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



作為世界體育運動的領導人,他用和平的競技體育運動,將“世界人民大團結”的進程至少推進了20年。
中國人民懷念薩翁,世界人民懷念薩翁。4月21日,這位曾執掌國際奧委會21年的老人撒手人寰,但是關于他的故事將永遠流傳……
中國情結
前國際奧委會主席、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在很多西班牙人的心中,他的地位僅次于國王卡洛斯;在世人心中,他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者、世界和平的推動者;在中國人的心中,他就像當年白求恩那樣的國際友人。
在中國媒體的表述方式中,被冠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外國友人有很多,然而就普通百姓的角度而言,沒有一個人會比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更令我們感到親切。如果說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類似于一個人的成長史,那么薩馬蘭奇就是那個親切的貫穿于中國奧林匹克運動所有“童年記憶”的圣誕老人。
我們所熟悉的薩馬蘭奇,似乎一直是個長者,他給予中國從一個羞澀的旁觀者到強大的參與者的身份轉變的強大的官方力量。薩馬蘭奇說:“從把中國請回奧林匹克大家庭,到親眼看到中國舉辦一屆偉大奧運會,更重要的是,看到奧運會真正起到了幫助中國走向世界、并將在未來世界扮演至關重要角色的作用,我覺得中國是我在奧林匹克運動生涯中的最大成就。”我們所不熟悉的薩馬蘭奇,是一手讓奧運會從冷戰背景的政治危機與經濟危機中絕處逢生的經營者,以及他對于國際奧委會數十年來如同帝王般的存在。
32年前,薩馬蘭奇以西班牙駐莫斯科大使和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特使的身份首次訪問中國。一年半后,在他的鼎力相助和積極操作下,中國成功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重回奧林匹克大家庭。當時薩翁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中國有著10億人口,卻不屬于奧林匹克。回到奧林匹克的這個決定實在是太奇妙了。”他與中國體育的情緣,自此開始。
4年后,新中國奧運代表團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開賽前,薩馬蘭奇就對中國代表團做出承諾,要給第一位奪金的運動員頒獎。結果在開賽首日,許海峰就為中國射落了奧運首金,同時這也是那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在頒獎儀式上,薩馬蘭奇親自為許海峰掛上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隨后,薩馬蘭奇還應邀來到中國與鄧小平進行了交流,并出席了國慶35周年慶典。
看到中國日益強大,薩馬蘭奇首次向中國提出,可以考慮申辦2000年奧運會。受到他的鼓舞,中國政府開始積極籌備。當然,我們不會忘記蒙特卡洛的記憶,北京以兩票之差敗給了悉尼,對此薩翁深感遺憾。多年后,薩馬蘭奇來上海觀摩第八屆全運會時,曾對何振梁“道歉”:“在我任內,國際奧委會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百年奧運會沒有給奧運會的發源地希臘,而是給了亞特蘭大;第二個錯誤是世紀之交的奧運會沒有給北京,而是給了悉尼。第一個錯誤已經得到了改正,希臘將舉辦2004年奧運會,希望在我的任內可以改正第二個錯誤。”
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薩馬蘭奇先生更是成為關鍵性的人物,盡管自己沒有投票權,但他多次公開說:“讓北京辦一次奧運是我在離任前的最大心愿。”接下來的經典時刻,早已成為歷史的永恒: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薩馬蘭奇向世界鄭重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那一刻,我們看到的這位長者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表情。這位與中國奧運史、與中國運動員關系密切的西班牙老人,終于在離任前看到中國申奧成功。他說,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民一直十分支持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他對自己在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期間能看到中國申奧成功深感欣慰。