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業產業化扶貧效果分析

2010-04-29 00:00:00郭建宇

摘要:以山西省為例,運用統計分析和計量經濟方法,從收入、機會和能力三方面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帶給農戶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以此來評價農業產業化扶貧效果。得出的主要結論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對參與農戶在收入、機會、能力三方面有積極影響,對扶貧有一定的作用。影響程度與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時間、耕地數量、勞動力比例、與企業合作關系緊密程度等因素有關。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扶貧效果;山西省

中圖分類號:F3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0)04-0020-07

一、引言

貧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含義,傳統的貧困定義主要是指收入貧困,即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收入不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阿馬蒂亞·森首次把能力貧困納入到貧困內涵中,他提出,貧困不僅僅是相對地比別人窮,而且是沒有擁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貧困的根本原因是貧困人口獲得收入的能力和機會的貧困,甚至是能力和機會的喪失。世界銀行對窮人進行調查研究后指出,解決貧困問題的決定性因素包括兩個方面:獲得賺錢的機會、提高對貧困的應對能力。貧困內涵的擴大拓展了貧困研究的視野和思路,并成為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研究制定反貧困戰略的主要理論基礎。

中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社會經濟落后狀況,縮小地區差距仍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2001年中國政府根據扶貧形勢的變化對農村扶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新階段農村扶貧開發確定了三個重點,即: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和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其中,產業化扶貧是基于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出的一種扶貧戰略措施,旨在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進程,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民有序進入市場,實現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的目標。

經過幾年的實踐,以龍頭企業帶動型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其扶貧效果如何,能否成為反貧困的持續有效措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研究農業產業化扶貧有重要的意義,首先,理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貧的影響途徑,可以豐富農業發展理論。其次,認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農戶影響方式和程度,可以為改進農業產業化政策設計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農業產業化扶貧的評價指標及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假設龍頭企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經營扶貧的途徑為:龍頭企業通過市場聯結、合同聯結和參股人股等方式與農戶聯結,將來源于分工帶來的效率提高、規模經濟帶來的成本降低和交易費用的節約等方面的利益,部分傳遞給農戶,農戶是否增加收入,可以通過收入、機會、能力三個指標來評價。

(一)農業產業化扶貧的評價指標

1 農戶收入變化。農業產業化主要通過影響農業經營收入、非農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來影響農戶收入。(1)農業產業化對農戶家庭農業經營收入的影響表現在:通過影響農產品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來影響農業經營收入。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由于龍頭企業把握市場需求狀況的能力高于分散的農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幫助或協調農戶安排農業生產,幫助農民提高產品質量或優化品種,有助于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同時,龍頭企業在收購、加工、倉儲、運輸等方面的規模效應,帶來平均成本下降,有利于農產品銷售數量的擴大。另外,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助于降低農戶的信息搜集費用、流通費用、市場交易費用等涉及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費用,即通過減少農戶生產成本實現收入增加。(2)家庭非農業經營收入指農民從事除農業生產以外的生產或經營所獲得的收入。農業產業化對農戶家庭非農業經營收入的影響表現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可以延長產業鏈條,帶動運輸、包裝等相關服務業發展,為區域內農戶提供更多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會,從而擴大農民的收入來源,提高家庭非農業經營收入。(3)農業產業化可以提高工資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即非農務工獲得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在城鎮從事第二、三產業收入以及到城市務工收入。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影響表現在: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可能給當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擴大農民打工收入來源;龍頭企業的存在,以及不同企業之間用工競爭可能導致工資上漲,提高農民打工收入,這在加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表現更突出。此外,農民在就業中生產技能會有所提高,從而有利于他們尋找收入更高的工作機會。

2 農民獲得機會的變化。農民擁有的機會多少以及是否公平,對農民的收入增加、能力提高有重要影響,機會包括受教育機會、就業機會、靠近市場機會、獲得信貸機會、獲得技能和技術進步機會、獲得要素投入機會、增加使用基礎設施機會等內容。

