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芳 王菊紅
每當學年(學期)或某單元教學結束,筆者會讓學生寫一份體育學習小結,目的是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引導學生寫的真實、真誠。內容包括:學習體悟、自我反思、對課堂與教師的評價與建議等。掐指算來,這樣的堅持有近十年。這十年,也是筆者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年輕教師,逐步進入專業教學研究的十年。
體育課是良心課,沒有過程監督,沒有終端評價,沒有人會在意你究竟教會學生多少東西。一切都在于你對學生、對課堂的喜愛與敬畏程度。“教——學”是一對互動關系,單邊的努力必須喚起另一邊的共鳴,才能產生高效的能量。學習小結就是一條極好的互動與喚醒渠道。
“從小到大,我一直認為體育課是枯燥無聊的,再加上我不太喜歡,也不擅長體育活動,所以,一到體育課,我都隨意打發,更別說是全心全意去學習某一項體育活動了。
自從我進入了這個班,我對體育產生了興趣,不再躲避,而是全心認真地學習,一節課下來總能學到一些東西。高一我也學羽毛球,但老師教的東西很少,一節課都我們自己亂打,有時打得質量不高累個半死,就三五個坐在一起聊天,沒有一點充實感。你教了我之后,我覺得自己學習到了很多羽毛球知識,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原來我也可以打得好,不會再輸。我找到了感覺,我會一節課都打,一點也不覺得累。真的很感激您,讓我改變了自己對體育課的態度。”(2009屆張孝娟)
讀這樣的小結,心底升起的是更大的熱情與勇氣:即便目前體育教學仍有許多詬病,即便有許多同行包括學生已經習慣于體育課的隨意、自由與低效,即便體力精力上的消耗是巨大的,但因為學生,我們可以做得更認真更專業。正如2007屆江婷說:“以前都習慣了體育課的自由活動,突然遇上您這樣耐心細致,又老變著花樣教我們的老師,還真有點不適應。半學期了,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你每節課的任務和要求,習慣了每節課的充實和快樂,想想以前,真是浪費了太多的體育課啊。”——我們喚起了學生的熱情,學生同樣也激起了我們更堅定的信念:專心于自己的事業,研究學生、研究教材、豐實課堂、提升自我。并堅信:只要是由心底而產生的熱愛,學生終能感知并做出回應的。“我們喜歡真正教我們本領的老師”(2009屆陳睿)
學習小結里,學生會誠懇地提出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比如,有學生建議:“教室座位會定期調換,體育課站位可否定期換,因為站在后排的同學,與老師接觸要少些,聽老師講話也會累點。”我因此安排每月或每學期調換一次站位,普遍得到了每屆學生的認可。再如,前幾年有學生提出:老師講話的聲音輕了些;老師示范時可否站在中間;老師可否多關注下我們這些后進生;希望能得到老師更多的個別輔導;不喜歡上健美操的內容;講解示范更細致一些;準備活動的內容更多更有趣些;羽毛球班里的A、B兩個層次不要經常分開練習等等。這些問題,或許是很多青年教師都會遇上的,有的可能要通過為數不多的匯報課、公開課等途徑才能發現并逐漸加以改正。但因為學習小結,每一屆學生提出的各種意見建議,均來自“學”的角度,可以及時讓自己發現并改進“教”的不足。
每當收到學生的這些建議時,筆者都會認真地加以歸類并在提意見的學生名單上做記號,以記得下次上課對她提出的問題加以關注并改進。筆者因此有了“敬畏課堂”之說,養成了課后寫“教學后記”的習慣。最近幾年,學生的贊賞大大增加,自己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均能獲獎,概與學生的學習小結息息相關。
“為寫的更好,便有做得更好的愿望,寫與做便成了良性循環。”——這是近幾年筆者投身于教學研究中的真實狀態。或許是為了滿足小小的虛榮心或是所謂的價值感榮譽感,每當讀到學生的贊賞與喜愛時,都會油然生出“做得更好”的愿望。而要達到“好”的境界,研究是一道無法繞開的關口,也是一道推你快速前進的力量。
比如,當閱讀了第一屆學生的學習小結后,筆者意識到,這是進行教學反饋,促進師生交流互動的絕佳平臺。之后,又嘗試不同的方式,比如,寫體育小作文、體育隨筆,進行課堂問卷調查等,將小作文作為期末理論考試的內容之一。并將由此寫下的“共同受益的體育小作文”、“體育隨筆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等文章公開發表。
體育小作文、體育隨筆、課堂問卷、學習小結等,雖然在名稱上略有差異,但其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教學反饋、教學評價的重要來源。市重點規劃課題“以落實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為重點構建體育精神的研究”就源于學生體育隨筆中的諸多案例。市一般規劃課題“選項教學中運動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也是源于學生熱愛選項教學模式,渴望在選項班里學到一技之長的普遍心聲而作。教學設計“做陽光女孩”能獲得全國課時計劃評比高中組二等獎也是與學生對這個主題的喜愛有關。
教學研究,重點在課堂,在于對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效率、學習樂趣上的持久關注。“教育就是一種喚醒與激勵”,喚醒、激勵都有他人與自我的成分,而最高境界在于自我。寫學習小結,對學生而言,是喚起更多的熱情與理智參與運動;對教師而言,是喚起更大的激情投身研究,善待課堂。“剛開始上羽毛球課,我就喜歡上了這一項體育運動,因為有你這個與眾不同的體育老師,每一次都讓我們期待體育課會干些什么。”(吳雪婷)
“給一縷陽光,就很燦爛”——此話用來描述學生對體育課的感情頗為恰當。“我覺得老師點子很多,經常讓我們做一些奇怪的游戲,還有一些很搞笑的動作,我喜歡我的體育老師”。(2007屆蔣寒梅)其實,這些游戲或練習都是較為普通的,不過是偶爾進行一些變換而已,但學生的反應卻興奮熱烈。“覺得老師是個很容易和學生玩到一起去的人,我很喜歡您,老師和學生本來就可以做朋友,對吧?”(2007屆周小琴)
“祝老師,你充滿活力,讓我對體育重新找回了興趣。(聶春燕)
體育課既好玩又有意義,你給我留下的印象很好,我們都很喜歡。(方瑪云)
期待所有體育老師都能像您一樣活力、魅力、魄力,期待所有體育課都像您的一樣有趣有意義。節日快樂!(張孟楚)
對你的課,我很期待,不善于體育運動的我希望你能讓我重新認識體育,喜歡上體育。(徐玫)
學校因有你的存在而添上了另一種色彩。節日快樂!(張倩茜)
從您身上,我發現了體育的魅力,是您告訴我體育的真正內涵,我們都很喜歡您。(邱妙妙)
在您身上,我看到了優雅,更有一種活躍的氣息,希望您的快樂與我們的快樂在一起。(張燕燕)
心理學家,健康學家,老師,您的節日您快樂!(邵雙雙)”——以上是2008屆高三(18)班學生在教師節賀卡上的留言。讀著這些溫馨的話語,您能怠慢她們嗎?
正如有位學生寫到:“老師,怎么沒見你發過火啊,真喜歡看你的笑臉。”(2008屆余點)是啊,因為感激,感激學生想要努力成長的渴望,感激學生毫不吝嗇的贊美,所以才有股柔情,想要待她們更好。
“沒有反饋,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換言之,有了反饋,便有了更清晰、更理性、也更溫暖的教學成長之路。學習小結正是這條路上不可或缺的迷人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