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元, 李星宇, 宋志釗, 文志云, 韋煥英
(廣西中醫藥研究院,廣西南寧 530022)
復方石淋通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標準中成藥制劑十二冊收載品種[1]。主要由廣金錢草、石韋、海金沙、滑石粉、忍冬藤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之功效,臨床用于膀胱濕熱、石淋澀痛、尿路結石、泌尿系統感染屬肝膽膀胱濕熱者療效顯著。其制劑中含量測定的研究已有報道[2,3],但未見其藥理作用方面的報道。根據其作用特點,我們從排石、利尿、抗菌、抗炎、鎮痛等方面。觀察復方石淋通片的活性作用,為臨床用于治療尿路結石、泌尿系統感染提供藥效學資料。
1.1 動物 昆明小鼠,普通級,合格證號:桂醫動字第11004號;Wistar大鼠,普通級,合格證號:桂醫動字第11005號;均由廣西中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2 菌株 臨床分離株:金葡球菌(000415-1)、金葡球菌(000415-2)、金葡球菌(000415-3)、表皮葡萄球菌(000406-1)、表皮葡萄球菌(000406-2)、表皮葡萄球菌(000406-3)、綠膿桿 菌 (000411-1)、綠 膿 桿 菌 (000411-2)、大 腸 桿 菌(000407-1)、大腸桿菌(000407-2)、大腸桿菌(000407-3)、變形桿 菌 (000329-1)、變 形 桿 菌 (000329-2)、變 形 桿 菌(000329-3)均由廣西區人民醫院細菌室分離并提供。
1.3 復方石淋通片稠膏,每1 g膏含生藥13.9 g,批號:00006,由廣西濟民制藥廠提供。五淋化石丹,批號:990110,由廣西梧州市人民制藥廠生產。氫氯噻嗪片,25 mg/片,批號:990622,由上海信誼藥廠生產。醋酸地塞米松片,批號:981201-甲,由上海信誼制藥廠生產。羅通定片,批號:990627,由廣西南寧制藥集團公司生產。
2.1 復方石淋通片的體外抑菌作用[4]采用平皿二倍稀釋法,將已稀釋好的實驗藥物分布加入冷卻至55℃左右的滅菌培養基中,混勻,制成不同濃度的藥物平板。取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實驗菌懸液(菌液濃度105CFU/mL),分別劃種于不同濃度的含藥平板,37℃培養18 h,觀察記錄最小抑菌濃度(MIC)。結果見表1。
表1 復方石淋通片的體外抑菌作用
結果表明,復方石淋通片對金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所試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2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腎結石的影響[2]選取體重190~240 g♂性大鼠89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17~18只。給藥劑量見表2。每天灌胃1次,連續30 d。在此期間,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4個組喂加有2%乙二醇、1%氯化銨的基礎飼料(每100 g飼料中加入乙二醇2 g。氯化銨1 g),并于每周肌肉注射維生素D3一次,3萬單位/kg,造成腎結石模型。實驗結束時處死動物,剖腹觀察雙腎外形,取出雙腎,縱向剖開,用解剖鏡觀察腎剖面有無明顯結晶沉淀物及游離結石或鈣化斑作為判斷結石的標準。根據結石形成的多少及腎臟損傷程度分為5級,Ⅰ級:腎皮質、髓質及腎乳頭均為無可見的結石和結晶沉淀物,腎臟外形無異常變化,記0分;Ⅱ級:腎皮質或髓質可見少量散在結晶沉淀物,記1分;Ⅲ級:腎皮質、髓質及腎盂可見結晶沉淀物或有小的游離結晶,記2分;Ⅳ級:腎剖面可見較多結晶,并有游離結石形成,腎乳頭可見鈣化斑,腎盂擴張積水,記3分;Ⅴ級:腎皮質、髓質可見大量結晶,有游離結石形成,腎乳頭可見鈣化斑,腎盂明顯擴張積水,記4分;并根據腎結石形成率及腎結石程度與模型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腎結石的影響
結果表明,復方石淋通片各劑量組能明顯防止乙二醇、氯化銨誘發的腎結石形成,并使大鼠結石形成率降低。2.3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的利尿作用(代謝籠法)[2]Wistar大鼠50只,♂性,體重180~240 g,均分為5組,每組10只。禁食不禁水15 h后,每鼠灌胃給予水負荷5%葡萄糖鹽水3 mL/100 g 30 min后,然后灌胃給藥,給藥劑量同前實驗。給藥后壓迫大鼠下腹,排盡余尿,然后置代謝籠中收集5 h尿液,最后同法壓迫大鼠下腹,分別測量各鼠尿液,并將給藥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的利尿作用(±s)
表3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的利尿作用(±s)
t檢驗,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動物數/只 劑量/(g/kg) 尿量/(mL/5 h)10 1.96±1.04復方石淋通片 10 27.2 3.88±1.47**10 13.6 3.91±1.45**10 6.8 3.14±1.19*氫氯噻嗪片 10 0.25 7.33±3.66對照組**