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可以為農民提供一些機會:一是靠近市場的機會。龍頭企業可以將分散的農戶與大市場聯結起來,降低農戶在市場單獨交易中所面臨的交易成本,提高其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二是獲得信貸的機會。龍頭企業通常以現金或提供投入要素的方式向農民提供信貸,可以解決農民貸款困難、生產受資金制約的問題。三是獲得技能和技術進步的機會。農業產業化可以促進新生產技術的引進、提升產品質量。在生產中,農民通過農產品生產中的培訓、指導、水土管理、投入產出記錄等活動來獲得技術進步或技能的提高。四是獲得要素投入的機會。龍頭企業為了保證原料的質量和數量,會采取措施幫助農民得到生產投入要素,如種子、肥料等。五是增加使用基礎設施的機會。農業產業化可以間接增加農民使用交通、運輸、倉儲等先進基礎設施的機會。

3 農民能力的變化。阿瑪蒂亞·森將貧困定義為能力不足,他認為能力是比收入和財富更重要的概念。貧困人口的低收入是導致他們獲取收入能力喪失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資本不足、社會保障系統軟弱無力、社會歧視等都是造成人們收入能力喪失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森所強調的貧困的概念是指發展機會和自我發展能力的缺乏和不足。收入固然重要,但擁有發展的機會和能力才是徹底消除貧困的關鍵。造成能力貧困的原因很多,然而在能力的形成主要靠知識積累的現代社會,知識的匱乏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和自我發展的重要因素,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民自身文化素質的低下;一方面指獲取知識的機會和途徑的缺乏。

農業產業化對農民能力的影響,首先是影響農民的思想觀念,農民在產業化經營中切實體會到這種組織模式的優勢,并主動接受,進而接受新式生產方式。其次是在合作中,農民逐漸學習、采用和掌握新技術,并能主動要求新技術的引進或者自己改進新技術。在此基礎上,農民就可能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包括:其一,增強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和參與能力。農民在生產結構調整、質量管理、產品營銷,以及參與農村社會事物方面的能力,都可能有明顯提高。其二,增加農民獲取知識、提高技術的能力。農民在產業化經營中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農產品相關信息、生產技術,更重要的是理解到知識、信息、技術的作用和獲取的途徑及方法。其三,可能提高農民風險管理能力。通過與龍頭企業簽訂訂單,農民可以規避市場風險,間接提高其風險管理能力。

(二)農業產業化減緩貧困的影響因素分析

理論上說,農業產業化對農戶的影響,主要受到以下幾類因素的制約:

第一類,農戶家庭特征:(1)家庭擁有耕地數量,耕地數量越多的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愿望越強烈,并可能獲得更多的農業收益,專業化生產程度提高也比較容易,農戶獲得機會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可能性更大。(2)家庭勞動力比例,比例高的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生產的能力越強,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越大。(3)家庭經濟狀況等級,即農戶家庭經濟狀況在當地屬于上、中、下哪個等級,一般情況下,農村中上等戶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于非農收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比例和程度較低,農村中的中下等農戶,農業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較高,參與產業化經營的可能性和程度較高,從產業化經營中獲得收入增加、機會增加、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較大。(4)農戶與龍頭企業關系緊密程度,農戶與龍頭企業關系越松散,產業化經營對農戶各方面的影響越小;農戶與龍頭企業關系越緊密,產業化經營對農戶各方面的影響越大。(5)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時間,一般認為合作時間越長越有利于農戶增加收入、獲得機會和提高能力。

第二類,農戶戶主特征:(1)戶主文化程度,一般來說,戶主文化程度高的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應高于戶主文化程度低的農戶,因為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速度越快。(2)戶主年齡,戶主年齡越大,外出打工的機會越少,從事農業生產的概率越高。(3)戶主是否完全務農,從理論上說,完全務農的戶主參與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獲得產業化經營收入也越高。

