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煥紅
(作者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浙江正進入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萬美元跨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經濟進入平穩較快增長期、投資驅動作用進入穩定期、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加速期、資源要素制約進入瓶頸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相對于北京、江蘇、廣東、山東等兄弟省市而言,浙江目前還缺乏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大支撐帶動作用的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缺乏龍頭企業引領和大項目帶動,難以進入大企業的產業鏈,多年來形成的投資增長乏力、發展后勁不足的矛盾和問題日益暴露。扎實推進“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的“四大建設”,是浙江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從進入新階段、解決新問題的新省情出發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而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產業由低到高的演進過程,需要傳統優勢產業內產品創新和升級,需要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更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推進大產業建設,目的就是要提高產業的層次和競爭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以及具有空間集聚規模優勢的大產業,從根本上解決浙江過去30年間由于“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式”的農村工業化遺留下來的生產力布局離散問題。

推進大產業建設,目的就是從根本上解決浙江過去“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式”的生產力布局離散問題
大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堅持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推動產業結構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提升、產品結構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提升、產權結構從單一制向多元化提升。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利用品牌資源參與市場競爭,不斷拓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占領產業鏈的高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性能輕工裝備、數控機床和汽車制造業等,擇優發展石化、鋼鐵、船舶等臨港重化工業。
加快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信息化手段促進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和產業鏈整合細分,是全面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改造傳統產業一定要與高新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快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滲透。要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采用現代管理方法,優化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和供應鏈,提高運營效率,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在機械、食品、家電、紡織、絲綢、輕工、化工等傳統優勢工業分層次推廣應用先進設計和制造技術;采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設備改造,推廣應用先進控制技術提升輕工、化工、制藥、食品、建材、冶金等流程工業,積極運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術,提升化工、紡織、食品的技術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推進產業創新。在傳統產業盈利空間壓縮的背景下,要大力推進產業創新,開拓新的產業領域。要推進產業延伸,以現有產業為平臺,通過產業鏈的整合重構,向上下游相關產業或支持產業延伸;要推進產業融合,與現代服務業結合,實現從產品銷售為主向解決客戶問題為主的商務模式轉變;要推進產業轉型,通過內部研發儲備和對外收購兼并等形式,培育壯大具有高成長性的創新項目。
要認真研究和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從行業發展潛力、帶動效應、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出發,立足浙江特色優勢和現實基礎條件,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信息網絡、節能環保等領域,有選擇地培育發展若干個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的新興產業。
——新能源產業。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提純多晶硅和薄膜太陽能光伏等關鍵技術及相關產業,風力發電裝備的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零部件以及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及相關產業,新能源產業鏈延伸領域。
——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納米材料、有機硅材料、光電子材料、生態環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紡織材料、表面涂層、薄膜材料、儲能材料、防爆防彈玻璃和玻璃纖維等,應用新技術進行材料改性、復合及深加工。
——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在生物醫藥技術領域、生物化工和農藥技術領域,發展生化藥物與化學合成藥物、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生物催化技術、微生物發酵新技術、新型高效工業酶技術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及生物飼料等。
——信息網絡產業。發展壯大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通信產品制造業、計算機及網絡產業,培育光電子及新型顯示產業、數字視頻產業、應用電子與裝備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軟件服務外包、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業務、新興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等。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港口海運業、臨港工業、海洋漁業,積極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建設優質、高效、生態型漁業。
——環保產業。大力開發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城市生產和生活垃圾處理、垃圾焚燒和發電等設備,積極研制各種混凝劑、絮凝劑、穩定劑等環保材料;大力扶持工業、醫療廢棄物及污水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產業,凈化空氣、水質以及綠化環境等環保服務業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運用現代網絡技術、計算機管理軟件,實施服務業信息化工程,優化服務流程,推動服務業的現代化。
——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要正確把握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變化的趨勢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結合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既積極推進有市場、有效益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又大力培育優質產業,積極規劃和培育發展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產業以及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彰顯區域特色,努力形成一批優勢明顯、具有特色、支撐有力的產業集群。要培育行業龍頭,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以產業鏈為紐帶加快整合重組,形成產業集群。要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放在工作首位,精力向產業傾斜、投資向產業傾斜、招商向產業傾斜。
——建立綠色產業體系。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主要內容是由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變。要通過制定政策,積極扶持綠色產業發展,對綠色產業、產品、企業實行傾斜政策。扶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能耗較低、清潔生產的綠色產品。建立綠色經濟組織和綠色基金,在技術推廣、綠色認證方面予以幫助和輔導。要正視氣候變化問題,圍繞節能減排的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大幅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生態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