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海南正在向國際旅游島的目標邁進,在外界一片熙攘中,祖輩生長于此的本島島民,也正在經歷著不安和騷動。“房價漲了收入沒漲,高爾夫球場完工了道路卻越來越堵”——島民們的議論讓當地政府不敢懈怠,各種“緩沖”政策陸續出臺以期撫平島民的不安。更多的利好信息和機會,也在促成海南農村社會的巨變。
一夜入夏
2月底,剛剛經歷降溫的海南島一夜入夏,氣溫躥升到37度,但在海南島民的心目中,今年的“夏天”,始于一個多月以前。
2010年1月4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公布關于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若干意見,海南島的新一輪開發,成為國家級戰略。消息立即撞開海南島上空平靜悠閑的空氣,島民們嗅到了熱潮即將涌來的氣息。
從飛機上俯瞰海口夜景,濱海道路的燈光,勾勒出優美的海岸線,燈火從海岸向腹地一路鋪開,越來越明亮繁盛——世界上擁有如此海岸景觀的城市,多半是經濟重鎮,比如東京、香港、紐約……
成立特區22年來,海口與上面這些經濟重鎮之間的相似之處,更多的是在“外形”上——除了旅游業,海南的其他行業并沒有更多出色的表現,與“國際都市”之間的距離還很遙遠。大多數內地人對海南的印象,始終停留在“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的歌聲中,而海南島民也安然于節奏緩慢的熱帶生活。
茶館的繁榮,標志著一個城市的悠閑程度。大小茶館遍布在海南城鄉,男人們喝著便宜的“老爸茶”一聊一天,那是最常見的生活景觀。在省會海口,很多單位上午12點下班,下午2點或者2點半上班,中午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足夠吃飯、午睡。海口市普通市民的工資收入,在2000-3000元,2009年以前,像這樣兩個月的收入,可以買到一個平方米的住房,普通人并沒有感覺到明顯的生活壓力。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海口人口快速增加,外地移民多是沖著海口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來的。2005年左右,市區不錯的小區公寓房,每平方米的價格只要2000-3000元,這意味著一個年輕人只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就能在幾年中安家、過日子。
事實上,“國際旅游島”戰略宣布之初,海南人大多數有點“懵”,大多數人不清楚,海南的新一輪開發,與自己有什么關系。最先樂觀的,是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的人。
“從電視上看到新聞,我真是高興啊,馬上說,下午我請大家吃飯。”1月4日那天,海口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一位官員異常興奮,掏腰包請辦公室同事吃飯以示慶祝。盡管供職于旅游部門,對海南的新一輪開發早有所耳聞,但國家這么快、這么高調地宣布戰略,還是讓這位官員感到意外。
僅僅從“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個標題就能夠了然,海南的旅游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會。雖然旅游業一直是海南的重要產業,但具體到海口市,旅游行業的發展多年來沒有很大的起色。海口的旅游業側重于會議和商務,從歷年統計數據看,乘坐飛機飛抵海口的游客中,大約一半立即轉乘交通工具去往其他風景勝地,只有一半游客在海口過夜,留在在海口周邊旅游的游客遠遠不如三亞等熱門地區。
對于所有從事與旅游相關的人來說,興奮都是有理由的。海口旅游職業學校的負責人在得到建設國際旅游島信息的時候,也是異常高興,這意味著旅游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契機。
在開發政策剛剛公布的幾天里,海南島上彌漫著樂觀的氣氛,雖然誰也不清楚海南島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子,但大家相信,隨著海南的開發,普通人的生活注定“水漲船高”。
報紙和房子
但是,樂觀的情緒沒能持續太久。
除了每年的旅游旺季,海南島上的新聞,并不多見于內地媒體的重要版面,這個島嶼,與內地很多城市之間都有1000公里以上的距離。年初開發政策出臺后,海南島突然間成了媒體上最熱門的詞匯。但是,還沒來得及為高“出鏡率”高興,海口市民發現,海口市的房價也在媒體的熱炒聲中節節攀升。
不管是在各種評選中,還是在海口市民的心目中,海口一直是一個幸福感比較高的城市。直到2010年1月房價瘋狂上漲的大戲拉開帷幕,海口人突然覺得自己不那么幸福了。“你要問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政策宣布以后有什么變化,變化只有兩個:報紙、電視上講到海南的新聞多了,房子漲價了。”2月底,海口市民中彌散著焦慮的氣氛。