三、模型設定和數據說明(一)模型設定

由于本文關注的重點是農業產業化扶貧效果,以及一些非連續性變量的影響,因此選擇Probit模型對農業產業化帶給農戶收入、機會、能力的影響進行計量分析。模型中所采用的因變量包括:(1)農戶家庭收入中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獲得收入(即產業化收入)變化;(2)機會變化,通過打工機會、學技術機會、貸款機會、產品銷售數量增加與否來表示,任何一種機會的增加都被認為是農民機會的增加;(3)能力變化,通過農民掌握農業知識變化、生產技術變化、生產專業化程度、市場信息擁有量變化等來表示。這三個因變量的結果有增加、不變和減少三種情況。農業產業化收入增加、機會增加、能力增加的賦值為1,否則(不變或減少)為O。選擇的自變量包括:農戶與企業合作時間、農戶家庭耕地數量、農戶家庭勞動力比例、農戶戶主文化程度、戶主年齡、戶主就業狀況、農戶家庭經濟狀況、農戶與企業合作關系緊密程度等(具體變量說明見表1)。對所有連續變量讀取對數。

根據理論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6β6X6+β7X7+β8X8

(二)數據來源

文中所用數據來源于筆者在2008年七八月對山西省5個縣30個村270個農戶的抽樣調查。調查樣本的確定過程如下:首先,選擇樣本調查縣,基于研究需要,將龍頭企業所在縣作為樣本框,然后,根據區位特點選取能較好地代表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的龍頭企業,結果選取5個企業所在縣為樣本調查縣;其次,選擇樣本調查村,從樣本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比較密集的鄉鎮中,選擇農戶數量最多的兩個,再根據經濟狀況好、中、差在鄉鎮中分別選3個村為樣本村;第三,選擇樣本農戶,在樣本村內,根據農戶經濟狀況好、中、差,在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戶中各選取3戶,每個村樣本農戶9個。由于很難獲得直接衡量農戶經濟狀況的收入數據,所以農戶經濟狀況的判斷以其自己感受和村干部判斷相結合,文中用“上等戶”、“中等戶”和“下等戶”表示,并以“下等戶”表示農村貧困人口,因此,本文討論的“農村貧困”更側重相對貧困,即部分農戶相對于一定區域平均水平來說是貧困的。

共收回調查問卷270份,有效問卷260份。

從表2可見,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的時間差別較大,合作時間最長的達12年,合作時間最短的為1年,平均合作時間約為4年。多數樣本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的時間都比較短。農戶家庭擁有耕地數量差距很大,個別種植專業戶耕地數量超過200畝,主要通過租種其他農戶的土地實現專業化種植。而養殖專業戶則相反,將自己的耕地轉租給他人。農戶家庭勞動力比例平均為0.75。戶主平均年齡約50歲,表明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家庭年齡偏大。家庭經濟狀況是上等戶的農戶比重為23%,中等戶占56%,下等戶占21%,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戶中更多的是中等農戶家庭,沒有明顯偏向貧困農戶,這種結構符合農村家庭經濟狀況結構。

(三)數據統計分析

從表2可見,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動因是“收購價格高”和“銷售有保證”(見表3)。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平均在40%—60%,并因生產經營內容不同而差異較大。養殖農戶的產業化收入比重最高,占家庭收入80%以上;種植農戶(主要種植玉米或玉米種子)的產業化收入比重次之,占家庭收入的40%—60%;為果汁生產龍頭企業提供水果原料的農戶,其產業化收入比重最低,低于家庭收入的20%。在“農戶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可多選)的選項中,41%的農戶認為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出售農產品”收入,同時,有56.5%的合作農戶還認為“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有更多合作農戶認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于“打工收入”,是因為樣本企業中兩個生產果汁飲料龍頭企業所帶動的農戶對這一指標有明顯影響。果汁生產企業所需原材料是水果中的差等果,這只是農戶種植產品中的附帶產品,其銷售收入很少,根本不能成為家庭收入中的主要部分,農戶必須再輔以其他收入。對“生產經營中最需要的要素”(可多選)的回答,35%的農戶認為是“技術”,約30%的農戶選擇“良種”,還有21%的農戶選擇“信息”。在“重點龍頭企業給農戶提供哪些服務”的問題中,所有農戶都認為龍頭企業為其提供了“銷售服務”,有60%的農戶回答龍頭企業為其提供了“種子”、“技術指導”。從農戶問卷調查來看,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基本能滿足農戶的生產要素服務需求。