他說,北京終于贏得了奧運會主辦權,這不僅對中國是重要的,而且對國際奧委會也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不再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但薩馬蘭奇依然關注著中國體育和北京奧運會。在北京奧運會圣火傳遞活動中,傳來了一些抵制的聲音。對此,薩馬蘭奇堅定地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體育世界是美妙的,國際奧委會是一個由204個不同種族、不同傳統、不同社會制度的成員組成的大家庭,大家和平相處,因此奧運會是青春、體育與和平的盛會。西藏事件不應成為抵制奧運會的口實。”
此后,薩馬蘭奇還進一步力挺北京奧運會,他直言:“選擇北京舉辦奧運會是十分正確的,我從不為此后悔。我還清楚地記得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當中國代表團入場時,現場觀眾的歡呼聲是我一生中聽到的最響亮的一次。”
2008年7月,已經87歲高齡的薩馬蘭奇來到北京,全程見證了北京奧運會。回國后,薩馬蘭奇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人民是一個擁有超強記憶力的民族,他們懂得珍惜患難之交,不會忘記患難時期與自己站在一邊的人。正因為如此,在這次北京奧運會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國人民的友誼和對我的愛,這是很難用言語表達的情感。30年來我29次訪問中國,從這里收獲了愛和友誼,也學會了愛與尊重中國人民。”
如今,在這位老人離去的特殊時刻,我們除了憑吊、懷念與感激,亦是與現狀的某種訣別。薩翁帶領我們走進了奧林匹克的煌煌殿堂,他幫助我們成長并且不斷超越,他所之于中國奧林匹克的啟蒙意義恰恰于此。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后,我們終歸走出了體育大國的童年時代,在開創一個新時代之際,薩翁依然功不可沒。
傳奇經歷
眾所周知,西班牙是薩翁的祖國,巴塞羅那是他的故鄉。
提起美麗的巴塞羅那,無數人都心馳神往。漫步在地中海的陽光海灘,棕櫚椰風吹來,耳畔是西班牙吉他的優美旋律,剎那間就能融入這曼妙的都市。500多年前,哥倫布正是從這里起航,率領一群勇敢的探險者,經地中海、大西洋,最終登上了“新大陸”的海岸。東西兩個互相隔絕的世界第一次有了接觸,人類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地靈人杰。1920年7月17日,薩馬蘭奇誕生在巴塞羅那的一個富裕的紡織商人家庭。作為企業家的父親弗朗西斯科深知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薩馬蘭奇在6歲時就被送入瑞士人開辦的小學學習。小學畢業后,薩馬蘭奇又被送到離家不遠的一所德語中學學習。那時的薩馬蘭奇已成長為一個英俊小伙子、在課堂上他文質彬彬,靦腆低調,在運動場上生龍活虎、朝氣蓬勃。他最喜歡的運動是踢足球和拳擊。15歲那一年,薩馬蘭奇以優異成績完成了中學學業、盼子承業的弗朗西斯科為薩馬蘭奇選擇了巴塞羅那實驗學院商業學專業。入學第一年,薩馬蘭奇就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會計師考試,并取得了會計師證書。
然而,一年后西班牙法西斯發動叛亂,引發了一場持續3年之久的國內戰爭。薩馬蘭奇被征入伍,當了戰場衛生員,3年后薩馬蘭奇又去了薩莫拉服兵役。重回家鄉后,薩馬蘭奇繼續學業,完成了研究生院的課程,進入父親的公司從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很快他的才華得到公司同仁和父親的賞識,出任馬維西公司的總經理。就這樣,20歲的薩馬蘭奇開始了企業家生涯。
盡管后來薩馬蘭奇入主國際奧委會長期擔任主席一職,但回首他的一生依然在商界擔任過許許多多較為重要的職位。有人做過粗略的統計,薩馬蘭奇大約在30多個公司里擔任不同的職務。有些職位是他自己投資參與的,也有的職位是因為公司看重他的影響力而提供的。應該說,豐厚的收入是薩馬蘭奇參加社交活動的保障。早在投身政界期間,薩馬蘭奇就立志要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因為只有如此,他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奧林匹克運動進行改革,使奧林匹克運動真正成為全人類的和平盛會。薩馬蘭奇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后,并沒有給自己留下過多的財產,而把某些原本屬于自己的財產捐贈給了奧林匹克運動。據說,他有很多珍貴的郵票,其中很多郵票是父親留傳給他的,晚年時他把自己所有的郵票無償捐贈給了國際奧委會。