記者采訪了中專教師、出租車司機、國企員工、私營企業主等普通的海口市民,他們各自的經歷為我們描繪出海口普通人的置房歷程和心態變化。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南地產泡沫,大大傷害了海口的地產秩序,各種爛尾樓的處理一直到21世紀的最初幾年才完成。正因如此,海口商品房的價格從一個比較低的水平起步。2004年左右,海口市區普通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售價在2000-3000元,之后5年時間價格翻倍,在5000-6000元。但在建設國際旅游島政策宣布后的一個月中,海口房價突然加速,目前,年前6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漲到12000元甚至更高,都被視為正常。
春節期間,海口房價被外來資金節節推高,酒店客滿,茶樓、咖啡廳里,充斥著圍繞房產的“商務聊天”。“兩位西北婦女,從來沒有到過海南島,聽說海南樓市火熱,通過電話就買了兩套。”像這樣真實的故事,在節日期間的海口頻頻上演。
到2月,海口的樓盤差不多銷售告罄,市區里房產廣告也少了很多。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著,前幾天他拉著兩個貴州人在海口市轉了一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套單價1.5萬,總價90萬的商品房,司機在樓盤門口等了1個小時,2位貴州人就下單買下出來了。
最近十多年,海口吸引了不少內地人到海口購房過冬,海口的夜市大排檔上,充斥著豪爽的東北口音,原本只有男人才泡茶館的規矩,也被東北老太打破。但與之前購房自住不同,這一輪的購房熱潮,幾乎都屬于商業投資。
海南島民并非沒有見過如此的世面,上世紀90年代初的地產熱,仿佛就在眼前。那一次地產熱制造了如今的地產大鱷馮倫、潘石屹等等,也曾留下一堆破敗的爛尾樓。與這次不同的是,當年,內地來的老板們玩著各自的地產游戲,地皮和樓盤在這些有錢的外地人手中翻滾,但地產界的驚心動魄并沒有影響普通島民的生活。那個時代,福利分房剛剛開始向商品房過渡,多數人尚未擁有自己的房產,絕大多數島民的利益,與當時的地產起伏并無關系。
而此次的房產熱潮,與每一個海口市民相關。“說實話,我真是為那些還沒有買房的年輕人擔心,國家必須給政策,弄不好要鬧的。”一位已經擁有住房的海口市民說。
無房的市民焦慮,有房的市民也并不快樂。海口市的發展只有20年,絕大多數海口市民只擁有一套自住房,房價上漲后,一般市民沒有多余的房產參加交易,也就不可能在房價上漲中獲得財富。相反,房價上漲還可能在長遠的時間里抬升城市的生活成本。
市民中間焦慮的情緒,顯然已經給政府帶來壓力。省委書記衛留成1月15日宣布“剎車”政策:為了避免開發項目一哄而上,防止出現新的房地產泡沫經濟,從今天起,到《海南國際旅游島總體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前,全省各地全面暫停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土地開發項目。
這個被海口市民熟悉地掛在嘴邊的“兩個暫停”,暫時撲滅了樓市高燒。進入2月,海口的樓盤銷售廳不再熱鬧,房價也維持不動。“再等等吧,等到3月看下一步政策怎么樣。”記者在瓊海市一處樓盤遇到的樓市調查人員這樣說。等記者回到海口市,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出自一位普通海口市民之口,可見眼下全民觀望的氣氛。
但“退燒藥”究竟治標還是治本,答案尚未揭曉,行業從業人員和普通市民的預期,依然傾向于房價繼續上漲,政府必須考慮更多的配套措施,來緩解本島市民的買房難題。
衛留成在1月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承諾,海南財政新增財政收入的55%將用于民生,在這樣的基調下,2月25日、26日,海口當地《南國都市報》連續刊載文章論及如何保障當地人利益。報道中公布,海口市將完成多項民生工程,其中,“全年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1.27萬套,力爭在兩三年內有效解決海口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另一篇報道中,海口市委書記陳辭表示,海南目前應該冷靜,借助智力支撐來好好規劃,理清思路,想明白了再干。文中提到:“針對目前有人擔心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優質海岸資源被劃分,淪為少數人的資源等問題,陳辭表示,海口市民可以不要擔心,海口的海岸線一定會大量保留。”
不管是國外城市的發展還是國內旅游城市的開發,都曾有過當地人無法從中獲益的問題,如云南麗江古城熙熙攘攘擠滿游客,但距離麗江市區不遠的山區里,很多農民還未擺脫貧困。海南島的新一輪開發,從一開始就遇到了“島富民窮”的壓力,政府必須依靠更多的支撐政策,來避免“島富民窮”惡性規律。
你家有地嗎?