四、估計結果與討論

應用EViews4.0分析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了Probit回歸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采用后向篩選法,即首先將全部變量引入回歸方程,然后進行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在一個或多個不顯著的變量中,將z檢驗值最小的那個變量剔出,再重新擬合回歸方程,直到方程中所有變量的檢驗值顯著為止。

(一)農業產業化對農戶收入的影響討論

表4是農業產業化對收入影響的回歸結果,能通過統計顯著性檢驗的變量分別是:與企業合作時間、農戶耕地數量、家庭勞動力比例、戶主文化程度、戶主是否完全務農、合作關系是否緊密;其余變量不顯著。

農戶與企業合作時間長短對農戶產業化收入增加影響顯著,這與理論預期一致。只有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收入增加比較明顯或至少比不參加收入多的情況下,農戶才會繼續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因此,與龍頭企業合作時間長,說明通過產業化經營為農戶帶來的比較收益較高。農戶耕地數量對農戶通過產業化經營增加收入有明顯正向作用,特別是對于種植類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更為突出,這在實地調研中也得到證實。部分農戶的耕地數量超過百畝,完全實現了專業化生產。

戶主文化程度對農戶增收影響顯著。戶主文化程度高的農戶家庭在經營活動中捕捉機會的能力相對較強,并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更容易提高經營水平、風險管理能力等與經營效益相關的能力。戶主完全務農對農戶農業產業化收入增加的影響比較顯著,一般情況下,這類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程度要高于其他類型農戶,因此也是農業產業化的主要參與者。家庭勞動力比例的影響也顯著,勞動力比例越高的農戶家庭,提高農業生產產值從而提高農業收入的可能性就越大。

農戶與企業合作關系緊密程度對農戶收入增加概率的影響明顯。需要指出的是,在農業產業化實踐中,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更多地取決于產品的生產特性、消費特性等因素。不同特性的產品要求的合同類型不同,從而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也不同。一般地,農產品在生產中對投人品要求高,而且需求對象單一或交易頻率比較高時,農戶與龍頭企業的合作關系比較緊密,相反則比較松散。相應地,緊密合作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帶給農戶的比較收益也較高。

戶主年齡對農戶的產業化收入增加沒有影響。農戶的家庭經濟狀況對農戶產業化收入增加也沒有明顯影響,即農戶家庭經濟狀況在本地是屬于上等戶、中等戶或下等戶,并不影響農戶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來增加收入的概率。對此解釋是,至少在山西省,從經營產品角度看,目前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龍頭企業對原料提供者的選擇沒有形成區別。換句話說,企業對原料種類的需求,以及在質量、數量等方面的要求,尚未超出經濟狀況最差類農戶在現有技術水平下的生產能力,農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自由選擇參與或不參與農業產業化,因此,貧困農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并沒有障礙,沒有被排斥在外。

(二)農業產業化對農戶機會的影響討論

從估計結果(表5)可以看出,農戶與企業合作時間長短、耕地數量、農戶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合作關系是否緊密等變量,對農戶在參與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機會有影響,且符號一致;戶主年齡也有影響,但符號相反。其余變量影響不顯著。

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時間長短對機會增加有顯著影響。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時間越長,獲得更多機會的概率就更高。農戶擁有耕地數量對獲得機會有顯著影響。這與理論預期一致,在目前農戶自給性生產特征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擁有的耕地越多,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產品商品化生產的機會越多;反之,如果土地數量較少,農戶多是用來種植滿足自己家庭消費的農產品,那么就沒有多余的土地用來生產商品農產品,與商品農產品相關的機會就會較少。

農戶家庭經濟狀況對其通過產業化經營獲得的機會的增加影響顯著。農戶在本村屬于上等戶,通過產業化經營獲得機會的概率較高;農戶若是下等戶,獲得機會的概率相對較低。原因是有些農業產業化經營活動的初始投資較高,需要農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農戶參與可能性高,相應地,從中獲得進入市場、技術提高、信貸等機會也會多一些。尤其是在養殖行業,表現最明顯。