據劉平安等人所著的《安東尼奧?薩馬蘭奇》一書記載,由于自小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在22歲時薩馬蘭奇利用從紡織品買賣中得到的利潤組建了西班牙曲棍球隊,不久又出資組織了首屆西班牙曲棍球錦標賽。薩馬蘭奇把球隊看成自己事業的一部分,球隊所需的費用,包括出國比賽的交通費、食宿費,幾乎全部由他個人承擔。西班牙曲棍球隊在薩馬蘭奇的資助下成績進步很快,在多次比賽中獲得較好的名次。在組建球隊的第二年,薩馬蘭奇被推選為西班牙皇家體育俱樂部的曲棍球教練。年輕的薩馬蘭奇領導隊員刻苦訓練,并在1951年獲得了曲棍球世界錦標賽冠軍,這是西班牙體育界在內戰結束后獲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而薩馬蘭奇將所得大部分獎金和資助捐給了社會。
年輕的薩馬蘭奇并沒有滿足已取得的成績,31歲時薩馬蘭奇開始涉足政壇。當年,薩馬蘭奇已是巴塞羅那的青年名流,他參加了思圣切區議員的競選,結果一帆風順地進入了區議會班子。由于薩馬蘭奇對西班牙曲棍球運動的貢獻,后來西班牙政府破格提升他為西班牙體育運動委員會委員。兩年后薩馬蘭奇辭去了馬維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務,正式到首都馬德里任職,接著又擔任了巴塞羅那市議會議長、西班牙駐蘇大使等重要職務……
32歲那年,剛進入西班牙體育運動委員會還不到一年的薩馬蘭奇受命率領西班牙代表隊參加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辦的第15屆奧運會,這是薩馬蘭奇第一次正式與奧運會接觸,從此他與奧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進入國際奧委會后,薩馬蘭奇一步一步穩固自己的地位。他先是擔任了禮賓部和新聞部主任;接著又被選為執行委員、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兼任了禮賓部主任,直至成為國際奧委會主席。
力挽狂瀾
兩個月前,年邁的薩馬蘭奇顫顫巍巍地來到溫哥華冬奧會的花樣滑冰看臺上。在那里他最后一次感受了自己為之奮斗和守護了一生的奧林匹克運動。
世人感慨,如今奧運會成為了世界性大聚會,全球運動員夢想的最高殿堂,媒體最激烈的“新聞爭奪”舞臺,企業家和廣告商為之瘋狂的“戰場”,數十億電視觀眾難以割舍的“勵志大片”,全球最具魅力城市競逐的目標……但如果沒有薩翁,奧林匹克運動可能完全不是今天這樣的盛大而美麗。30年前,薩馬蘭奇繼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時,是國際奧委會最黑暗的時代。墨西哥城奧運會的“黑手套”、慕尼黑奧運會的恐怖主義槍聲、蒙特利爾奧運會的巨額債務、莫斯科奧運會遭到國際社會杯葛……
在那樣的艱難歲月,薩翁不僅沒有退縮,而且推行了強有力的改革,帶領奧林匹克如火中再生鳳凰一路高鳴展翅飛翔。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一直頑固地堅持業余原則,獲勝者的獎勵只限于橄欖枝做的花環、棕櫚枝及其他精神鼓勵。顧拜旦對此十分贊賞,并把這項原則引進了《奧林匹克憲章》。他還不斷提醒后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解體,職業化運動員介入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薩馬蘭奇并沒有認同這一點。他敏銳地指出:“奧林匹克運動必須向世界上所有最優秀的運動員開放!”于是,薩馬蘭奇在上任后次年便修改了《奧林匹克憲章》的有關條文,去掉了“業余”一詞,這在當時看來簡直是“有悖祖訓”的“反骨”舉動,搞不好就要倒臺下課。可是,薩馬蘭奇不管這些,他強調如果不改革奧運會將沒有未來,更加讓人震驚的是漢城奧運會后,薩馬蘭奇再次主持修改《奧林匹克憲章》,進一步放寬運動員參賽資格。
從此,“業余”原則完全從《奧林匹克憲章》中消失了,奧運會開始全面向網球、籃球職業運動員敞開了大門,甚至美國職業籃球隊組成的“夢之隊”也能參加奧運會。
在足球比賽中,薩馬蘭奇則運用外交手段巧妙周旋,使得國際足聯答應在奧運足球賽中允許每隊有3名職業球員上場。從此以后,奧運會水平更高了,更受歡迎了,和平、友誼、團結、共享的奧林匹克理想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開始真正地惠及全人類。“奧林匹克”這個詞語從未如此閃耀著人類理想和精神的光輝。
