后要經常看書,把課本知識理解透徹。有時候做題總是找不到錯誤原因,此時翻開課本往往就是那么一句話或是幾個字就能解開心中的疑惑。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吸取教訓,以課本為主,特別是在高三復習階段,更應重視課本研讀,因為很多題目都是從課本演化而來的,始終“萬變不離其宗”。
最后,尋找規律、套路,學會知識遷移。應經常積累和整理一些專題,把類似的題目整理到一起細細研究其答題技巧,逐步對答案進行完善。例如,當談到一個工業區形成的區位優勢時,通過經常做這一類型題目可以知道應該從水源、腹地、交通、經濟發展程度、科技、礦產、港口、發展歷史、國家政策方面去考慮。基于此,當問到德國魯爾區的區位優勢時就可以輕松作答,且對于我國環渤海新興工業區也同樣適用。這不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嗎?既節省了時間,又收到了好的效果。
除了高考,地理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當你懷著一顆好奇和求知的心去學習與感知,你會驚訝地發現宇宙的神奇、自然的奧秘,就在你身邊!▲
作者簡介: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2008屆畢業生,現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高考總分578,文課綜合成績2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