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化
高速化指提高運輸工具的運輸速度,縮短時間,增加通過能力(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
高速公路 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在25 000輛以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是一種將左右兩邊單行道各自分開隔離修建的全封閉道路系統,具有嚴格的速度限制,限低速60千米/小時,限高速120km/小時,保證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安全和可靠性。高速公路的特點有:汽車專用,其它車輛、行人不準進入;來向車道和去向車道有矮樹和低欄相隔,并分成幾條車速不同的車道,同一速度的汽車順次行駛;與其它道路交叉處有立交橋跨越;沒有急彎,沒有紅綠燈。我國已于2008年初基本建成“五縱七橫”的國道干線,總長度約為3.5萬千米,其建成優化了我國的交通布局,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了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
高速鐵路 是旅客列車最高行駛速度達到或超過160千米/小時的鐵路,也有人認為是指最高行車速度超過200千米/小時的鐵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對高速鐵路進行大量實驗研究。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條最高時速達210千米的新干線。此后,法國、英國相繼建成最高時速達200千米的高速鐵路,其中,1983年法國巴黎—里昂的高速列車最高時速達270千米。提高機車運行速度從而推進整個鐵路運行速度,實現高速化和超高速化,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鐵路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目前,我國的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中,已通車營運的有2008年建成的京津城際高速鐵路,2009年建成的武廣高速鐵路等。
磁懸浮列車 是世界研制最早的新型高速列車之一,它是依靠電磁作用力把車輛懸浮在軌道上方,利用直流電機進行推動,其速度可達500~1 000千米/小時。磁懸浮列車高速、安全、平穩、無污染、節約能源,是一種理想的交通工具。由于磁懸浮列車具有投資風險大、無法與既有鐵路聯網、只適用于點對點的直通客流、運量小等缺點,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商用。2003年1月,上海龍陽路至浦東機場的磁懸浮列車試運行,這是世界上第一條磁懸浮列車商業運營線。
磁懸浮列車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環保,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噪音低。磁懸浮列車沒有輪子,在運行中與軌道沒有機械接觸,不會產生機械摩擦的聲音;列車的加速電機不在車上,而是在路軌上,通過電磁流的強弱來控制,人們不會聽到加速的噪音。只有時速達200千米以上時,才會產生與氣流摩擦的噪音。在時速400千米時,距列車50米處的噪音為61分貝,等于德國高速火車時速300千米、法國高速火車時速250千米的噪音。②環境適應能力強。磁懸浮列車的爬坡能力為10%,而一般鐵路的最高坡度只有4%。磁懸浮列車可以走平地,也可架高過丘陵,不必開山挖溝,破壞生態。
磁懸浮列車運行成本低。它的整個路段平時都處于無電狀態,只有當列車進入這一路段時才有電,加上無輪子、無摩擦等其它因素,它比目前最先進的高速火車省電30%。此外,因為無機械接觸,就不會產生磨損,可大大減少車輛和路軌的維修費。
二是快捷,磁懸浮列車的最高時速可達500千米以上。而現代高速火車的時速只是300~350千米,磁懸浮列車從“0”提速到“300”千米只要2分鐘、5千米長的“跑道”,而高速列車需要8分鐘、30千米長的“跑道”。
三是安全,磁懸浮列車車廂的下端像伸出了兩排彎曲的胳膊,將“T”字型的路軌緊緊抱住,排除了出軌的可能。列車運行的動力來自固定在“T”型路軌兩側的電磁流,在同一區域內,電磁流強度相同,不可能出現幾輛列車速度不同,甚至逆向而動的現象,排除了列車追尾或相撞的可能。這兩點可以使磁懸浮列車避免發生重大事故。另外,列車的整個安全系統都是重復的,可以相互檢測、自動替補。
專業化
專業化指發展集裝箱運輸,節省包裝和倉庫費用,便于實現裝卸作業機械化,保證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集裝箱是指具有一定強度、剛度和規格,專供周轉使用的大型裝貨容器。集裝箱的特點有:具有足夠的強度,能長期反復使用;途中轉運不用移動箱內貨物,可直接換裝;可以進行快速裝卸,并可從一種運輸工具直接方便地換裝到另一種運輸工具;便于貨物的裝滿和卸空;容積大,具有1米3或以上的容積。