以往奧林匹克運動過度強調“神圣的運動”,歷來反對商業化行業。然而,這種極端的做法,直接導在蒙特卡洛奧運會出現嚴重的赤字,很多國家和城市甚至都不再對申辦奧運會感興趣。對此,薩馬蘭奇再次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推行奧運商業開發的設想。他認為,一項事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就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入主奧委會后,薩馬蘭奇首先想到的就是充實國際奧委會的金庫,為發展奧林匹克運動爭取到穩定的資金來源,于是就有了后來的“奧林匹克計劃”,并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扭虧為盈。從那以后國際奧委會開始穩步前進,高水平的體育運動按照商業活動的規則不斷向前發展。
有學者認為,“奧林匹克計劃”是薩馬蘭奇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貢獻,也是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后的幾個主要功績之一。這是奧林匹克運動中第一個把體育同商業聯系在一起的計劃綱要。以往,企業不直接資助國際奧委會,而是向奧運會組委會提供贊助,借此宣傳自己的產品,國際奧委會只是在奧運會結束后向組委會收取一定比例的商業廣告費。現在根據“奧林匹克計劃”的規定,像阿迪達斯公司這樣世界知名的體育品牌每年都要向國際奧委會提供一次資助,使國際奧委會歷史上第一次有了固定的資金來源。
除了阿迪達斯公司的定期資助外,國際奧委會主要從奧運會舉辦期間的電視轉播權、廣告費和資助中提成,其中收入最多的是巨額電視轉播權提成。自薩馬蘭奇上任以來,國際奧委會規定每屆奧運會的電視轉播費的三分之二留給奧運會組委會,三分之一交給國際奧委會,僅此一項幾乎占國際奧委會全部收入的一半。薩馬蘭奇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商業改革,也使國際奧運會的賬面上從他上任時的區區20萬美元,增長到如今120億美元,使國際奧運會從當初的經濟拮據、舉步維艱的局面,一躍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非營利性組織之一。
我們懷念薩翁,因為他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者和導航者。
常言道:守業更比創業難。1998年,當奧林匹克運動魅力與日俱增的時候,鹽湖城賄選丑聞曝光,國際奧委會遭遇了百年來最大的“信任危機”,圣潔高尚的奧林匹克理想被蒙上陰影。78歲的薩翁面對又一個“生死關頭”,顯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外交家的手腕,銳意改革,帶領奧林匹克航船繞過暗礁,駛向更平穩廣闊的海面。
有專家指出,薩翁的思想境界,已超越了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的高度。一個偉大的改革家,重要的是高瞻遠矚,而不是口舌技巧,薩翁能正視問題,但不歧視和敵視有問題的人;他能和所有人成為朋友,化解朋友和兄弟之間的敵意。正是這種高度讓他出色地領導和發展了奧林匹克運動,也完美地詮釋了體育的價值和意義。
真愛永恒
有人說,作為世界體育運動的領導人,薩馬蘭奇用和平的競技體育運動,將“世界人民大團結”的進程至少推進了20年。
20世紀80年代,冷戰盛行。冷戰中的不同政治陣營更是把奧運會當作了政治博弈的舞臺,以抵制奧運會來博取政治利益。面對動蕩不安的國際政治環境,薩馬蘭奇提出了“促進一個和平社會的建立,并同時保持人類的尊嚴”的觀點,終于在漢城奧運會上得到認為,美國和蘇聯在經過數年的政治斗爭后結束冷戰,最終重新回到奧林匹克大家庭中,那屆共15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奧運會,相對8年前的莫斯科奧運會,參賽團體整整增加了一倍,《手拉手》主題歌也成為永恒的經典。
在漢城奧運會后,薩馬蘭奇進一步以體育來加強世界溝通和交流,積極倡導打破地域和政治隔閡。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薩馬蘭奇的斡旋下,韓國和朝鮮分裂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在開幕式上同時入場,成為雙方打開體育交流渠道的“劃時代的契機”。可見,作為曾經的外交家,薩馬蘭奇的智慧很好地體現在與韓國和朝鮮的和談中,而那面“朝鮮半島”旗,更是薩馬蘭奇在充分尊重兩國民眾意愿后最成功的一次聯姻。
