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京海
(作者為杭州市援建指揮部產業組組長)

圖/金川
根據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杭州對口支援竹園鎮、建峰鄉、白家鄉和金子山鄉,進行產業恢復重建工作。
青川縣竹園片區經濟總量低、人均收入少和基礎設施條件差。具體表現為:一是農業的生產水平基本上還是屬于自給自足,僅有少量的農產品盈余可以向周邊市場銷售。林地主要種植原料林和果樹,經濟作物為黑木耳、香菇、核桃等,也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畜禽養殖除極少數家庭養殖大戶外,無大型規模養殖場。二是企業生產方式較為低級,產業鏈不長,效益不高。1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7家是石英砂企業,電解錳、硫酸錳、錳礦石初加工以及碳酸鎳、天然瀝青添加劑和水泥生產企業各1家,產值最高的也才剛過億元。其他主要為煤、鋁土礦、石灰石、磷鐵礦和耐火粘土開采和粗加工的小企業。三是商貿、流通等服務業落后。位于竹園鎮中心的青川山珍市場是片區內最大的農貿、商業市場和賓館餐飲娛樂場所,其他三鄉只有臨時路邊集市和零星小商店,沒有較大規模的專業性商品批發市場和超市。四是基礎設施條件差,平整的地塊小且少,配套設施缺乏,工業發展空間小。五是特色地方資源尚待開發。片區內有一定的旅游景觀資源和地方土特產品,如白家鄉的蕎魚洞和鐵佛寺、金子山鄉的山區自然風光、銀溪的櫻桃(櫻桃酒)、馬村貢米等,但開發整合和挖掘特色產品的初期投入很大,投入產出比不高。
按照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青川縣屬于限制開發的地區,在重建中必須要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在青川縣重建分類的兩類重建區(適度重建區和生態重建區)中,竹園屬于適度重建區,功能定位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集聚人口和經濟,要成為青川縣的生產力中心和產業集聚中心。
——農業方面,重點恢復重建農業、畜牧養殖業和農、林、山珍產品加工業,改善農、林、畜牧和山珍特色產品生產的基礎設施條件,協助引進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培育種苗,改良農畜產品品質,提高產量和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工業方面,遵循“優化產業布局”的要求,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引導企業向產業功能區集中。在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的基礎上,依托石英砂、巖瀝青等資源特色,發展配套關聯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礦產品加工深度,形成礦產業的特色優勢。
——商貿、流通和旅游業方面,援建商貿基礎設施,在幫助恢復受損商業網點的同時,幫助培育和發展連鎖超市及加盟店等新型業態,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帶動鄉鎮、中心村商業購銷網點。
——旅游業方面,結合旅游景區和旅游線路的規劃布局,發展餐飲娛樂服務業。在修復、建設基礎設施項目的同時,充分考慮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為以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為落實產業恢復重建工作,杭州指揮部收集并整理了“一鎮三鄉”待實施的產業項目39個,涉及資金2.35億元。其中尋求合作的項目17個,涉及投資1.24億元;需扶持補助(或全額投資)的項目9個,涉及資金1480萬元;待投資新建項目13個,涉及投資9650萬元。經現場考察和項目論證、把關,指揮部最終確定的產業援建項目有13個,投資規模8684萬元,杭州給予援建資金補助4209萬元。
——高效完成項目前期工作。為了提高效率,創造性地提出了集中批復項目實施方案的方式。如援建竹園鎮黃沙壩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中,指揮部與青川縣經濟和商務局密切協商,確定了項目的援建方式及補助資金數額,理順了項目申報、設計委托、施工招投標等程序和工作關系。并積極幫助當地進行項目的規劃、申報審批、勘探、設計、招投標等工作,有效地推進了項目的進展。
——著力推進項目實施。2009年3月,產業組和縣林業局一起,帶領銀溪村櫻桃協會的同志,赴寶輪果園考察,引進了歐洲大櫻桃品種,對1萬多棵本地櫻桃樹進行了嫁接。同時,對銀溪村引進種植數年沒有結果的櫻桃樹進行異花授粉,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目前,已經從山東等地調入并完成種植歐洲大櫻桃11萬株,灌溉系統及育苗棚等配套設施已建設完成。高效設施農業種植示范基地建設方面,貨比三家進行選擇,確保了蔬菜大棚等設施的質量和性價比都是青川縣最好的。同時,從杭州市引進了多個蔬菜品種進行種植,杭椒一號等品種受到農戶的歡迎。
——注重項目建設質量。為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做到“三個堅持”:堅持規范實施,所有項目均按實施方案的要求和程序推進;堅持技術保障,先后組織杭州市農科院、杭州大觀山種豬試驗場等農業專家20人次,前來指導項目開展,組織援建人員、鄉鎮管理人員和業主等50余人次赴四川省資陽、新津學習生豬、獺兔養殖業等;堅持注重項目資料的齊全和詳細,從項目一開始的方案制訂、立項批復、計劃下達和資金撥付,直到項目完工交付的完整相關資料的搜集與保存。
支援地震災區產業恢復重建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杭州指揮部在邊探索邊實踐中前行。
理清思路,科學規劃項目。產業援建項目,既有品種改良的農業種植項目,也有牲畜發展的養殖項目;既有農業灌溉系統的基本建設,也有抵御自然災害的大棚設施;既有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有智力援建、人才培訓和勞務招聘;既有商貿設施建設,也有經貿交流和招商引資活動。產業援建工作覆蓋了農業、工業、商貿流通及人才培養。
突出重點,加大項目投入。確定項目時,努力做到規模大、技術新、質量好,示范效應明顯,帶動農戶面廣。在援建資金安排上,要求做到援建資金量要能夠基本形成項目的主要功能。因此,產業援建項目的規模、技術水平、設施的性價比和帶動農戶的覆蓋面,以及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在杭州的援建項目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創新機制,注重項目惠農。項目規劃初期,就考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和農戶之間的合作方式,創新嘗試和應用了相應的管理運作機制,提高農戶的參與程度,實現惠農目的。
克難攻堅,推進項目實施。產業援建項目遇到了規劃選址、土地流轉、征地拆遷、設施采購和設計施工等諸多問題和困難,指揮部與各單位加強溝通和協調,克服困難,推進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