發展集裝箱運輸,效益高、效率高、高度協作,適于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聯合運輸。
高效益的運輸方式 集裝箱運輸經濟效益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簡化包裝,大量節約包裝費用。為避免貨物在運輸途中受到損壞,必須有堅固的包裝,而集裝箱具有堅固、密封的特點,其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包裝。使用集裝箱可以簡化包裝,有的甚至無須包裝,實現無包裝運輸,可大大節約包裝費用。②減少貨損貨差,提高貨運質量。由于集裝箱是堅固密封的箱體,本身就是堅固的包裝。貨物裝箱并鉛封后,途中無須拆箱倒載,即使經過長途運輸或多次換裝,也不易損壞箱內貨物。集裝箱運輸可減少被盜、潮濕、污損等引起的貨損和貨差,深受貨主和運輸公司的歡迎,并且由于貨損貨差率的降低,減少了社會財富的浪費,也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③減少營運費用,降低運輸成本。由于集裝箱的裝卸基本不受惡劣氣候的影響,船舶非生產性停泊時間縮短,又由于裝卸效率高、裝卸時間縮短,對航運公司而言,可提高航行率,降低船舶運輸成本;對港口而言,可以提高泊位通過能力,從而提高吞吐量,增加收入。
高效率的運輸方式 傳統的運輸方式具有裝卸環節多、勞動強度大、裝卸效率低、船舶周轉慢等缺點。而集裝箱運輸完全改變了這種狀況。首先,普通貨船裝卸,一般每小時為35t左右,而集裝箱裝卸,每小時可達400t左右,裝卸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時,由于集裝箱裝卸機械化程度很高,因而每班組所需裝卸工人數很少,平均每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其次,由于集裝箱裝卸效率很高,受氣候影響小,船舶在港口停留時間大大縮短,因而船舶航次時間縮短,周轉加快,航行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隨之提高,提高了船舶運輸能力,在不增加船舶數量的情況下,可完成更多的運量,增加船運公司收入,這樣,高效率導致高效益。
高協作的運輸方式 集裝箱運輸涉及面廣、環節多、影響大,是一個復雜的運輸系統工程,包括海運、陸運、空運、港口、貨運站以及與集裝箱運輸有關的海關、商檢、船舶代理公司、貨運代理公司等單位和部門。如果互相配合不當,就會影響整個運輸系統功能的發揮,某一環節失誤,必將影響全局,甚至導致運輸生產停頓和中斷。因此,要求搞好整個運輸系統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高度協作。
適于組織多種方式聯運 由于集裝箱運輸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換裝時,勿需搬運箱內貨物而只需換裝,這就提高了換裝作業效率,適于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聯合運輸。在換裝轉運時,海關及有關監管單位只需加封或驗封轉關放行,可提高運輸效率。
此外,由于國際集裝箱運輸與多種方式聯運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及管理要求很高的行業,一個復雜的運輸系統工程,這就要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業務人員等具有較高素質,勝任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國際集裝箱運輸的優越性。
大型化
大型化指擴大運輸工具的裝載量(如巨型運礦船和超級油輪)。
油輪是指載運石油的輪船。一般情況下,油輪越大,運輸的成本越低,如載重5萬噸的輪船就比載重1萬噸的運輸成本降低一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世界運油量的增加,油輪的載重量不斷加大。1951年世界最大的油輪載重量為5萬噸,1959年達到10萬噸。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時,蘇伊士運河封閉,使得從西亞運往歐洲、美洲的石油,不得不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由于運距的增加,促進了油輪向大型化發展,出現了超級油輪。超級油輪從西亞經好望角向西歐運油,比經過蘇伊士運河運油還要便宜。到了1976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輪載重量達55萬噸,現在達到60萬噸。隨著油輪的加大,超級油輪的載重標準也在變化,一般把25萬噸級以上的油輪,稱為超級油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