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一門空間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公認的文科中的理科,這就要求學習時要有一定的理性思維。很多同學學不好地理,除了本身空間感不強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畏懼、排斥它。然而越是這樣,就越沒有學好它的動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因此,同學們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信心,不斷地暗示自己可以學好它。
如果把學習地理比作饑腸轆轆的肚子,地圖無疑可以充當餅的角色,只有多理解,多思多畫,才能通過圖形去理解地理中抽象的概念和問題,達到畫“餅”充“饑”的效果。對于畫圖,以下歸納為三種畫法。
“輪廓法”畫圖。這有助于從宏觀上把握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對于學好自然地理尤其有效。如學習世界地理時,能熟練地畫出四大洋七大洲的輪廓并指出在地圖中的位置;學習中國地理時能準確地畫出中國的輪廓及各省的輪廓和位置。當然,所謂畫圖,不僅是像小孩涂鴉一樣畫個大概,還要清楚每一部分圖形所處的經緯度及地形地勢,這樣,便可從整體上把握某一地理事物的特性,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填充法”畫圖。此法是基于第一種畫法之上的,有助于對地理事物有更加細致具體的掌握。同樣以中國地理為例,在畫好中國輪廓的基礎之上,就可以用填充法進行填充,可以添加中國的氣候、地形、河流、山脈、礦產、鐵路等。“填充物”可以是地形地勢等自然地理內容,也可以是資源交通等人文地理事象,只要是能想到的,都可以往上填充。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通過“畫”這一具體理性行為不僅使地理事物表達更加直觀,還能加深印象,更好地把握知識點。
“針對法”畫圖。此法同時適用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助于就某一具體事物做深入理解和掌握。如畫交通圖,可通過直觀的圖形使我國縱橫交錯的交通路線變得一目了然;畫洋流圖、季風圖,可掌握圖形事物運動的原理;畫礦產資源分布圖、日照圖、時區計算圖等一系列具體的圖形,可對地理事物產生整體清晰的認識。
畫“餅”充“饑”,重在“畫”字,地理本身就是一門圖文并茂的學科,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圖形工具,便能輕易地挖掘地理的魅力。▲
作者簡介: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2008屆畢業生,現就讀于蘭州大學。高考總分576,文科綜合成績2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