在汶川大地震期間,中國與西班牙合作論壇正好在巴塞羅那“亞洲之家”開幕,作為嘉賓,88歲的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出席,并在會上對遭遇汶川地震的災民送上了關心。他動情地說:“我當天就聽說了中國地震的消息,我對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感到非常遺憾,并第一時間給中國有關部門發去了慰問傳真!我對那些經歷了地震災害的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并對遇難者家屬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大陸板塊的移動是沒有表情的,哪怕是在一次能量巨大的地吼山嘯后,它也依舊是一派無所謂的姿態。然而,薩馬蘭奇和無數國際友人一樣,哪怕其間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只要感應到了,無論是相識的還是陌生的,一樣能伸出扶持的雙手,用愛點亮災區人民的生命之光。
對于自己的家人,薩翁的愛也成為體壇佳話。薩馬蘭奇夫婦有一對兒女,女兒瑪麗亞?泰萊薩是經濟學博士,兒子胡安?安東尼奧是一名工程師,同時又是國際現代五項聯合會的副主席,生活和睦,其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0年前,在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薩馬蘭奇用英語和法語交替致開幕辭之前,這位當今體育界最顯貴的人物先朝著鏡頭輕聲說了句西班牙語——先進的數碼設備后來證實,他說的是:你好,西班牙。在全世界40億狂歡的人群中,只有躺在巴塞羅那病床上看電視轉播的瑪莉亞知道,這是丈夫在問候自己——這是一個80歲的地位顯赫的老人在用自己所能選擇的最直接的方式向愛人問好。后來發生的一切早已被世界各地的報紙和網站報道過:開幕式快結束時,薩馬蘭奇接到巴塞羅那打來的電話,瑪莉亞快不行了。奧委會主席匆忙登上墨西哥傳媒大亨馬里奧?拉納的私人飛機,21小時后在離巴塞羅那只剩下2小時路程時,無線電里傳來的消息幾乎把薩馬蘭奇擊倒:他一生中最愛的妻子瑪莉亞去世了。
兩個小時,一條赤道,就將這對已經相互陪伴了半個世紀的老人分在生和死的兩個世界。很多人在媒體上看到的都是薩馬蘭奇夫婦晚年的合影,照片上的瑪莉亞雖然滿面皺紋,但眉宇間依然能找到年輕時的樣子——嫁給薩馬蘭奇之前,瑪莉亞是巴塞羅那的社交名媛,這位前西班牙選美冠軍會5種語言,擅長鋼琴、繪畫,職業為記者。
一夜之間,薩馬蘭奇蒼老了很多。他吻著妻子冰冷的額頭,人們第一次看到這個一世強硬、從不低頭的男人流淚。前一天還在悉尼風光無限的薩馬蘭奇突然間像個孩子一樣無助,他只會喃喃地說:“她是個好女人,我非常愛她,非常愛她。”47年前在巴塞羅那的舞會上相識的情景一定還歷歷在目。他們結婚后,無論薩馬蘭奇憑借奧運會商業化將自己和偉大的國際奧委會帶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還是在賄選丑聞中承受壓力,瑪莉亞?薩馬蘭奇,這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人一直默默地為薩馬蘭奇操持著家庭。當薩馬蘭奇把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在世界各地奔忙的時候,瑪莉亞獨立擔起了“國際奧委會第一家庭”的責任。三天后,包括西班牙王后索菲亞在內的近千名貴賓參加了瑪莉亞的喪禮。但對那個沉睡的老人來說,她只在乎一個人。路透社的網站上公布過一張薩馬蘭奇在喪禮上的照片:他穿著黑色西裝,旁邊是女兒。薩馬蘭奇眼里滿是淚水,他的右手放在胸前,那里是心臟的位置。
在愛妻去世10年后,89歲的薩翁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他們將在天堂里幸福相會……4月23日,薩馬蘭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大廈舉行。上午時分,西班牙王儲費利佩、王妃萊蒂西亞、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政府主席蒙蒂利亞以及不少政要在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大廈門前迎來了用奧林匹克旗幟覆蓋的薩馬蘭奇靈柩。傍晚,薩馬蘭奇的靈柩在奧林匹克會歌聲中被送往巴塞羅那大教堂。網壇巨星納達爾、手球名將巴魯非特、籃球名將比利亞坎帕、帆船奧運冠軍多雷斯特等西班牙運動員抬著薩馬蘭奇的棺木進入教堂,整個葬禮共有4000余人出席,其中包括中國駐西班牙大使朱邦造、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以及摩納哥王子阿爾伯特在內的不少體育和社會名人,在“永遠的朋友”的歌聲中與這位長者道別……
愿薩翁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