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春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用例要具有現實性,即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使學生認識學習英語有用而且有趣,感到老師在關心、尊重他們,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能自覺認真地去學習英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活實例 英語教學 興趣與效率
新頒行的《英語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英語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即要求高中英語課程要關注社會的需要,也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其二在語言技能教學建議中,對各項技能教學材料的選擇,要求與學生水平相當;要求貼近學生生活;要求有趣味性與真實性。所以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就會大大地提高教與學的效果。下面本人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談生活實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地名用例的生活性
地名用例的生活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舉例所涉及的地名時,要多選擇熟悉而感到親切的地名,達到教學的效果。在復習一些知識點和語言點時所舉的例子要注意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思想內容要積極、健康、向上,以培養學生熱愛國家、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達到英語課堂德育滲透的效果。如在復習接方位名詞的介詞in、to和on時,可以像下面這樣用例。
1.用in時,表示“在某地區內”的方位。如:Shanxi lies in the west of China.陜西位于中國的西部。
2.用to時,表示“在某地區外”的方位,指方向,不接壤。如:Beijing lies to the north of Nanjing.北京位于南京北面。
3.用on時,表示“在某地區外”的方位,強調接壤。如:Ganyu County lies on the north of Donghai County.贛榆縣位于東海縣的北面。
以上用大家熟悉的地理名詞,感到有親切感,學生樂于接受,達到學習并掌握接方位名詞的介詞in、to和on的目的。
二、人名用例的生活性
人名用例的生活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舉例所涉及的人名時,要多選擇熟悉而感到親切的人名,達到教學的效果。如我們上課時,遇到一些詞語需要造句舉例時,用外國人的名字舉例沒有用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尤其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人名舉例效果好。如劉德華、成龍、李宇春等。
三、正面用例的生活性
正面用例的生活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舉的例子思想內容積極健康時,多用身邊的熟人為例,能達到教學的效果,還能達到德育的效果。
如復習副詞always(總是)這個詞時,數學老師張老師對同學們很好,造句時就說:“Mr Zhang is always kind to us.”often(經常),班上的王楠同學平常到校很早,就以她為例:Wang Nan often goes to school early.
這些親和用例的使用,營造了輕松的、愉快的、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英語教師在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情況,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創設新情景,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熱情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啟動思維,快樂學習,高效完成課堂任務,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外國語學校