海口人買不起海口的房,于是把目光轉向農村。
“你家有地嗎?”這個春節,海口市民中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問題。海口市民中的很多人,自己或者父輩從農村移民到城市,不少市民擁有私家車解決了交通問題,從老家開車到市區不過幾十分鐘路程,住到老家去,已經成為可以實現的生活方式。飛漲的房價,讓很多海南城市居民,將目光投向城市周邊的老家,把自己的小康夢想,寄托到曾經奮力掙脫的農村。
“回鄉下老家,有地的看地,沒有地的也在看地。”一位海口市民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看地成為很多人的重要活動。
除了到鄉下蓋房自住,一些擁有各種資源的當地人,也四處活動,期望從海南開發中,分得土地增值的一杯羹。嗅覺靈敏的投資人,早已開始收購海口周邊土地,他們的算盤是:一旦旅游項目啟動,首先需要的就是土地,如果能夠先下手圈地,到時候就能把地賣給更大的開發商,從中獲利;即便不能從炒地里獲利,自己經營旅游項目,也會有不錯的前景。
有需求就有市場,海南地廣人稀,再加一些地區土地政策尚未明朗,各種形式的土地交易,在民間悄悄升溫。2月的艷陽下,陳有才(化名)騎在摩托車上,在海口郊外一片荒地前,與來自海口的“買家”碰面。“買家”希望村民能夠出讓20畝土地,于是請陳有才出面與村民協商,一旦交易成功,陳有才將獲得傭金。
“買家”與陳有才碰面的場景,容易讓人聯想到90年代香港電影里的畫面,不過他們交易的不是其他,而是土地。陳有才也是當地農民,在“重農”的鄉下,像陳有才這樣攛掇農民賣地的“經紀人”,并不受農民的尊敬,但這并不妨礙“經紀人”隊伍的壯大。
現在到海口周邊鄉村,很多荒地、山地依然荒蕪著,很難看出大興土木的跡象,但激烈的圈地競賽,已經開始。“按照當地農民的風俗,正月十五以前忌諱賣土地,所以我們談好價錢,先付訂金,等過了十五就成交。”海口的一位買家告訴記者。因為沒有正是成交,這位買家并不放心,一旦有人給出更高的價錢和更多的訂金,他的囊中之物就會飛走。
炒地客的種種手段,也讓擁有土地的農民學會了“生意經”,一旦聽到自家土地在某個旅游開發項目的規劃范圍內,農民就急著在土地上蓋上房屋或者種上果樹,寄望在接下來的征地中提高土地的價格。
不做失地農民的可能性
賣地還是不賣?——距離海口市20公里的永興鎮博學村的村民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2009年底,浙江一家大型企業在永興鎮做了一個旅游開發的規劃,規劃范圍囊括了博學村所有的土地,開發商甚至已經為村民們籌劃了新的居住地,讓他們遷居到距離永興鎮近一些的公寓房里。
與全國所有農村一樣,博學村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剩下中年和老年人在家務農,種植佛手瓜和水果,每年的收益夠吃穿生活,但沒有更多的富余。今年佛手瓜供大于求,收購價降到3分錢一斤,只有成本支出的十分之一。
對于這個300多人口的自然村來說,如果同意出讓土地給開發商,村民們會一次性得到一筆錢,按照當時周邊村莊地價,一畝地租金大約3萬元,村民們每戶可能得到十多萬到一百多萬不等。但出租土地的代價是,原本在家務農的老人必須改變生活方式,在城里打工的年輕人將失去再當農民的退路,而且,各家再不能擁有種著荔枝的院落。
“農民的出路難道只有種地和離開土地兩種嗎?”在得知開發商將租用土地的消息時,博學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陳統奎,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他相信一定有第三條路,讓農民既能留在家園,又能跟隨國際旅游島的開發政策發家致富。