結果表明,復方石淋通片各劑量組均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2.4 復方石淋通片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的影響[3]小鼠50只,♂性,體重24~28 g,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然后灌胃給藥,給藥劑量見表4。藥后1 h,各鼠左耳用2%巴豆油合劑0.05 mL/耳致炎,右耳作對照。4 h后將小鼠拉斷頸椎處死,剪下兩耳,用直徑9 mm打孔器分別在同一部位打下耳片,以分析天平稱取小鼠左右耳重量,以其差值作為炎性腫脹程度,并計算腫脹抑制百分率。結果見表4。
表4 復方石淋通片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的影響
結果表明,復方石淋通片各劑量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5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胸腔白細胞游走的影響[2]選取體重230~300 g大鼠50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各半。然后灌胃給藥,給藥劑量見表5。于實驗前48、24、1 h灌胃給藥3次,末次給藥后1 h,將大鼠用乙醚淺麻醉,仰位固定于手術臺上。在大鼠右側胸腔注入0.5%角叉菜膠0.5 mL,5 h后斷頭處死大鼠,在橫隔周邊部打開胸腔,用吸管吸出胸腔液,記錄滲出液和白細胞數/只鼠(四個大方格白細胞數×50/μL×胸腔滲出液(mL×1 000 μL))。結果見表5。
結果表明,復方石淋通片各劑量組能明顯抑制大鼠白細胞游走。
2.6 復方石淋通片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2]選取體重18~22 g小鼠50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各半。然后灌胃給藥,給藥劑量見表6。藥后1 h,各鼠分別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 mL/只,觀察注射后20 min內出現的扭體反應,以及計算鎮痛百分率。結果見表6。
表5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白細胞游走的影響(±s)
表5 復方石淋通片對大鼠白細胞游走的影響(±s)
t檢驗,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動物數/只劑量/(g/kg)胸腔滲出液/mL白細胞總數/(個/只鼠)對照組 10 1.67±0.64 (9.96±3.44)×107復方石淋通片 10 27.2 1.38±0.20(5.72±1.34)×107**10 13.6 1.57 ±0.43(6.86 ±1.94)×107*10 6.8 1.39 ±0.67(5.93 ±3.17)×107*地塞米松片 10 0.08 0.98±0.36**(3.49±1.96)×107**
表6 復方石淋通片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
結果表明,復方石淋通片各劑量組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均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泌尿系結石是指發生在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統的結石,是一種有地區傾向性的常見病[4],屬于中醫學“石淋,砂淋”范疇。癥狀主要為腰腹痛,尿痛,尿血,尿中有砂石排出。本病主要與膀胱濕熱有關,采用的治法為清熱利濕,化痰軟堅,通淋排石。復方石淋通片方中金錢草、海金砂、石韋、忍冬藤共奏清熱利濕、通淋化石、排石之功。實驗結果也說明,復方石淋通片對泌尿系統感染常見的細菌具有不同程序的抑制作用;能明顯防止乙二醇、氯化銨誘發的腎結石形成,使大鼠結石形成率降低;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及抗炎作用;并有顯著的鎮痛作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標準中成藥制劑第十二冊[S],Z12-117.
[2]陳 奇,孫建寧,林志彬,等,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75,397,391,366,378.
[3]李儀奎,金若敏,王欽茂,等,中藥藥理實驗方法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00.
[4]蒲萬松,薛國慶,王朝沛,等,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泌尿系結石162 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