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關系越緊密,通過產業化經營增加機會的概率越大。戶主年齡越大,通過產業化經營獲得機會的概率較低,這與理論預計一致。戶主的文化程度的影響統計檢驗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龍頭企業為合作戶提供的靠近市場機會、投入要素、衛生防疫等機會,與戶主的文化程度無關,而主要與農戶是否參與合作有關。戶主是否完全務農的影響不顯著,對此,合理的解釋是,與龍頭企業合作的是農戶家庭,其成員都與產業化經營有關,并非僅與戶主相關,因此戶主是否完全務農對農戶機會增加影響不大。

(三)農業產業化對農戶能力的影響討論

從估計結果看(表6),對農戶能力增加統計上顯著的變量主要有:與企業合作時間、耕地數量、勞動力比例、合作關系是否緊密,且符號一致;戶主文化程度和戶主是否完全務農兩個變量也通過統計檢驗,但是符號相反。其他變量不顯著。

與企業合作時間越長,農戶增強能力的概率越高。實地調研也證實了這一點,尤其是養殖業,與龍頭企業合作時間長的農戶,在生產管理、技術、風險管理以及資金運作方面的能力都有明顯提高。耕地數量對農戶能力的影響也很明顯,原因是耕地越多,農戶對農業生產技術、產品知識、風險管理越關心,獲得農業最大收益的動力越強,從而有利于提高相應能力。家庭勞動力比例對能力提高有積極影響,可能的原因勞動力比例越高,參與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就可能越多,有利于生產的分工程度、專業化程度提高,并最終提高農民生產經營能力。與龍頭企業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對農戶的影響顯著,前文提到農產品在生產中對投入品要求高且需求對象單一或交易頻率比較高時,農戶與龍頭企業的合作關系比較緊密。合作中,為了同一個目標,即利潤最大化,龍頭企業對產品質量和交貨時間有較高要求,而農戶對要素投入提供、技術幫助、貨款到賬等有所需求,從而在緊密的合作中,農戶可以實現能力提高。

戶主文化程度影響的符號與理論預計不一致,即戶主文化程度越高,在與龍頭企業合作過程中,能力提高概率越低。可能的解釋是,現有條件下,龍頭企業對農戶能力提高幫助有限,戶主文化程度高的農戶對此不敏感,而文化程度低的農戶感覺比較明顯。戶主完全務農的農戶家庭在產業化經營中提高能力的概率較低,原因可能是,完全務農戶主與半工半農的戶主相比,接觸其他知識、技能、信息相對較少,從而不利于其在產業化經營中提高能力。

戶主年齡變量對合作戶的能力提高影響不顯著,對此,本文的解釋是,戶主年齡不會影響其家庭成員在產業化過程中提高經營能力。農戶家庭經濟狀況影響不顯著。

五、主要結論與啟示

(一)主要結論

1 農業產業化經營對參與農戶在收入、機會、能力等三方面有積極影響。農戶通過產業化經營提高了商品化程度,促進其農業收入增加;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種子、技術指導,有助于農戶獲得各種機會,并提高經營能力。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山西有一定的扶貧效果。

2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參與農戶收入增加、機會增加、能力提高的影響,與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時間、耕地數量、勞動力比例、與企業合作關系是否緊密等有關。總體來看,農業產業化經營對參與時間較長、耕地數量多、家庭勞動力比例高、與企業合作關系緊密的農戶,帶動效果明顯。

3 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村中經濟狀況不同的農戶有同樣的帶動作用,即,沒有形成對下等戶的排斥,下等戶可以在與龍頭企業合作過程中提高收入、增強能力。

(二)啟示

產業化扶貧在實踐中基本達到了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進入市場的目標。但是,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化進程還是慢于其他地區。產業化扶持政策取向應重點支持帶動農戶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積極創造有利于龍頭企業發展的環境。并以政策鼓勵龍頭企業為合作農戶,尤其是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農戶,提供更多機會,以提高其生產經營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欧美国产综合| 97狠狠操|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色综合天天综合|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99在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熟妇丰满人妻|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正在播放|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自拍欧美亚洲|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成a人片|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不卡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黄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堂av综合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动漫h| 五月综合色婷婷| 999福利激情视频|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午夜色综合|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 最新国产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