博學村坐落在古火山口附近,農民傳統的住房,都是用火山巖石壘成,村里一些老屋有200多年的歷史,荔枝等果樹在村中處處栽種,環境幽靜古樸。由于供職于一家新聞雜志,陳統奎曾經采訪臺灣桃米里村,這個村莊的年輕人也曾流向城市打工,村莊人口老化,慢慢衰退。但經過10年的生態村建設,如今的桃米生態村已經成為生態游的品牌,恢復了生機。
桃米里的經驗給了陳統奎啟發,他希望博學村也能探尋出一條生態旅游發展的道路。要實現這個理想,首先需要村民們認同一個原則:拒絕成為失地農民。而要村民認同這一點,必須要讓他們看到,自己開發生態旅游是可以實現的。
為了把生態村建設從構想變成現實,陳統奎號召成立博學生態村發展理事會,理事會成員有在鎮上和省城工作的本村大學畢業生,也有留在村里的年長村民。有了理事會,各種旅游項目的開展才有人張羅。
理事會成立后籌辦的第一個活動,是海南自行車運動協會舉辦的山地自行車賽。舉辦比賽需要賽道,理事會動員全村出人出力,幾十年前“記工分”的制度又被找回來,只不過各家“工分”不但不能兌現成工資,農戶還要借錢給理事會,用于租用機械、購買碎石。
農歷正月十三,是博學村“公期”,“公期”是海南傳統節日,各村日期不同,這一天親戚朋友到村里聚會,熱鬧的程度勝過大年三十。自行車越野賽也在這一天舉行,城里人開來的汽車,沿著鄉村公路停放,一路擺了2公里。比賽的盛況,給村里人一顆定心丸:看起來,博學村真的能夠吸引游客。
“開發商一畝地才給多少錢,我們自己搞旅游,應該能行。”喧鬧過后,村長王才運的信心又增加了不少。看到博學村已經有聲有色辦起了活動,浙江的旅游開發商自知無法說服博學村民出讓土地,最終修改了規劃,放棄了這個讓他們頭痛的村莊。
“發展鄉村生態游,是一個很好的出路。”海口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蔡俏評價說。博學村的行動,得到了旅游部門的認可,今年5月荔枝成熟以后,海口市旅游部門將支持博學村開展荔枝采摘活動,吸引游客到鄉村做客、消費。接下來,博學村還計劃修繕老屋、建造古樸的火山巖民居用于經營“民宿”,游客可以到村里的火山巖房屋里住上幾天,吃新鮮水果、蔬菜,享受愜意的鄉土生活。
比起老年人,博學村的年輕人們,更能夠認同建設生態村的理念。自行車越野賽舉辦當天,維持秩序的、后勤燒菜的、接待運動員的,都是20歲上下在城里打工的年輕人,有的年輕人甚至從廣州坐飛機趕回老家。30歲的村民陳芳德闖過廣東,現在在海口一所學校做廚師,工作輕松,每月有1600元的收入。陳芳德告訴記著,如果生態村搞起來,他愿意放棄海口的工作回到老家,不管是經營民宿還是生產蜂蜜、種植荔枝,他都很有興趣。
博學村已經邁出第一步,陳統奎希望,博學村的實驗能夠為海南島的農民,探索出除了賣地以外更能夠持久致富的道路,讓國際旅游島建設帶來的經濟騰飛,也能惠及普通農民。
建設國際旅游島戰略宣布兩月,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答案: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目的到底是打造一個富人天堂,還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的富饒島嶼?這也是省委書記衛留成被追問最多的問題。“我也跟我們海南島民講,強島富民是我們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我們的出發點、我們的立足點,如果我們不能讓海南老百姓富起來,那我們的國際旅游島就算失敗。”衛留成在一次公開發言中說。事實上,答案的揭曉還為時尚早,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海南才剛剛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